如何客观评价启功书法?——从书法史的角度
“我对启功先生个人来讲,只有感恩而无怨。......我希望启功先生的门人也好,吴玉如先生的门人,或者是沈尹默等等老前辈的一些个门人弟子们,应该知道我是诚恳的,我完全没有恶意。”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087集:“启功书法”与“得”字。
主持人:田老师,在前几集的节目当中,我们陆陆续续地谈了在中国书法史上比较有地位的一些书法家。那么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想跟您一起聊一聊已故的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还有名誉主席启功先生。
那么您对他的这个书法作品有怎样的评价呢?我们想听一听您的观点。
田蕴章:我们在前边的一些讲座当中也涉及过启功先生好多次,谈到他的一些个书法、文学等等个方面的东西。
在前边我们讲到的《兰亭集序》,这个对《兰亭》的辩论,当时他的观点我们也涉及到。
“书法入门”注:
相关内容,敬请参阅第001集、第084集、第085集。
启功先生书法也好,文学也好,都是当代的大师级的水平,应该是这样认可的。但是我们应该说,书法应该是个纵向的比较,横向的就是从我们现在,同时代的人横向相比,应该说启功先生是个大师级的人物。
但是从纵向上去看,就是在书法史上,启功的字能不能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或者与前人相比,启功先生是占有什么一个位置,什么一个地位,我们觉得他还不能够在纵向当中取得优势。
主持人:为什么呢?
田蕴章:因为他实际的书法水平应该定位在民国年间这个阶段当中,启功先生的字应该说是能成立的。也就是说用民国年间当时的一些书法水平去衡量启功先生,他是这当中的一般水平。
主持人:在民国年间的这样的横向比较当中。
田蕴章:对,在民国年间横向比较当中,他是一般水平。但是他能列得进来,他能在民国年间的书法当中能站住脚,能是这里边的,或者是基本是这个类别的水平,而且并不是这里边最高水平。
主持人:只是一般,一般水平。
田蕴章:由于我们现在,特别是文革之前几十年的衰微,书法濒于灭亡,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我们现代的书法,现代指的不是那个所谓的“现代书法”,指的我们现当代的这个书法状况而言,正在衰微之际,所以启功先生从现在横向比,他已经是大师级的人。
但是如果他和当年,也就是说在民国时期那群人相比,他都不能占优势,而况清、明、元、宋更往上说,他不能在书法史上占有一个显赫的位置。
我们这样说,我真的有一点心里面是有点担心和胆怯。
主持人:为什么?
田蕴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启功先生这个人是非常实事求是的,他也是非常谦虚的一个老人。对他崇拜的人很多,学习他字的人很多。
我们往往批评老师的时候,老师因为修养高,他能接受,你说的不对,你评价的不准,他也从积极方面去考虑你的意见,这是个修养问题。
而往往在我们批评老师的时候,批评一个祖师爷的时候,他的徒子徒孙们却拍案大怒,他们接受不了。
“书法入门”注:
相关资料参阅《毛泽东时代的启功书法》(链接可点击)。
所以我在说到启功先生的时候,我首先说,启功先生曾经对我,说不上有恩,但是曾经对我有帮助。
主持人:什么样的帮助呢?
田蕴章:比如说我在1993年的时候办书法展,在天津和北京办书法展。我在1996年的时候,在山东美术馆办展览,都是启功先生给我题写的横标。
而且我敬佩启功先生什么呢,当时我是有其他有中间人找到启功先生,说田蕴章要办书法展,和他的胞弟田英章要合办兄弟书法展,您能不能给题个横标,以示对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启功先生当时就提出来了,他们这个年岁的年轻人,恐怕都是写那种现代派的吧?就是他当时他对现代派书法他肯定是有反感的,所以说他是不是都写那种字的,因此启功先生就不肯给写。
后来中间人就找我要了一篇字,说你拿一篇字去给启功先生看一看。我当时就写了两行字,这个楷书,写的就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的诗句。启功先生当时就给我题写了“田蕴章、田英章兄弟书法展”这样一个横幅,小字。后来我们放大之后,展览。
到了1996年的时候,到山东办展览,启功先生又给我写了“田蕴章书法展”,像这些个大家都已经见到过,我就不用再举出例子来说明。
所以启功先生对我是支持的,而且我在1981年还是1982年,这时间我记不太准,我在天津外语学校给一些外国专家们讲书法课,当期其中有一个外国专家,一个英国人叫名福特,他把我的字,因为当时他在跟我学书法,他就把我的字拿给启功先生看,然后从北京回来之后,他就对我说,启功先生说,你的书法在你这年龄段当中应该是一流的。
主持人:二十几年前?
田蕴章:24年前吧,至少是这样。他就说,在我那个年龄段当中,启功先生说,这应该是一流的。至于我够不够这个水平,但是启功先生对我这个鼓励我是记忆犹新。
因此我对启功先生个人来讲,只有感恩而无怨。
但是我现在谈到对启功先生的书法的评价,我觉得不应该以这些恩怨作为基础,就是说我们客观地评价一下启功先生的说法,我觉得就是说,说他是现在当代的大师不为过,如果他在书法史上说他是一位大师,就过了。
而且我们再具体地说,启功先生诗词歌赋各方面,文学基础都很深厚,他在书法方面,他的小字,小的行书和楷书,都非常的精到。我指的是他的小字的行书、楷书,包括行草在内,都应该是民国年间那个阶段的水平。但是他的大字写得不甚理想。
主持人:哪些地方,您有一些说据吗?
