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朱雅萍女士山水作品系列赏析《五》
朱雅萍,1994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平日嗜诗文,书画。有感于书画博大精深之魅力,放弃翻译工作而专攻国画。经年悉心观摩名家名画,喜游名山大川,把师古人和师造化有机结合,从而在艺术上形成明丽、清秀、隽永、雅致的风格。虽身居大都市,却始终保持着情寄林泉的淡泊心境。其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富有笔墨情趣的画作常得到行内人士肯定。
近年来,有多幅国画作品陆续被《中华儿女》《神州》《艺术品鉴》《文艺生活》《时代人物》《民主》《名家名作》《华文月刊》《西安晚报》《各界导报》《健康导报》《环球市场信息导报》《中国教育科学探索》等全国数十种报刊杂志发表。
其山水画作品《秋意正浓》被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书摘》杂志2014年10月号封面刊发。参加的“水墨中国书画名家美丽乡村洛南行”被西安晚报2016年1月10日通版报道。部分作品还被各大美术机构﹑展览中心及海内外团体﹑个人收藏。曾出版《朱雅萍中国画作品集》《朱雅萍国画作品集》《朱雅萍山水画集》等10余本画集。
2018年9月26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国楼层最高的美术馆——上海云间美术馆参加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第一个学术性展览;2019年9月24日四幅作品入选陕西省妇女书画协会在力邦美术馆举办的“翰墨颂盛世”美术展;2019年11月5日,在高新锦业路1号都市之门一楼多功能会议中心,参加“丝路.首善高新”美术巡展第一站。2020年7月7日,在陕西天博美术馆举办为期一月的山水小品签约个展;同年10月在天博美术馆举办山水写生展一个月。
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女子书画会副秘书长、陕西省妇女书画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简谈山水画的“意”
--------文/朱雅萍
早先以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出自王维《山水论》,但在网上查王维的《山水论》全文时,在文末竟意外发现了荆浩的《山水赋》,内容与前文大同小异,不禁诧异。查了资料才明白,此文作者到底是谁尚有争议,还有人认为是李成所做,但实际上“意在笔先”是出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顾陆张吴用笔》条下,原文是“意存画先,画尽意在”,不管怎么说,“意”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意”者,“心”上出“音”。王维曾有一帧极负盛名的画作《袁安卧雪图》,画中有雪中芭蕉,沈括认为“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雪中芭蕉”也成了绘画、艺术史上的千古绝唱,没人能超越它的境界,无论“神理说”“写实说”“事谬说”还是“佛理说”“象征说”,都少有人敢于蔑视它的境界。这关键点不在雪蕉上,而是这幅画中主人公袁安及其卧雪的故事背景以及此画是具有禅宗意识的王维所作。
张彦远所谓“山水之变”,涵盖了魏晋到唐朝山水画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吴道子大笔一挥,山水画气势得以发跃出来。据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所记,唐明皇李隆基“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吴生驿驷,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方毕。”同时作画的还有李思训将军,“累月方毕”。明皇曰:“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吴道子用极其概括的绘画语言使一种山水画新式表现技法应运而生,既具抒情性又有写意性,他的创作行为也表明,山水画以写意为高,以气韵为妙,这样一种创作境界为山水画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画历来注重用意象表现意境。古木因年代久远,饱经风霜磨难,或风折、虫蚀,或雷击以致伤痕累累多节疤,表面枯索,内在则生气犹然,枯树新枝,其顽强的生命给人以力量与信心。雨后青山,风定云收,峰林郁秀,早景则千山欲晓,晚景则山衔红日,天道循环,昼夜交替,顺应自然。“一日之计在于晨”,因此山水画中所设“早景”,并非简单取景,而是具有“图新”“有为”之意;朦胧残月也预示着白昼已然来临。由“早景”甚至可以联想到儒家所谓“入世”,而“晚景”亦可暗示道家的“出世”归隐之意。其中意象因人而异,这也是中国画所谓的哲学性。
《周易》首卦为乾,其卦辞为:“乾,元亨利贞。”古往今来,释《易》者对这四个字有多种解释,也有人认为可以把它们解释为“春、夏、秋、冬”,这与唐经学家孔颖达注释的“元”原始生发,滋生万物;“亨”亨通发展,嘉美万物;“利”和谐成果,顺理成章;“贞”贞正坚固,各得其所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切事物不断变化,永不停息之道,最终都归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万物皆因有意而生生不息,山水画虚实之间蕴含着自然之无穷奥秘,只有我们用心去体味,才会理解其中真味,正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所言:“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2021、7、31
此中有逸情
---------文/小牛(作者系北京天艺执行董事、陕西天博美术馆馆长)
最新一期朱雅萍画廊更新了,晨起看到朋友圈在转,赶紧拜读,一如既往地有材有料有趣。
这个公号在书画公号中,有独树一帜之魅。它很“杂”,很热闹,很接地气,又恬淡雅致,个中生活情致,“雅”不可攀——两年了,连我这个从事书画的人,约了多次要随行去写生,都没时间。雅萍老师则不然,画照画,生照写,还孜孜以求研究画论。更在创作之余,探望父母,享浓浓亲情。
朱雅萍画廊每期内容都很庞杂,图文阵营强大。读起来过瘾,这里面,有江湖风云,有人情世故,有书画雅集,有画论交流,有所见杂感,有大咖亮相,也有市井烟火……读罢,再细品朱雅萍近期画作,不仅脱口而出:好一个雅俗共赏!
