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自立
《红楼梦》里有副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中学时代课文里曾经学习过。翻书时突然又碰到这副对联。今天再次反复推敲,真可谓温故而知新也。
何谓世事洞明?
有人说:“世事洞明是人的智慧。”这句话虽然正确,但是也不是不全对。世事洞明,既不是在处事、做人、修身等方面耍个人的小聪明。语本《书·蔡仲之命》:“无作聪明,乱旧章。”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四:“苟自作聪明,而不取众长,欲治通之成,不可得也。”也不是以恃才傲物之态度目空一切。桀骜不驯、狂放不羁、放荡不羁、狂傲不羁等做人态度都绝非处世之道。《梁书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他写成《后汉书》100卷,《齐史》60卷。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梁武帝认为他恃才傲物,在他死后赐他谥号“骄”。更不是揣度别人心事、观颜察色、阿谀奉承地为自己去铺筑一条平坦的趋炎附势之道,最终结果就是自取灭亡,所以说这些行为绝不是世事洞明。百度百科解释“世事洞明”,世事洞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都看得透彻看明白,原语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包括的方方面面很复杂,主要是 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世代相传的专业等。时事政治动态;世上的大事比如修学悟道、比如个人事业、再比如为官之道。 世务、尘俗、社交、应酬﹑人情世故等都是。洞明:洞悉,了解,明:明白。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都看得透彻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对联是儒家的传统观念,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标准之一。而《红楼梦》所表达的是反封建的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统的思想,因而脂砚斋会把它评为“此联极俗”。王熙凤管理贾府家政事务,里外应酬,如果没有精明头脑,圆滑手段,泼辣个性,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还有对事尺度分寸的把握,如不具备这些个性能力,王熙凤管理不了那一大家子事务的。“世事洞明”体现的是人生的成熟和聪慧,“人情练达”演绎着个人的老成干练。人与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各种社会关系,在这个“关系”社会的时代中,智慧者得道,得道者升天,失道者寡助也。能够“世事洞明”的人,一定是能够掌握分寸、能够看透事物发展规律的人,他一定能够进退自如,把持有度。世事洞明的人,一定凡事谨小慎微,首先从小事做起。在这类人眼目中,为人处世,修身齐家平天下,从来就是事无大小之分,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毕恭毕敬,谨小慎微。众生保持头脑清醒。因此世上的事情,世事洞明的人,才学有所成,业有所成,修身有涵养,前途无量,一片光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说的是: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看透了,处处都有文章可做。《红楼梦》中,惜春奉命要画荣国府行乐图,不知道该怎样着手,薛宝钗一段话点出了其中的奥妙,“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简单点,就是为人处世需要把握好的分寸,也是做人尺度的拿捏,这个尺度拿捏好了,尺度分寸掌握好了,人的行为就是“世事洞明”,反其道而行之,其实就是未谙世间烟火里的尘埃。人一世就等于白活了,这样的人最终是让人瞧不起的。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没有任何人生价值,也活的没有任何的分量可言。因此上,挤不进去的圈子不要去硬挤,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去强取豪夺。不需要自己出场的时候,不要去台前幕后的逞能。最终一场好的电视连续剧或者一部好的影视剧会因为一个演员演砸了场子。或者说,本来一件很体面的事,因为你看不清事情发展动态,会因为你而搞成一锅粥,倒成了画蛇添足。常言道:“风水顺,道路宽,进为先;顶不住,惹不起,退为上。”只进不退,智者不为,;只退不进,懦夫所为,如果遇到困难与阻力就气馁退却,则平庸无为,在人生的低谷更需要隐忍,坚守和拼搏。世事洞明需要极高的情商,能够摸透别人,也会调整自己,能够洞察人心,也能够掌握和运用世事中的规律。这才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世事洞明,勿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一种修养。真诚坦白,纯正无邪,向死而生。学会辨别,学会权衡利弊,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生始终能保一份纯真,尤为难得。能洞察利弊,更不忘初心。明知世间险恶,还会保持善良,无私心杂念,能怀持真挚,历经沧桑之后,方才理解“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至高境界。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自立,昵称:侍郎神韵、文昌侍郎,祖籍陕西彬县,1967年出生。爱好秦腔、书法、散文、诗词。曾受聘丹江文学散文版主、江山特邀作家、西部法文萃特邀作家,海纳百川文学社总社平台总顾问,作品刊发纸媒和各种载体。格言:自立,自信,自強,自爱。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