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好争者执着于世俗,不争者反而顺应天道
一、
世人总是精于算计,善于以机巧之心夺取利益,但是却不知,在精于算计的那一刻,其实自己就已经开始有所失去了。
我们总是用世俗之心去判断世俗之间的利益得失,但是当自己生出世俗之心的时候,自己也被这份世俗之心所禁锢了。
人生最大的胜并不是以争而获胜,而是不争而胜,胜的是天道,胜的更是世俗。
《菜根谭》有一句话叫:
鹬蚌相持,兔犬共毙,冷觑来令人猛气全消;鸥凫共浴,鹿豕同眠,闲观去使我机心顿息。
鹬蚌相争而让渔翁得利,捉到兔子之后,猎狗最终也会被主人一起宰杀,当你冷眼观看这一切的时候,一个人追求功名的热情也都会逐渐消失;善于高飞的海鸥和平凡的野鸭一同在水中嬉戏,美丽的野鹿和丑陋的猪睡在一起,当你观察动物的这种状态时,就会发现人的防范之心,算计之心也都没有了。
不要用世俗的算计之心去面对世俗,人总是陷入自己的主观狭隘之中逐渐颓废和沉沦,但是却不知,当自己过于世俗的时候,其实这就已经犯了最严重的一个错误,那就是由算计之心而带来的负累。
因为一个人真正想要过好人生,需要扩大自己的心怀,用更高远和纯粹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人生,而不只是用浅薄的眼光去衡量利益和人生得失。
《庄子》之中有一句话:
故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人之于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脚所踩踏的地方不大,虽然不大,但要凭靠着周围没有踩的地方才能走得远;人所知的很少,虽然少,要凭借自己所不知道的才能知道天所表现的自然之道。
人生不仅要知道自己能争夺的是什么,更要知道自己在争的同时也会失去什么。
真正有智慧的人并不是耍小聪明,而是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全面周密的考察一下,不争一时得失,不争一日成败,不仅因为万事之间都存在利害关系,而是因为在争的同时,也会损失自己的人格和操守,这才是最应切记的东西。
二、
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有价值,留住无形的东西比拿到有形的利益,更能够丰富人生。
郭子仪在为官的过程中以黄老之术修身,在郭子仪身上,有很多不经意的行为都透露着高于世俗的智慧,不管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大开户门任人进出,还是在鱼朝恩掘了自己祖宗坟墓的时候,不予以计较,反而责怪自身,所有的行为都表明了自己不争的态度。
然而不争的同时看似忍受了委屈,但是他的一生也正是得益于不争的姿态,才得以避开祸患,保全自身,也更是得于一贯不争的姿态,得以千古留名。
验证一个行为或一种人生品格的方式,不仅仅是当下的利益得失,而是长久的时间验证,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都是对于这种智慧最好的验证。
就像历史上那些善于以阴险手段争名夺利者,即便当下得利,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他们留下的都只是卑劣的名声;而那些不计较一时得失,反而能够守住大义者,在历史长河的沉淀下,最后反而有个千古留名的结果。
比如说屈原,一生忧国忧民,但是因为品行高洁而屡受排挤,在绝望之下,自投于汨罗江,选择以身殉国;又比如汉武帝时期,出使匈奴的苏武,在匈奴的多次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坚贞不屈,被赶到了遥远的北海,也就是如今的贝加尔湖放牧,在此情形下仍未向匈奴屈服,后来坚守十九年之后持节而归;再比如说文天祥,也是因为时运不济而惨遭杀戮,生前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对于这些人来说,如果从利益的角度去看,他们是失败的,连自身性命都未能保证,但是从品行名节的角度去看,他们却是成功的,因为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千年之后依然激励众人。
所以说有的人善于争夺世俗,最后反而输给了世俗,不争者反而收获了自身的高洁品格。
在《尚书》的太甲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能够看得远便是明智,能够听从德教便是聪敏。
真正的智慧并不是以小聪明计较当下得失,而是真正能够以长远之眼光审视当下作为,并且谨守自身德行,这才是值得追求的人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