朝阳总是资深媒体人,把这个公号打理得夏游唐苑一般,这是对于陈式的摒弃,对于天然呈现、登高望远一览无余的率真求索。这个号是我每期必读,读后欣欣然。
朝阳总策展了得。他的老同事老朋友亦出手不凡。大手牵小手,丹萍个展等,让我加速度地冲进了基金建设领域。为什么呢?我称之为“补位式”谋求进步。也就是说,某种我认同的策展方式,这几位咖们信手拈来,那么我就没必要再在策展这块呈现自己了,把我塑造成策展人意义不大了。我在书画业态中,常被什么卡脖子呢?收藏。那就筹基金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一出手策展,反而我就不见踪影了。书画吧,跟踢足球一个样,得有分工、有配合、有补位……这样才有乐趣。
说句实话,就我个人的虚荣心来讲,以及略有点避重就轻的性格,我是喜欢策展人这个角色的,喜欢馆长这个名头的。无论社交、就业、讲课,都比较有面子,轻省。而收藏,则是商业成色很重的领域,几年下来,就见真身了。但恰恰这一环,是年轻策展人要极力去突破的一环。不突破这环,表面上的那个热闹和所得,其实是不匹配策展人的心智付出的。
所以啊,千难万难,卡脖子最难受。突破之!
朝阳总老早起,即藏家也。
近年来专心当好司机把舵,生活风轻云淡。四湖五湖皆朋友,名山大川踏写生。我艳羡这份逸情。
读公号有感,匆匆一记。
读朱雅萍读画笔记有感
-----------文/师娜
每读朱雅萍专属画廊的文章都需要静下心来的时候去专门看,是跟作者思想的一种对话,也是跟社会各界文化人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朱雅萍老师的文章,看到她绘画的思想又在精进,也会对比自己的思想有没有跟上,一起精进,虽然角度不同,虽然以前看抱着书看画论,中国绘画史,但浅尝辄止,并无深刻体会,但朱雅萍老师一句:通过吴道子大笔一挥,山水画气势得以发跃出来,那么轻松活泼生动地讲出来的时候,是读了很多书后的自然的生发为自己的见解,也看到了她平和的性格里在钻研绘画中活泼激情的一面;其实作为外行人绘画能否上一个台阶,更重要看这个画家的思想,他对画的认知在哪个阶段,是不断上升的,还是停留在某个阶段,这是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的不同,如果认知层次不是很高,那最多只是停留在技法层面,如果认知层次提高了,即使技法不是最好的,但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这也是决定了很多画家他把时间花在哪里,如果方向是错的,即使在努力,只是停留在一个阶段的努力,很难突破,如果方向对了,应该会是螺旋式上升的。
绘画是审美的体现,是对美的感受,每一个人都有绘画和欣赏的权利和能力,因为爱美之心每个人都有,哪怕是一个孩子,这是我从一些世界插画大师给儿童的绘本中思考的,从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感受到的,也是从之前"牛转乾坤”书画展关于大家对于文人书画的讨论中体会到的;当然最厉害的能留下来的是在认知思想上的精进,在技法上也有所提高,思想和行为知行合一,这样提升的速度是最快的,而朱雅萍老师恰恰是两者都在坚持,从她的文字中,她读的书,她的阅历里,还有她每日精进的绘画中,这篇文章是她在写生后第二天就写出来的,勤奋和速度对我而言每每自愧不如。
关于国画,实际是中国文化精髓最深刻的体现和浓缩,中国画的写意跟西方绘画追求形似,实际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国人更追求用心,关于于整体,西方文化是结构化割列的,追求精确,所以科学在这几百年里占了上峰,但是回归现在,科学不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世界上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西方的思想解决不了的,都在重兄中国思想,天人合一,尤其是在环境,自然,疫情,灾难面前,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也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
画家朱雅萍女士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