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将被缅甸俘虏后,乾隆下旨禁止再回中国,他却为国守节21年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现在很多电视剧当中,都会刻画这样一种人物,他们为了国家地安定,为了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甘愿奔赴敌方,或被囚禁或当卧底,只为了有朝一日我方能够胜利。其实从古到今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勇士,作为臣子,作为国家的子民,他们放弃小家而保全大家,他们敢于和敌方斗争,哪怕付出自己半生的自由。其实这就是他们身上的爱国情结。爱国,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缔结,是维系一个国家和人民最好的纽带,也是国家向前发展的一种内在表现。然而清代就有这样一位爱国将士,他堪比汉代苏武,被缅甸囚禁21年,却从没投降,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也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这就是主人公--杨重英。
清朝将领
一、年少有为,深得重用
杨重英出生在山东一个官僚家庭。从他的曾祖父到他的父亲在当时那个年代都担任过重要的官职。所以对于杨重英来说,他是一个合格的“官二代”。虽然家庭条件优渥,但是杨重英却从来没有骄傲自满。他性格沉稳,是一个识大体的好孩子。父亲给他请学究讲课,传授他知识。虽然杨重英年纪很小,却懂得父亲的一片苦心。每次老师上课的时候,他都非常的认真,记录老师讲的知识点,等下课之后再带回去把不懂得问题继续钻研。
乾隆
杨重英很是聪明,加上他后天也特别努力,小小年纪便封了职位,深受乾隆帝的喜爱。而杨重英的父亲从小就教导他,做官就要为人清廉,作为臣子,就要时刻为国家着想。杨重英把父亲的话牢记在心里,所以在任职期间,发现贪污受贿的情况,立马给予惩罚。即便同朝为官的官员也从来不手下留情。乾隆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可用的人才,又感念杨家世代为国做出的贡献,就为重英提拔了官职。
双方交战
二、保卫国家,却遭俘虏
当时边境人民正饱受战乱之苦。而杨重英的父亲为了国家的安定更是身患重病还坚守在一线,每天和将士们同吃同穿,从来不缺席一场议战。乾隆皇帝为了减轻重英父亲的负担,于是派杨重英前往云南。赶往云南的重英一边照料重病的父亲,一方面要当指挥监军作战。然而因为我方准备不足,士气也有所下滑,所以连吃了好几场败仗。边境的将士更是损失惨重,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与家人分居两地,久别家乡却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厌战的情绪一时间高涨了起来。
边疆环境
乾隆帝在收到边境打了败仗的消息,从曾经的安抚到逐渐的没有了耐心,认为杨重英一家并不是一心为国,也不能很好的保卫国土,气急败坏的乾隆帝辞去了重英父亲的官职。而此时的杨家也成为众矢之的,没有了父亲的保护,曾经忌惮杨家势力的人开始弹劾杨重英。屋漏偏逢连夜雨,而此时的杨重英却被缅军俘获。传言却称重英叛国投敌,听到这个消息的乾隆帝下令查抄重英一家,没收他家所有的家产,把重英的妻儿全部软禁起来,并宣布:杨重英一生不能踏入中国一步。
缅甸公主
三、坚决不降,未能回国
而此时的杨重英也被缅军软禁起来。但是缅方看重重英的才能,也为了可以激起乾隆帝的怒火,就好言相劝希望重英可以“弃暗投明”。但却遭到重英的拒绝。缅方依旧不死心,于是他们决定用美人计来劝服重英。缅甸有一位公主也到了待嫁的年纪,出落得非常漂亮,很多人都很爱慕她。于是缅军告诉重英,只要归降缅方,就把这位缅甸公主嫁给他。然而重英却对美色不为所动。缅军也很无奈,只能把重英软禁起来,就这样,软禁的日子过了21年。
缅甸公主
原以为重英就在缅甸孤老一生,然而事情却出现了转机,缅甸因为局势动荡,向清政府表示和解。而清政府也终于知道重英没有投敌叛国,乾隆帝非常激动,为了嘉奖重英,宣布可以让他回国。然而消息刚传到缅甸,重英却因为重病去世了。后来,为了感念重英的爱国行为,乾隆帝为重英亲自提笔写表,赞扬他堪比苏武,更是要求把重英的尸首带回国家,让他入土为安。
四、小结
重英的事迹堪比苏武,比苏武更加让人敬佩。这些爱国人士,为了国家,为了内心对国家的那份热爱,对民族的信仰,为了这样的信念,他们穷极一生地去追求,去等待,虽然溘然长逝,但最终魂归故里,得以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