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泊客一席谈:杂言古诗·花非花·白居易

《花非花》   [中唐·白居易·杂言古诗]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有人说,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朦胧诗的代表。

关于这首诗,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是悼亡之作。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三首诗的情调如出一辙。

二是感伤身世之作。诗人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加上其病眼几乎失明,对他打击颇大。

三是为官妓而作。因为妓女的行踪来无影去无踪。

花非花,雾非雾。“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这是言某人或某事似真似幻。
夜半来,天明去。”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好像有点说的是妓女。因为唐朝的妓女据说都是夜里来的。不过,意境这么美的一首诗居然是暧昧之作,泊客断然以为不可能。
泊客以为。这“夜”、这“天明”非实指,而是指美好的人或事物在时间中的瞬息万变。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来如:来时。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这是映衬了上联,着重描写了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所以后人竟采此诗句法为词调,而以“花非花”为调名。《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花非花》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杂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