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8致思诗解(全版)7交长弃短有知无知死者自知

题文诗:

孔子將行,雨而無蓋.門人:子夏有之.

孔子:商之為人,甚恡於財,聞與人交,

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也.楚王渡江,

江中有,物大如斗,圓而赤,直觸王舟,

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問群臣,莫之能識.

王使使节,于魯,問於孔子.子曰此謂,

萍實者也,可剖而食,吉祥,唯霸,

為能獲焉.使者告,遂食大美.久之使來,

告魯大夫,大夫因,子游問曰:夫子何以,

知其然乎?曰昔之鄭,過乎陳野,聞童謠曰:

楚王渡江,得萍實也,其大如斗,赤如日,

剖而食之,甜如蜜也.事将,楚王之應.

是以知之.子貢問曰:死者有知?將無知乎?

:吾欲言,死之有知,將恐孝子,

順孫妨生,以送死也;倘吾欲言,死之無知,

恐不孝子,將棄其親,而不葬之.賜不欲知,

死者有知,與無知,非今之急,後自知之.

有知无知,死者自知,存而不议,不妨孝子.

【原文繁体】
孔子將行,雨而無蓋.門人曰:「商也有之.」(子夏名也)孔子曰:「商之為人也,甚恡於財,(恡嗇甚也)吾聞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也.」
【注释】
蓋----[gài] 盖 (形声。字从艸,从盍(hé),盍亦声。“盍”意为“皿中食物已散去”,即“皿空”、“空皿”。“艸”指干草编织物。“艸”与“盍”联合起来表示“以干草编织物遮盖空器皿”。本义<名>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被覆物。<动>被覆)苫----[shān,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李巡曰:“编菅茅以覆屋曰苫。——《尔雅》。按,覆屋用茅若苇。苇不白,惟茅白也。卜(bǔ)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恡----lìn 1.同“吝”。違-----违  wéi字从辵(chuò),从韦,韦亦声。“韦”意为“二皮相背”,引申为“二人相背”。“辵”与“韦”联合起来表示“二人背离,各奔前程”。本义:(相互)背离。违,离也。——《说文》  违,远也。——《尔雅》。

【原文】
    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恡()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注释】
盖:古时马车上的伞盖。
商:即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恡,lìn,即“吝”,吝啬。
推:推重。
违:避免。
【译文】

孔子将要出行,雨下起来车子却没有伞盖。有弟子说:“子夏那里有伞盖。”孔子说:“子夏的为人,非常吝惜钱财。我听说与人交往,要推重他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这样交往才能长久。”
【注】
   本记载,很好得诠释了“毋,友不如己者。”
【原文繁体】
楚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圓而赤,直觸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問群臣,莫之能識.王使使聘于魯,問於孔子.子曰:「此所謂萍實者也,(萍水草也)可剖而食也,吉祥也,唯霸者為能獲焉.」使者反,王遂食之,大美.久之使來以告魯大夫,大夫因子游問曰:「夫子何以知其然乎?」曰:「吾昔之鄭,過乎陳之野,聞童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此是楚王之應也.吾是以知之.」

【注释】
斗------,dǒu (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量词。计算容量的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 (2)盛粮食的器具,酒器。觸----触 chù (形声。繁体字从角,从蜀,蜀亦声。“蜀”指“带有孔眼的网罩”。“角”与“蜀”联合起来表示“因猛烈抵物而断裂的角”。本义:因抵物而断裂、露出断口(孔眼)的角。残角。转义:<动> 以角撞物,碰到)。    用角抵人或物    触,牴也。——《说文》萍----1.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
萍,苹也。水草也。——《说》⒉古义通假。2.同“蓱”。古代对雨神“蓱翳”的省称
【原文】
   楚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王使使聘于鲁,问于孔子。
   子曰:“此所谓萍实者也,可剖而食也,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
   使者反,王遂食之,大美。久之,使来,以告鲁大夫。大夫因子游问曰:“夫子何以知其然乎?”
  曰:“吾昔之郑,过乎陈之野,闻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此是楚王之应也。吾是以知之。”
【注释】
楚王:四库本作“楚昭王”,与《说苑》合。楚昭王(约前523年―前489年),芈(mǐ)姓,熊氏,名壬,又名轸(珍),楚平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满十岁的太子壬继位,是为楚昭王。楚昭王是楚国的一位中兴之主。
触:碰撞。
聘:诸侯之间互派使者问候。
萍实:萍草的果实。
反:通“返”,返回。
应:应验。
【译文】

楚王渡长江时,看到江中有个大如斗,圆形,红色的东西,径直撞向楚王的乘船。船夫将这个东西捞了上来。楚王非常惊恐,遍问群臣,都不认识。楚王派使节到鲁国访问,就此事向孔子请教。
  孔子说:“这就是所谓的萍草的果实,可以剖开食用,是吉祥的象征,只有能够称霸的国君才能获得。”
     使者返回国复命,楚王于是刨而食之,味道非常鲜美。过了很久,楚国的使者又来鲁国访问,把这件事告诉了鲁国的大夫。大夫通过子游请教孔子:“先生何以知道其中的原委呢?”
  孔子说:“我曾经到郑国去,在经过陈国都城的郊外,听到当地童谣:'楚王渡江获得萍草的果实,大得如斗,红得像太阳,刨而食之甜如蜜。’这是在楚王身上得以应验的征兆,所以我能知道这件事。”

【原文繁体】
子貢問於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將無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將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無知,將恐不孝之子棄其親而不葬.賜不欲知死者有知與無知,非今之急,後自知之.」

子貢問治民於孔子.子曰:「懍懍焉若持腐索之扞馬.」(懍懍戒懼之貌扞馬突馬)子貢曰:「何其畏也?」孔子曰:「夫通達御皆人也,以道導之,則吾畜也;不以道導之,則吾讎也.如之何其無畏也.」

【注释】
懍----lǐn形声。从心,禀( bǐng)声。本义:危惧,恐惧。扞----hàn扞(“扞”是“捍”的古字)● 扞hàn ◎ 同“捍”。
【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

【注释】
将:或者,还是。后文的:“将”,又。
妨:妨害,伤害。

【译文】

子贡问孔子:“已死的人有知觉吗?还是没有知觉?”孔子回答说:“我如果说死者有知觉,恐怕会导致孝顺的子孙因过于重视丧葬而妨碍生者;我如果说死者没有知觉,又恐怕不孝之子抛弃父母,不好好给父母下葬。端木赐。你想知道死者究竟有无知觉,这不是今天的急于解决的问题,以后你自己会知道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