田蕴章:我觉得就是说,他的大字,更大的字我见过的不多。大家说我们看到他写到的很多牌匾,那不是大字吗?我告诉大家,他那些大字牌匾,都是小字放大的,他只是写个小条条。当初他给我写书法展的那个横标的时候,也是写的很小的字,我们回来放大的。所以其他的匾额,他基本都是小字放大的。
直接比如说这匾额这么大的字,他直接写那么大,启功先生很少去这样做。我不是说绝对没有做过,很少这样做,尤其到老年之后,他往往都是伏案书写,只写点小字,你放大而已。所以大家见到的那些匾额当中的大字那是小字放大的。
我所见到的启功先生大的字,一般的就是对联,七言对联。启功先生很喜欢用那个带瓦当纹的那种对联纸去写,因为那种纸就半生半熟,所以适合于书法使用。所以启功先生写了很多那样的带瓦当纹的对联。那些大字,对联,我觉得并不理想。
主持人:那您能不能客观的点评一下?
田蕴章:我觉得他那些字和他那个小字的水平相比下差得很多。
主持人:差在哪呢?
田蕴章:我先说这个原因。
就是学习二王这个书体的人,因为不管王羲之、王献之,现在流传下来的字迹都是小字。我们看的《淳化阁帖》,那很多就是原大,就是那么大,没有大字。所以大家学习二王的人,也都是精于小字。
所以写魏碑的人,写颜体字的人,往往写大字,相比之下雄强,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颜体字也好,魏碑也好,有很多的大字,大字碑帖,所以使得一些人们在写的时候,大字容易见长。而写魏碑的人,在写小字的时候,往往比不上一些个写帖的人。
帖学因为字相对要少,都是手札尺牍,这样流传下来的,所以启功先生也是这样,小楷字写得好。但他的小楷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近乎于馆阁体,但是他写的非常的精到。
我说了,写馆阁体并不是个错误,就是因为太多了,多则滥、多则俗,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而单说某一篇作品、某一篇馆阁体的作品,仍然是非常之精到的。启功先生在这方面用了很大的功夫。启功先生很多字也跟皇族当中的很多书体有接近的地方,但是无论怎么说,他的小字的行书、楷书、行草书,都非常的精到。
“书法入门”注:
有关馆阁体书法,敬请参阅《骂馆阁体的人,多数都不具备资格》
有关清代皇族书法,敬请参阅《成亲王法书清拓全本(哈佛馆藏珍品)——学欧必经进阶》
但是他的大字,就先出来间架结构和笔画上等等都有勉强的地方。比如说在雄强方面,在支架方面,在结构方面,等等都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而且据我所知,启功先生悬肘功夫不强,就是拿起笔来悬肘写大字。
主持人:所以写大字就会显得。
田蕴章:所以启功先生就是略差一点。
我在北京见到过一次他写字的时候,他写整张的一张四尺整纸上的宣纸,字也相对的大,但是他仍然不能悬起肘来,还在伏案书写,所以知道启功先生在大字方面功力比较差。
我想我这样说的话,大家也能够认可我的说法,就是他大字比一般人要好,就是和他自己小字相比之下,就是差一些。
所以我们对启功先生评价是如此,包括天津的名家吴玉如,吴玉如先生,他的弟子门人众多。他的弟子门人很多都是我的朋友,我也仍然是这样说,吴玉如也主要是小字好,因为他写帖的,也是直接学二王的,因此他的大字也是不如小字好。
包括后来,包括以前的这个沈尹默,这些人,包括高二适,等等一些个书法家,凡是写帖学这些人,大字往往都稍差一点。
“书法入门”注:
有关沈尹默书法,敬请参阅《欧之神韵,赵之骨肌——沈尹默书法》。
这点董其昌以前就说过,他说就是因为学二王的东西学得多了,大字方面练得少一些个,另外把二王的那种笔意拿出来去写大字,本来就不合适,是另外一种笔法。
但是我们必须讲清楚了,王羲之当年肯定写过大字,王献之就有记载写过大字,但是这些大字他们运用的方法不是我们现在把他那种小字笔拿过来写大字的。因此我们没有见到王羲之的字迹,大字字迹,不能说王羲之大字写的不好,只是我们没有见到,或者我们没有把一些个大字方法掌握到,这一点无论是启功先生,包括白蕉、高二适、胡小石等等,我都见过他们大字不如小字好,在这点上,我觉得我还是诚恳的。
我希望启功先生的门人也好,吴玉如先生的门人,或者是沈尹默等等老前辈的一些个门人弟子们,应该知道我是诚恳的,我完全没有恶意。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得”字楷行草技法。)
相关内容参阅:
学书要敬师,但莫盲目临摹启功书法 012
历史巨讼——颜真卿的书品与人品 070
历史巨讼——赵孟頫的书品与人品 071
如何评价王羲之——中庸大道 075
附录:
(链接可点击;回复红色数字,即可阅读当集详文。)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彬子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