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笔记:互相表扬与自我表扬
梁东方
在社交新媒体上、在作品发布会上研讨会上经常可以看到作家们互夸。
如果不是作家而是一般人,在这样的场合互夸,一般是默认可以“不以互夸为耻、反以互夸为荣”的,算不了什么特异的现象;因为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夸赞,不管竖大拇指的夸赞图标还是留言的夸赞、发言的夸赞、写文章的夸赞,其实就只是夸赞本身,阅读数根本不增加。也就是说夸赞者根本就没有打开读。
可是不读也还是能看到,看到了也还是觉着这些号称以刻画人类灵魂为己任的所谓作家们,这样互夸自己的作品,让作为读者的普通人不大舒服。
曾经瞥见过诗人们围着酒桌展开的聚会,与商人官人同学老乡红白事儿上的酒席略无二致。借着酒劲进行的吹吹拍拍的标榜与互相标榜,与诗人自己一向号称的特立独行任意不羁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如果再加上酒桌上的劝酒的套话和灌酒的恶俗,就更是让不是诗人的人们替他们汗颜了。
作家之间的关系只剩下了互相吹捧,之所以让人不快,可能是因为虽然作家同样需要普通人都需要的自我肯定,但是他们更需要的是自我怀疑,而不是像利禄之徒那样,像江湖之人那样自我吹嘘与互相吹嘘。互相吹嘘的本质还是自我吹嘘,只是这样互相配合一下而已。因为吹嘘别人都只是希望立马得到回报,得到别人的吹嘘。这总之是要比自己吹嘘自己来得新鲜一些,来得仿佛是来自大众一般。
作家没有自我怀疑精神,而只是一味地以利益名分甚至在作协里的官职为追求目标,洋洋得意地浮在官场化的人生表层,这就注定了他们充其量只是作协里的一个活动家,一个台前幕后的活动家,而与真正的作家没有任何关系。
这样的作家世俗气太重,不仅不能成为大众的精神指引,往往比大多数人还都更污浊不堪,更利欲熏心。而由这些所谓作家的形状,约略可见文坛之貌。
文坛,进入了行政序列的文坛,现在被关注的程度早已经不及以前。江河日下也好,电子媒体的竞争也好,原因很多,最大的原因当然还是自己的不争气甚至是不堪。
不知何时起,文坛便已经开始刮起了自我吹捧与互相吹捧的风,这种风的意思就是要在圈子里进行自我确认,要在众多读者都已经弃之而去以后重新建立起所谓的信心,互相帮衬着继续收获名利。
所谓都是出来混的,都要遵守互相捧场的规矩。这在其他行业也许是王道,但是在独立的作家们这里绝对应该是陈词滥调。但遗憾的是,在我们长期以来的现实里,它却往往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这些在体制内的所谓作家们,言必称卡夫卡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帕慕克村上春树的所谓博学之士们,享受着世界上独此一份的科级作家处级作家厅级作家部级作家的待遇,做站在世界文学之巅之状,不断地出来指点江山,互为夸耀,互相点赞,想着即便不能让对方看自己的作品,至少可以糊弄着不明真相的文学爱好者来买下自己的新作。只是可惜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比恐龙都已经更为稀少,缺少了教材教辅强制向学生分派的行政力以后,文学作品的自然受众因为实在太少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所以可以说已经接近为零了。
这根子上这不是文学的错,也不是电子媒体的错,错就错在当下某些以文学为职业的人身上。他们普遍丧失了自我独立性的人生,他们追名逐利一味谄媚迎合以求发表和奖励的所作所为,他们四处跑场子像是艺人一样的站台露脸搞关系做广告,他们随波逐流甚至连一般人都不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见地,直接将这一代人的文学观感扭曲成了废品站外的瞭望。
别的行业,别的门道里的互相表扬为什么没有像作家之间的这种互相表扬这么令人不能忍受呢?我想大致上就是因为作家号称是精神领域里的耕耘者,是有不说俯瞰至少也是超然的视野与胸襟的人吧。正是因为这样不言而喻的普遍定义,使人们对于作家们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侏儒现象,完全不能接受。不接受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你们尽管自说自话地互相吹捧,我们不再看你们的作品也就是了。
所以这些年里的纸质书的衰落其实不单纯是手机阅读的影响,所谓国人不读书只读手机的原因中,有很大一块是我们的作家写不出好作品来,他们只是在互相吹捧而已。
试想一个一门心思只想着怎么通过包括互相吹捧在内的手段获取名利的所谓作家,其精神世界比普通人还不如,其生活状态比稍微有点精神世界的老百姓还更不堪,怎么可能写出提升人的胸怀和精神世界的好作品来呢!
好在,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