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街巷之(7)——钮家巷
苏州老街巷之(7)——钮家巷
平江路是如今苏州最有名气的一条巷子。苏州在宋代称平江,是平江府治所,元代称平江路。不过元代的“路”不是指道路,而是一级行政级别,相当于宋代的府。如今的平江路就是一条路,在成为今天这样热闹的旅游地,是因为这一带一直保存较好的姑苏风貌,平江路依着平江河,一街一河典型的江南水巷。如今平江路试图穿越到苏州最是富贵风流的年代,脂粉气太重,招来密集人流。两侧支巷多是历史悠久的小巷,静静的看看平江路上的滚滚红尘,尤其显的清丽。东侧自南而北有邾长巷、中张家巷、卫道观前、混堂巷、大新桥巷、大柳枝巷、丁香巷、胡厢使巷、传芳巷、东麒麟巷,西侧自南而北有钮家巷、肖家巷、大儒巷、南石子街、悬桥巷、菉葭巷、曹胡徐巷、东花桥巷、狮林寺巷、潘儒巷等,多有名人故居、文物控保建筑。
平江路两侧的支巷才是真正的老姑苏味道,不过完全游走需要不少的时间,一般游客大都会错过,是有些可惜。
从钮家巷说起。
钮家巷曾被称作蓝家巷、銮家巷、銮驾巷,目前地名考证的结论是,这些名字与钮家巷均为音韵的转讹。元末明初人物卢熊著《苏州府志》中称蓝家巷,据说是南宋时代的蓝师稷居于此巷。蓝师稷的史料不容易查到,从一些资料的蛛丝马迹,他处在宋金征战的年代,曾任楚州知州,这里是江淮防线。他似乎没有什么突出业绩,甚至有人说他胆小,贻误战机。
没有资料说钮家巷与“钮”姓人家有关,我倒是在苏州碰到过不止一个钮姓的人。这巷子因苏州状元博物馆倒是让人记住了潘姓人家。
钮家巷,显是状元博物馆
临顿路口的状元博物馆是状元潘世恩的故居。苏州人最津津乐道是苏州有“贵潘”和“富潘”两大潘姓家族,潘世恩就是“贵潘”,他历事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他的一脉在有清一朝以一状元、八进士、十六举人成为姑苏官绅典型代表。特别是在同治年间,朝廷各部门几乎都有潘家人做官,时人赞誉“天下无第二家”。
苏州自隋唐有科举以来,产生了五十个状元,而整个清朝状元苏州占有近四分之一。难怪清初苏州籍汪琬夸赞家乡两样特产,一是梨园弟子,二是状元。苏州还有祖孙同为状元的彭定求、彭启丰,有一人连中三元的钱棨,为状元博物馆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才会有这样专业和独特的博物馆。苏州盛产状元一定是与地方经济发达、家庭教育传承有关,是苏州人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少不了与学术垄断、派系斗争有关。从明末清初的历史看,江南学人很长时间占据从学到考、评的重要职位,明末的党争直到李自成兵临城下、清兵入关也没有稍有停止。从一些历史资料看,明末清初某些年代里,状元几乎都出自先是东林党后是复社这样的社团门下,可见门第派别之见对状元产生的影响。
潘世恩的宅子建在原凤池园,在清末被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暂住过三日,曾称为“英王府”。整个老园子目前东侧有一部分没有纳入状元博物馆,用于商业经营,可以体验古代苏州富家的宴请,一桌的客人可以独享一个园子。在苏州目前有不少这样可以经营的老园子。
钮家巷内还有5、6号的王宅,8号的陈宅,27号的真觉寺,31号的方宅都是历史建筑被保护,有些正在修复,不久可以进去看。
这条414米长的巷子,5.6米宽,汽车可以双向进出。一头是古城内的一条南北干道临顿路,一头是热闹的平江路,但是目前唯一的游客兴趣点状元博物馆在西头,过了状元博物馆往东看,整个巷子中间有些冷清,与东顶头热闹的平江路反差很大。就隔着一条小石桥,一边是红尘紫陌,一边是市井寻常,看不清那一边是人间天堂。
钮家巷,隐是文学山房旧书店
钮家巷中间虽然冷清,有一个不挂牌历史保护处所,极易被人忽略,就是文学山房旧书店。这个门脸不大,店内空间也很小的旧书店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这年数比现有挂牌的一些保护建筑的历史长。除了书店的年龄,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书店主人江澄波老先生是古籍版本学家,今年已九十四岁,仍坐店每日修复古籍。
文学山房是一个家族传承至今的老字号,1950年代曾公私合营并入苏州古旧书店,是江澄波先生的爷爷江杏溪创始于光绪25年(1899年),当时借贷钱款,开了家3间门面的旧书店,创建“文学山房”,贩售古籍。到民国二十年,书店已闻名大江南北,买卖繁忙,文人雅士接踵而至,名人张元济、顾颉刚、章太炎、郑振铎都是书店的常客。曾任民国总统的徐世昌时年因编撰《晚晴簃诗汇》,也找到店主江杏溪,委托代寻清代诗集。作为答谢,徐世昌为书店题写店招,匾额则出自翰林曹福元之手。
我走进书店的时候,老先生正在桌上修复作业。现在买书的人少了,真正能走进这深巷里找书的人更少。已过九十四岁的江先生仍在坚持,据说他已把古籍鉴定和修复技艺传授给了下一代。我付款时,收钱的是店里另一个中年人,应该是他的传人。
我安静的挑了两本书,敬畏的退出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