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
本文作者:高喜林
农村人常说的一句话:天旱雨涝没收成。的确,像今年河南短时间下了特大暴雨,城市内涝,农田被毁,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你可听过一两个月不下一滴雨的情况吗?它同样也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特别大的损失。
记得有一年的六七月份,庄稼长势喜人,对于村里没有一分水浇地的旱田来说,能再下两三场及时雨水,庄稼会更加生机勃勃,丰收是十拿九稳。然而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没下雨,太阳仍然像个大火球每天炙烤着大地,没过多长时间,原来茁壮的庄稼,开始变得萎靡不振,边叶也渐渐干枯,山坡上茂密的绿草也开始枯萎,似乎用火一点就着。积水坑早已没有一滴水,已经变成无数裂开网状缝隙的干泥块,水井里的水下降了不少,院子里的狗狗吐出长长的舌头,藏在阴凉处喘着粗气。人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有的挑水浇地,有的赶上驴车拉水浇地,总之只要有一线希望,人们都会去尝试。
这时村里的一些老人商量,挑水拉水浇地这不是长远之计。在民国某某年,干旱也是非常严重,听说后来经过几个村的人诚心实意祈雨,不到一周时间,龙王深受感动大发慈悲,普降甘露,旱情得到缓解。我们也不要再等了,赶快行动起来,组织全村人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一起祈雨,或许也能普降甘露。
虽说好多年轻人当时持怀疑态度,却因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只能试一试。老人们提议,要想感动龙王,必须先把龙王庙修好,才能让龙王知道咱们的诚意。于是人们自发组织人员,认真地修复龙王庙,并在里面供奉上新的四海龙王的牌位。听说某某地方取了辉腾梁神葱沟流出的泉水,供奉在龙王庙内,没几天就显灵下雨了。于是派人去取圣水,没一天的功夫,就取回来圣水供奉在了庙内。
村里也有人提议,四海龙王可能喜欢热闹,请上一班戏唱上几天,让龙王高兴高兴或许能打动龙心,于是在龙王庙前搭起了戏台。没用两三天时间庙也修盖完善,经村里会看黄道吉日的先生择好日子。
这一天,请来的戏子在戏台上锣鼓喧天地唱起了戏,几个人又从村里挑选了一只最大的肥羊,众人一起赶上羊到了龙王庙前杀了,把一棵带血的羊头供奉在庙上,还供上其他供品。村里的老人们早已等在庙前,脱光上衣,跪在了地上,任凭烈日暴晒,头上的汗水不住地跌落在地上,脊背被太阳晒得由白净变成紫茄色,有的甚至开始蜕皮,仍然坚持跪着祈祷。村里其他大人和孩子们也一起跟着跪在庙前上香祷告:龙王爷,我们重新修了龙王庙,把村里最肥美的羊献给您,取了圣水孝敬您,还请了戏子为您唱戏,恳请您可怜可怜庄稼人吧,庄稼急需要一场雨水救命,盼望您老大发慈悲,快给下一场救命雨吧。也有的说天灵灵,地灵灵,四海龙王快显灵,如果再不下雨庄稼会旱死,到那时我们就没活头了,然后敬了黄裱香火,只等天气的变化。说来也奇怪,在唱第三天戏时,下午时分,从村的西南方向升起了云头,不一会云层就遮住了日头,紧接着听到轰隆隆的打雷声,一股清风扑面而来,随着雨滴由小变大,由少变多,久违的雨水开始滋润着庄稼。人们欢呼雀跃,兴奋地相互转告:下雨了,下雨了,咱们的诚心祈雨终于打动了四海龙王。
此后,好多地方每年都要举办庙会,我想也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吧。并且当地政府每年也会组织唱戏,一方面农闲时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另一方面每次唱戏,都会或多或少下雨。这些适时的雨水,能促进庄稼的长势,增产也是自然的事,庄稼人看到这丰收的场景个个喜笑颜开。
祈雨的说法早在殷商时期就有记载。到了明永乐年间,在北京南郊修建的天坛,就是专供皇帝祈求天神眷顾和庇护的设施,明清两代皇帝每年都按“祖制”定期到天坛祈雨。传说龙是中国古代神话四灵之一,人们把它作为至高无上的图腾来崇拜,并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作为掌管人类生计命运的雨神却不存在,就按照崇龙的心理和尊王的传统,塑造出一个理想中的雨神,这就是龙王。此后,人们围绕着龙王演绎出很多神话故事,并形成了特有的祈雨文化。一旦遇到干旱,人们就开始围绕龙王大做文章,认为龙王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在求雨时,让他高兴,龙王才会深受感动,普降甘露。
过去,村里人全靠地里庄稼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只要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因此,千百年来,一遇到干旱严重,有人就会想到祈雨,把祈雨这项活动搞得非常隆重,甚至越来越神乎其神,一直延续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