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怨孩子不努力,TA只是没唤醒学习内驱力

让孩子成为班里的“优等生”,是每个父母的梦想。然而,我们眼中的优等生,又往往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例如11岁的陈思凝,五年级时,就考入了北京八中少年班。这个班上的孩子,一般都会在14、5岁时,冲击“清北交复”。

陈思凝的目标是清华的姚班(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这种明确的目标感,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学习的主动性。

这种主动性和内在能量,就是学习内驱力。

一、优等生是怎样养成的?

陈思凝的妈妈是一名985高校硕士生导师,妈妈在采访中说:

“在孩子的学习上,最需要培养的应该是内驱力。”

那么,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不解决这个问题,培养“优等生”的计划就无从谈起。

很多人觉得无从着手,别人的孩子总是那么优秀、听话,自家的孩子却是如此的淘气,难以管教。怎么办,怎么办?

要想孩子成为优等生,首先要把TA从差生的队伍里拉出来吧。所以,在培养优等生之前,先让我们看看,那些所谓的“差生”是怎么炼成的吧。

二、“差生”的问题出在哪里?

孩子不爱学习、成绩不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对很多家长来说,问题似乎总是出在孩子身上——

1、孩子胆怯,自卑

2、孩子不努力,没有上进心

3、孩子懒惰、依赖

4、孩子缺乏自信

5、孩子爱撒谎

……

然而,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不及格”的家长。

学习成绩不理想,每天陪孩子复习,家长说:太累了。

多报补习班,家长说:太贵了。

在家里辅导作业,家长直皱眉头:太难了!

线上学习,家长睁大眼睛问:真的可信吗?

孩子不愿意努力,家长不愿意改变,然后“差生”就这样练成了。

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先行,一定是先有“优等”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等”的孩子。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优等生,父母自己首先要学习,先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然后才有能力去教育孩子。

三、睿智灯塔App:运用四大技巧,点燃学习自驱力

睿智灯塔的一系列智慧家庭课程,引导父母走出固有的思维误区,助力孩子走出“差等生”的泥潭,成为自主学习的“优等生”。

1.让孩子有胜任感

有一位家长不仅要求他的孩子完成作业,还要求他们把字写好。长此以往,孩子总是写了擦、擦了写,字总是写不好。为了把字写好,孩子写字越来越慢,考试时也是慢腾腾的,等考卷写完已经来不及了。孩子本来学习挺好,结果因为没写完卷子,成绩考的很差,孩子因此很沮丧。

父母对孩子高要求没有错,但是我们不妨降低难度,和孩子一起分解“小目标”,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当孩子发现自己真的做到了,胜任感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奖励。学习也是如此,每一次成功都是对内在动力的贡献。

2.让孩子有自主感

《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上说:“自己说了算”的感受,才是培养健康心智的前提,才是主动学习的源泉。父母需要做的只是给孩子建议和适当的监督,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孩子越长大,父母越应该放手。就像开头提到的陈思凝,为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有自己自主空间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

3.让孩子有归属感

归属感是孩子感到被父母认可和接受时,内心的一种满足感,是一种稳定的内驱力的基础。如果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受到父母的批评和训斥,必然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愤怒,认为学习不好是父母忽视他的根源。这时,“反抗”在内心播下了种子。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知道,考试没考好没关系,爸爸妈妈能看到你的努力和你的闪光点。无论如何,我们的爱不会离开你。父母的尊重、接纳和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内心力量的源泉。《小王子》里有一句话:“如果你想让人造一艘船,不要让他去收集木头,不要下命令,更不要分配任务,而是激发他对海洋的渴望。”

真正的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堆火。父母关心和引导孩子的内在动力,他们会跟随内在的光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让孩子有目标感

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设定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许多父母说,学习的目标当然是为了考试和升学,不然还能有什么!

是的,但这是父母认为的目标,你考虑过孩子们的感受吗?

还有人说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什么是更好的未来?还是无法回答。

孩子自己无法想象的,父母要帮他们去创造。

《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有笑有泪,特别戳人。

其中一个叫乔树林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出生在一个偏远的村庄,在一个特别简陋的环境里上学。桌子和椅子都破旧了,灰扑扑一片,看不到任何颜色。屋顶年久失修,一边淋雨一边上课的情况见怪不怪。

乔树林想画一个彩色的教室,但是全班没有人能买到昂贵的颜料。

为了成全他,老师在取颜料回来的路上摔了一个大跟头,珍贵的颜料掉进了水里。河水,染成彩虹般,蜿蜒流入孩子的心中。

后来孩子长大了,终于当了建筑师,设计了糖果色的教学楼。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电影里的彩色玻璃建筑,就是位于千岛湖的富文乡中心小学。

作家沈从文在家书中说过:“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牲一畜,雨丝风片,都是我们人生的底色。饮过的河水,看过的夕阳,都会跟随我们一生。那是我们觉醒的起点,奋发的动力。

在电影里,邓超饰演的乔树林为了摆脱童年的风沙,从小就刻苦学习。挣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来支援家乡。

“一定要实现”的目标感,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用到智慧,所谓智慧父母,就是找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想出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