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分5型治疗..孙鲁川
2.痹证惯用方
(1)鸡血藤汤:
四肢关节痹痛,走窜不定,腰痛如折,脉象浮缓,舌淡,苔白薄。“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结合关节痹痛,走窜不定,证属行痹。
治以活血通经,散风止痛。
鸡血藤12克,当归9克,丹参12克,桑寄生15克,杜仲12克,羌活、独活、红花、防风各6克。水煎服。
风邪客于经络,为期未远,游走不定,即《内经》所谓“其风气胜者为行痹”之证。方用鸡血藤汤加羌活、独活、防风、桂尖质轻勺扬之品,以祛风邪。经络宣通,故病得以速愈。
(2)血藤当归汤:
腰膝冷痛,渐次屈伸不利,行走困难,遇寒痛甚,近温则舒,口淡乏味,食欲不香。脉象沉紧,舌淡,苔白薄。证属痛痹。
治以活血通络,温经散寒。
鸡血藤8克,当归12克,丹参18克,制桃仁9克,红花12克,附子9克,牛膝18克,薏苡仁30克,桑寄生25克,菟丝子21克。水煎服。
另,生硫黄,研成细末,日服2次,每次1.5克,白开水冲服。
寒邪郁于经俞,腰膝冷痛,不得屈仰,即《内经》所谓“寒气胜者为痛痹”之证。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孙氏以宗此旨,方用鸡血藤汤活血通络更佐附子、薏苡仁、寄生、菟丝子以温经散寒。因其方症合拍,故病逐渐好转。服生硫黄法,乃近代张锡纯独创,先严常执此法,以治沉寒痼冷之疾,往往取效甚佳。
笔者曾治一杨姓患者,坐骨神经痛已3年,经多医治疗,服药达300余剂,其病不愈反增,竟不能行走,传予服少硫黄法,患者坚持应用3个半月,服生硫黄约750克,其病痊愈。迄今20年,情况一直良好。近又治一反胃患者,嘱服生硫黄末,每日2次,每次1.5克,生姜汤冲服。服药半月,其病竟除。俗云“硫黄巴豆信,吃了即出殡”,然埋没硫黄之功甚矣。
(3)血藤当归丹参汤:
周身酸痛,下肢虚肿,行走困难,逢阴天下雨周身酸痛加重,精神疲倦,不欲饮食。脉来沉缓,舌苔白腻。证属“着痹”。
治以活血通络,温阳祛湿。
鸡血藤18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羌活、独活各6克,薏苡仁16克,防风6克,红花12,桂枝6克。水煎服。
湿邪中入经俞,周身沉重酸病。方予鸡血藤汤加羌话、独活、防风、桂枚,乃宗《内经》“风胜湿”之意,以取通阳祛湿之效,以通阳祛湿,意在表散。
(4)血藤丹参红花汤:
膝及两踝均感灼热痹痛,入夜尤甚,不得安寐,行走困难,小便色黄,脉象弦数,证属“热痹”。
治以疏肝清热,通经活络。
鸡血藤18克,丹参20克,红花6克,生地25克,赤芍12克,山茱萸25克,知母12克,乳香、没药各6克,牛膝12克,木通6克。水煎服。
吴鞠通说:“痹之因于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热者亦不少,大抵痹证不越寒热两条虚实异治。”痹病偏在下肢,方予鸡血藤汤合曲直汤加减化裁,重用鸡血藤、生地、吴茱萸、牛膝以养血柔肝,佐赤芍、乳香、没药、丹参、红花以活血止痛。用知母、木通、木瓜以清热通络,利其关节,治在下肢。丁甘仁先生说:“清热则风自熄,风静则痛可止。”孙氏宗吴、丁二氏说,辨证分共异同,使病无遁情,用药权其轻重,进退有法,层次井然,故易收全功。
(5)白术茯苓干姜汤:
腰腹冷痛,膝酸楚,行走两腿沉重,脉象沉缓无力,舌苔淡白。证由脾肾之阳衰,无能温运寒湿所致。
治以温经扶阳,以驱寒湿。
炒白术12克,茯苓16克,干姜、附子各9克,杜仲15克,菟丝子25克,防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本证由寒湿久羁脾肾之络而引起。肾着汤为温脾祛湿之良方,今加附子、干姜、杜仲、菟丝子、防己共奏温经扶阳、驱寒胜湿之效。因其方证相符,故而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