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

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

  辞赋是两汉400 年间最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西汉初期,是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过渡时期,辞赋以抒情为主,其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汉武帝时代是辞赋最兴盛的时代,辞赋内容广阔、辞彩富丽、体制宏大,因此成了文苑的宠儿,共有赋400 余篇。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此外,还有朱买臣、东方朔、枚皋等。西汉末年,较有成就的辞赋家是扬雄。
  东汉时期,散体大赋呈日益僵死的趋势,抒情小赋逐渐发展起来。抒情小赋文字清新,体制短小,表现了汉赋晚期的重大变化。其代表人物有张衡、蔡邕、赵壹等。

1.枚乘
  枚乘(公元——公元前140 年),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生活在文景时代,初为吴王刘濞郎中,曾上书谏阻吴王谋反,未被采纳,遂投奔梁孝王,为梁孝王门客。后来吴王发动叛乱,他又上书劝谏。因此知名当世。景帝召拜他为弘农都尉。后来以病辞官,复游于梁。" 梁客皆善辞赋,乘尤高"。梁孝王死后,他回到老家淮阴。汉武帝即位后,慕其文名,以安车蒲轮征其入京,卒于道中。《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9 篇,今存《柳赋》、《菟园赋》、《七发》3 篇。前两篇后人多怀疑是伪作。《七发》比较可靠,它是标志汉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七发》是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说七事以启发太子。作者铺写了8 段文字。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序,叙述楚太子得病的缘由,指出楚太子的病根是腐化懒惰:"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这些话切中贵族子弟的要害,批判色彩非常鲜明。以下7 段是吴客用7 种办法来启发楚太子,为他治病。前6种办法分别是描述美妙的音乐、丰盛的饮食、排场的车马、宏深的宫苑、壮阔的田猎和舒心的观涛。一问一答,逐段铺陈,一步步启发太子,诱导他改变生活方式。结果太子都以病推辞。

其中广陵观涛一段最为精采:
"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云内,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者,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 这里,从各个侧面描写波涛的形状、动态、声势,变化多端,惊心动魄,酣畅淋漓,音声盈耳,奇观满目,令人心旷神怡。最后,吴客说以圣贤方术之要言妙道:
" 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这一段是全篇的主题。意思是说,做为一个统治者不能整天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太子听了这一番话,豁然大悟,病即痊愈。
  《七发》在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夸张铺叙。刘勰《文心雕龙》誉之" 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七发》辞藻华丽,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对汉赋有很大的影响。但它不像后来的大赋那样堆叠奇僻词汇,读来较为平易。其思想意义,刘勰以为" 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梁之子也。" 李善以为" 说七事以启发太子"。《七发》在汉赋中是思想性、艺术性都较强的一篇。但由于对声色玩乐等事物铺写过繁,刻画有余,而生动不足,自不免有冲淡主题、削弱思想意义之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汉赋" 劝百讽一" 的弱点。
  《七发》是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的新体赋一汉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后来专门形成了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 七林"。

2.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7 年)字长卿,成都人。汉大赋的代表作家,也是中国辞赋发展史上最杰出的辞赋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兴盛时期的代表作品。

3.东方朔,扬雄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山东惠民)人。西汉文学家。性诙谐滑稽,善辞赋。《史记》把他列入《滑稽列传》。《汉书.艺文志》把他列入杂家。汉武帝即位之初,他上书自荐,武帝令其待诏公车,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言辞敏捷,性格诙谐,常在汉武帝面前调笑取乐,被视为俳优。但常常" 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他曾上书反对武帝修造上林苑。文章《谏除上林苑》指出了武帝大造宫殿、大开猎场的错误与危害。由于武帝把他当作俳优看待,他在政治上始终不受重用,故作散文赋《答客难》发泄牢骚。
  《答客难》以主客问答的方式,揭露封建帝王不尊重人才,抒写作者怀才莫展的苦闷,诙谐讽刺,颇能代表他的个性。其中说:" 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这些话道出了有才之士不得不听任权势随意安排自己命运的苦衷,很形象地表现了封建帝王对人才的玩弄,话里话外都带着刺和牢骚。
  《答客难》言辞激切,略带幽默感,寓庄于谐。文风放浪,气势逼人,是东方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文章。
  扬雄(公元前53- 公元18),字子云,成都人。西汉末年最著名的辞赋家。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极好司马相如的赋。汉成帝时,有人推荐他的文章似司马相如,被召入宫中,侍从成帝祭祀游猎,作了《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和《河东赋》4 篇大赋,歌颂皇帝的功德和汉朝的声威。
  扬雄口吃,不能畅谈,默而好沉思,心胸淡泊,无心仕进,历成、哀、平三世,官不过黄门郎。他埋头著述,在哲学与语言学方面都有突出贡献。扬雄的赋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2篇。除铺叙祭祀游猎的大赋外,还有《解嘲》、《解难》、《逐贫》和《酒箴》等抒怀的散文赋和状物小赋。其赋作最为著名的是《甘泉赋》。
  《甘泉赋》是扬雄随汉成帝郊祀甘泉宫归还后所作。他把天下郊祀铺写得雄伟壮阔又飘飘欲仙:" 流星旄以电烛兮,咸翠盖而鸾旗。敦万骑于中营兮,方玉车之千乘。声駍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服遗风。" 并颂扬汉王朝" 辉光眩耀,隆厥福兮,子子孙孙,长无极兮"。

