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稚丨人生如浮云,全部都得扔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著有《随心写出好文章》《三年能走多远》等十余部家庭教育著作,及《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等十余部非虚构文集。
我常想着把家里的书这本送给这个朋友,那本送给那个朋友。以前没有这种心态,现在为什么有了?我听到我骨子里的一个声音——这些书迟早是要处理的。
这来源于我对父亲的书的处理。他在病床上时,给我谈过一次书的处理,“不要的卖了,好的送人,自己只留少量精品。我那些书,多好的书哟,《辞海》《辞源》,一套都是齐的。”当时就听得我泪流满面。
父亲一生爱书,为书花了不少钱,即使是在那些年,从牙缝里也要省了钱来买书,有时还要托关系找新华书店的内部人买。我记得家里有一些不能示人的书,没有放在书架上,而是放在皮箱里,皮箱又放到大衣柜里。那是我们家唯一的皮箱,我去上大学时,带的是一个藤箱,我生平第一次出远门,去上大学,这么大的事,我也没有享受到皮箱的待遇。父亲一辈子爱书,但到头来,他与他的书,还是失散了。
先生说,没有办法的事,将来我们还要出国,连北京的书都带不走,何况这些。
的确,人生就是不停地买,又不停地扔,长大把旧玩具扔了,升学把旧课本扔了,换季把旧衣服扔了,搬家把旧家俱扔了,总在不停地扔。要迎接新的,总得扔掉旧的。最后到死的时候,不管新的旧的,全部都得扔,一件也带不走。
我亲手处理了父亲的书。那几天从早到晚分类,打捆,哪怕是当废纸卖的,也上下各垫一层旧报纸,生怕搞脏蹭破,捆得漂漂亮亮的,一共四十多捆。收废品的拉了一车,才三百多块钱。后来别人告诉我,看见那些书在地摊上卖,五元一本、十元一本的。我嘴上说:“气死我了!”心里其实很安慰,能卖出去,书就有了新主人,也是得其所。
挑出来的一大柜精品书,则是叫了收旧书的来收,第一批人来是10元一本,第二批五元一本,后来是论堆,论套,都卖了,虽然卖得贱,但只要是他出了钱的,就总会再想办法卖出去,还是能找到新主人。书是很特殊的东西,虽然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价值,但你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正好需要它的人,只能靠市场的手,把它送出去。送熟人有时候反而是闲置了,你送的人如果不是正好需要它的,最终还是当废品扔掉。
我自己只留了极少数,还让朋友来选了些,选上的都奉送,一人一捆,一人几捆。我很歉疚,就像辜负了临终托孤一样,我没有办法照料它们,只求找到能善待它们的下家。
处理父亲的书,让我的心灵发生永久的改变,有些事情再也无法复原了。现在我就经常想,到我死以后,我的哪些东西也会被如此对待呢?与其到时候麻烦别人,还不如现在我自己处理了。
我知道我没能够善待父亲的书,这让我背负永久的罪责,也永久地损伤着我的心灵。这让我想到,一个人,如果你善待别人,你自己也会有安全感,因为你感到自己也会受到同样的对待。而一旦你亏欠了别人,你的内心也不安,就像我现在一样,总觉得我死后我的书也会和父亲的书一样散失掉。
那么还有什么值得保留呢?物质的东西都将散失,一切都没有意义。岂止是“富贵于我如浮云”,其实人生的一切,不都如云烟吗?
不过,因为我对父亲的怀念,我知道儿子将来也会怀念我,这倒是个安慰。人的一切认识都来自于经验,我有怀念的经验,所以知道我也会被怀念。
好人来自于好经验,坏人来自于坏经验。所以,还是要让孩子多做好事,不管他是否明白意义,不管他是否自觉自愿,只要做了,就有了经验,人也就走上了好途。
本文为原创,所获赞赏将转给作者(连同明细截图)。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公号转载请与本阳台联系获得授权。投稿邮箱:lzdyt@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