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评论:罗马消防的五种收费模式
说起消防职业化,某些反对者总是拿美国某些消防队伍的收费行为作文章,以吓唬任何对现有制度不满的人,美国30000支队伍,能够直接向受害者要钱的真不多,最多也就是向受害者的保险公司递账单,收不到钱则以公共财政冲抵。所以职业化消防并不是按火收费的,这是少数人故意传达的理念,认为职业化消防火上浇油或者雪上加霜,这是对公共消防的误解。
我曾经见到一位刚到美国年轻的母亲,看到儿子在家里跌了一跤,立刻想要找911帮助,我吓坏了,因为这有可能给保险公司带去账单,而她刚到美国,还没有保险,这不是闹着玩的。有时候公共服务不是免费,所以我们要捡关键的任务求救,而不是为了阿猫阿狗找消防员,这样做是对全体纳税人不公平的。
虽然你可以不付钱,但对个人信誉有很大的损害。
说美国容易讨人嫌,我就来说欧洲消防的源头罗马共和国的消防吧。罗马消防曾经有5种模式,各有利弊。
第一种,克拉苏创办的奴隶消防队伍,大约是公元前80年前后,按火收费。每次到火场,根据灭火的难易程度,低价收购受害者的物业。其前提假设是,反正你要全部损失了,不如廉价卖给我。我重修之后,可以售出,赚回维持消防队的成本。不过,这种制度民怨很大,克拉苏因此而名垂千古(Crass在英文中就是“厚颜无耻”的意思)。
第二种,卢福思办的奴隶消防,公元前30年开始免费为罗马市民服务。卢福思是大善人吗?他有他的政治诉求,消防工作不过是竞选工具而已。就因为如此,他的“善心”招致奥古斯都的嫉恨,公元前26年,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死在监狱了,成为消防工作的牺牲品。
第三种,卢福思死了,罗马的火灾问题没有解决啊。于是奥古斯都在公元前23年按照卢福思的模式创办了一支600名奴隶组成的消防队伍,称作“公共家庭”,意思大概是“公仆”。这一模式工作了30年(刚好一个火灾周期),公元6年,一场灾难性的大火烧毁了罗马城的约四分之一,舆论一片哗然,不再以像往常那样保持沉默(因为害怕元老院借机加税)。由于奴隶对于公民财产毫不关心,毫不在意,从事火场的灭火行动时畏首畏尾,经常逃避,虽然有杀头的危险,仍然不能避免临阵脱逃的行为,所以由奴隶所组成的消防队伍不能满足罗马的需要。奥古斯都解散了奴隶所组成的消防队伍,重新组织了由解放了的奴隶(即自由民)所组成的守望者或警醒者(Vigiles)军团。这支队伍非常高效,持续了560年(?)。
第四种队伍就是守望者军团,刚开始是解放的奴隶,或承诺解放的奴隶(但需要承诺26年的消防服务,因此没人应召。后来改为6年服役换取自由身份),然后是平民,后来是贵族,其社会地位是一直上升的。
问题在于,救火的效率上去了,成本意识敏锐的普通罗马人很快就醒悟过来,维护一支公共消防队伍的成本相当高,所以消防员得到其他一些职责。
起初他们被夜间派出到大街上,身着制服和携带水桶和一把斧头,为的是他们在发现火灾的早期苗头,可以立即破门灭火。不久,他们给予特殊的任务,抓捕逃匿的奴隶。这项公安功能只能在晚上进行,白天有另外的警察队伍。然后他们又被叫到罗马大澡堂,看守浴客的衣物,防止偷盗。这样他们扩展了警察功能,成为19世纪后半叶到处可见的警察消防员二合一的前身。这些变化并没有阻止那些公民没完没了的抱怨,感到消防支出太高,太浪费了太多人力和时间。这种态度并不奇怪。大多数罗马人是生长在辛勤工作的信条之下,当看到一群付费的人围坐在着干事很少,他们感到非常不舒服。在罗马地方税的供养之下,守望者军团实际上是按照军队组织起来的职业化消防,这一点与大宋军巡铺差不多。
罗马共和国还有第五种模式,不在罗马城,而在小亚细亚。根据《小普林尼信札》的记载,公元112年,地方总督小普林尼希望图拉真皇帝让他办消防:
“臣下外出巡查之际,尼克米迪亚城发生火灾,焚毁私宅若干,公共建筑两处。尽管建筑之间有路相隔,仍无济于事。期货是风力很大,但若非围观群众袖手旁观,也不会蔓延如此之广。众人皆说,群众作壁上观,不肯救火。此外,城中亦无救火工具,我将命人置备。请示陛下,可否设消防队一支,限用一百五十人?我可以保证,所用队员皆真心救火,所赋之特权不会滥用,监管这些人并非难事。”
皇帝的批复是否定的:
“按照现有的消防队模式,在尼克米迪亚设消防队,固然想法不错;但须牢记,正是此类团体在你处挑起了多起政治风波,召集一批人,使之有共同目标,无论给他们何种名分,出于何种动机,他们都会很快变成一种政治团体。因此,提供必要的消防设备,指导有产者使用,令其在必要时召唤围观群众相助,不失为上策。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公共财政不足的地方(罗马城以外),消防的对策是1158年胡舜举在福建南平采取的办法,只给工具,不给组织和训练。在大宋政府的高压之下,你组织消防不是等价于谋反吗?所以,开封与杭州以外,是没有官办消防的,只有保甲制(北宋伍甲制,南宋什甲制)。
罗马郊区Ostia的街道出土后,反映了罗马时代的城市布局和消防形势。
如果上述五种模式代表了人类对火灾的社会反应模式,那么,解放前的救火会,大抵是第一种模式(你以为天津救火会真的是免费?人家是黑帮份子,收不收费是看你的财产水平的)或第二种(如果地方有大财主,或盐商)。大宋救火任务,是首都第四种,地方第五种。袁世凯创办的消防模式,是第三种。美国公共财政比较好的地方,如纽约市,全部是职业消防(第四种);可是对于那些地广人稀,缺乏工业税源的乡村地带,志愿消防是典型的第五种模式。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感到免费的消防,是因为国家从军费里拨款拨人,地方从税收里购置设备,共同提供免费的公共消防。
问题在于,现在民众的财产观念日益增加,真的会为了阿猫阿狗打119求助,你到底收不收费呢?偶尔一两次,这是我们的爱心,军民一家嘛!
问题在于,没有保险公司的监管,你怎么判断这是真正的火警,还是阿猫阿狗服务?国内消防队伍一直期望把防火任务甩开,把救人任务脱离,就是因为太琐碎,让人全时全职工作,却拿奴隶的津贴,任何当事人都会心中不满。中国消防的现实问题是,老百姓有钱了,对任何损失都不满;消防出勤任务成倍增加,却待遇不变,“逃离消防”是自然的倾向。
国家财政对消防的补贴越来越多,反而要给消防的失误承担越来越多的补偿任务(比如上海高层大火)。
地方财政给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大,可是人员的流动性不能解决,设备的使用效率永远上不去。这是一个全盘皆输的方案,只因为大多数人都期望获得免费的服务。其实天下哪有免费的服务?为了得到免费的服务,你必须付出更多,供养更多的公务员,供养更多的老虎,才能得到一点勉强水平的公共服务。全国消防都向上海看齐是不可能做到的(支出紧张),上海向全国看齐也是不可能的(赔不起),消防免费的观念就是造成全国消防水平难以提高的关键,这是我的观察。这就是消防改革的内在动力,大国崛起,内在的变革不可避免。
注:本文得到麻庭光博士授权并允许转载。
麻庭光博士为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