扬雄的辞赋虽有模仿前人之处,但也有独特的面貌,含讽之意较多。晚年,他对赋有新的认识。他在《法言.吾子》中写道:"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尔曰:壮夫不为也。或问:赋可以讽乎?曰:讽乎!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 扬雄认为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 ,是小孩子堆砌文字的玩意," 壮夫不为也"。

他认为当时的赋"极丽靡之辞,宏侈巨衍,竟于使人不能加也,即乃归之于正,然览者已过矣" ,很少起到讽谏的作用,指出了汉赋的根本弱点。他把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品称为" 诗人之赋" ,把宋玉以后赋家的作品称为" 辞人之赋"。他提出"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的看法,认为前者意存讽谏,而后者则虚滥侈靡。他要求辞赋合于讽谕的正道,这种文学观点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4.东汉的抒情小赋  

东汉时期,汉代叙事大赋已走近尾声,抒情小赋逐渐兴起。这些抒情小赋,代表着东汉辞赋的发展趋向,在辞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张衡就是这样一位承前启后的辞赋家。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博通群书,曾任太史令、河间相、尚书等官职。他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铜壶滴漏带动的浑天仪和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和赋两方面。著名的《四愁诗》,对后来七言诗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最著名的赋篇是《二京赋》和《归田赋》。  
《二京赋》模仿《子虚赋》和《两都赋》,体制宏伟,铺叙夸张,被称为京都大赋的"长篇之极轨"。但它在描述社会风俗、表现都市生活方面有些新的突破。赋中对统治者进行了讽刺批评,规劝统治者要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统治的危机深感忧虑。这些都非司马相如、班固的作品所可以比拟。张衡的叙事大赋可以说是对汉大赋的一个总结。  
《归田赋》是一篇抒情小赋。作者借想象中的归田之乐,抒写了仕不得志的愤懑感情。作者开头写自己离京归田的原因:"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作者入世已久,而与世不合,愿归于田园。中间写隐居山林田园的乐趣:"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鯋鰡。"作者用清新的语言写出了春日田园景物的美妙,抒发了自己归田后的恬谈心情。末尾写纵心物外、忘怀荣辱的人生态度:"于是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记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作者对世事已经厌恶,只想过一种恬淡的生活。作品虽有一些消极情绪,但表现了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归田赋》全篇211个字,形式短小,抒情言志,文辞清丽,朴实感人,毫无铺采虚夸堆砌之习,是东汉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为辞赋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赵壹,汉末人,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人。东汉辞赋家。他恃才傲物,狂荡不羁,终身位不过郡吏,遭乡党世俗排斥,屡陷于罪。他的代表作品是《刺世疾邪赋》和《穷鸟赋》。
  《刺世疾邪赋》指责邪恶腐败的世态。他揭露统治阶级" 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和" 佞谄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刑,妪  名势,抚拍豪强" 的丑恶。面对丑恶的现实,作者愤慨地表示:" 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亡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作品揭露和抒情融为一体,感情激烈,语势短促有力,篇幅短小,在汉赋中别具一格。《穷鸟赋》借物言志,抒写了对汉末凶险恐怖的黑暗政局的忧愤。
  蔡邕(公元132-192 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汉末颇负盛名的文学家。年少博学,喜好辞章、数术、天文、书法,精通音律。灵帝时召拜郎中,迁议郎。因上书论朝政阙失,遭诬陷流放朔方。遇赦后,正值汉末大乱,亡命江湖十余年。董卓专权,被迫出仕。董卓被诛后,被捕死于狱中。著诗、赋、碑、诔、铭等凡104 篇。其中的《叙行赋》记述赴京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借古讽今,抨击了汉末腐败的政治,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5.东汉的文人五言诗
  五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汉代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开始出现。
  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但" 质木无文" ,艺术性不高。此后,有张衡的《同声歌》,词采绮丽,表达技巧有一定的进步。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娇饶》,表现技术成熟。另外,还有许多无名氏的五言诗流传下来,以梁代萧统《文选》中收入的《古诗十九首》最具代表性。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多是地位低下、怀才不遇的文人,诗歌主要写别情、宦情。游子出门既久,思乡思家思妇之情油然而生,如《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奇。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这里的游子思妇之辞写得哀艳缠绵,含蓄有味。还有《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明月何皎皎》等,都充满了怀人相思之情。
  士人远游的目的,是为了:"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今日良宴会》)当他们游宦四方,饱尝世态炎凉,宦情不如意时,不免愤愤不平地慨叹:"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好手,弃我如遗迹。" (《明月皎夜光》)

他们既然流落江湖,也就有了知己难遇的牢骚,如《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全诗通过知音难觅的特定情景来抒发落寞失意的心情,如梦如幻,幽怨悲凉。
  《古诗十九首》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比较贫乏单调,但真实地反映了一部分文人的思想感情,也曲折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部分社会现实,其艺术成就是很高的。钟嵘评价它:"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它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自然、浑厚、真挚,语言浅近精炼,生动妥贴,在中国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魏晋南北朝和唐人的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