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人,好多年没泡舞厅了……
夜晚安静,适宜写东西,不像白天,一丝杂事都能带偏思绪。
偏生窗外正对着龙吟坊中段处,有家隔音效果奇差的歌舞厅,深夜里飘荡着跑调的歌声,刺激的人都神经衰弱了。
有天晚上,不知道是哪位醉后的老男人感怀心事,能把《上海滩》唱得这么如泣如诉,实在忍无可忍下,愤然起身去理论。
穿过一条长长的楼梯间,几道粉红的霓虹招牌令我紧张起来:这色调,跟当年开了东吴路一线的温州发廊有点像哇~
脚才踏进去,一位迎宾阿姨兴奋的跑过来盯着我,看穿红尘的眼神让人有点局促不安,久别江湖的生疏又让我底气不足,于是我自曝来路:
—“前面楼上的,来看看,你们这边隔音效果不太好哇!”
—“哦,进场费四十块钱。”
我有点惊讶:现在跳舞要四十块了?
阿姨的眼色迅速掠过我的脸:这里只有唱歌,早就没跳舞了。
这时,楼下传来坊间小广场的交谊舞音乐结束声,山水广场的广场舞也即将散场,我醒悟,跳舞的群体早已转战到室外,过去那些舞厅都改为了卡歌厅。
讪讪出门时,发现门后还有一张旧的友情提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性病、年老者、当天身体不适者,谢绝进入本舞厅娱乐,违者后果自负。
身后传来悠悠一句:好多年没泡舞厅了……
01
电影、录像,在一段辉煌后慢慢的没落了,1992年的金山之光小报纸上,登出一条消息:大西路上的群艺馆原来放大屏录像的地方,改为了舞厅。
其实,上世纪90年代,有些电影院都改成了舞厅,人们娱乐文化匮乏,VCD没有流行和普及开来,年轻男女充满了激情无处发泄,舞厅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大部分人的需求。
每个舞厅都热烈地放着舞曲,在华尔兹中翩翩起舞的不再是达官贵人与富商巨贾,市井细民也一一加入其中,兴奋地体验着“蓬嚓嚓”的摩登生活,那是一段镀金的往事。
披墙而下的锦幔、扑朔迷离的魔球灯,简易更衣柜和抹了油般的跳舞地板,都让新晋舞客们激赏不已。
舞厅生意红火,很多人也跟着开舞厅,有些原本不搭界的,也创造条件开了舞厅。
比如防空洞的云台洞天。
比如搞酒楼的宴春。
搞水产的大光明。
搞团建的青年宫。
就连大市口游乐场都来插一杠子。
在舞厅里,黑暗的视线与暧昧的氛围让多巴胺异常分泌,随着身体逐渐变热,小哥哥、小姐姐们的动作变得更加大胆。
一进一退之间,都充满了荷尔蒙的亢奋。
02
最初的舞厅,基本上都是以交谊舞为主,三步、四步,转三等等,这样的交谊舞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所以屏蔽掉了一大部分小年青。
邀请女士跳舞,是最大的学问。如果女士看不上眼,拒绝下场,被称之为“板高”。
那是很丢面子的事情。
那些年,健康生活还不是靠泡在保温杯里的菊花和枸杞,跳舞,让镇江人保持了年轻态的激情。
这个时候,的士高这阵风刮到了镇江,舞厅也就变成了迪厅,温柔的靡靡之音,也就改成了快节奏的狂野之曲。
镇江很多舞厅能够容纳几百人,一两块钱一张门票,分下午场和晚场,也不知道那个时候人都闲,还是年轻人太需要发泄,反正当时下午场人都满满的。
在90年代最后的几年,镇江大大小小的迪厅很多,记得那个时候有很多具有特点和特色的迪厅。
这些迪厅承载着镇江年轻人的娱乐生活,几块钱一张门票,有钱了能点壶茶水,没钱了就进去蹦老迪,也不讲究舞姿,更不讲究技巧,只要跳的好看就有人叫好,有人鼓掌喝彩,想想那个时候真是简单的快乐!
只要灯光映照,一切就灿烂异常。
如今的镇江,再谈到跳舞,除了到处的广场舞,要么就是的街舞、拉丁了。
再听到舞曲,可能只剩下了心里的那点记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镇江人,你有多久没泡过舞厅了?
点击分享:
《归乡》火了,在这首镇江人最难忘的歌里,背后藏着一个温情的故事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