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基于“发展硬道理”的“商业乐观主义”

来源:光明网2021-01-05

2020年是相当特殊、极不容易的一年。但在此时,我们应当已可对中国面对巨大“不确定性”而把握其中“确定性”的年度表现,作出一个八九不离十的评价:

2020年中国经济,一定可以完成“两会”上所要求的年内城镇新增900万个就业岗位的必成目标,以此来维护民生基本面的稳定与保障,而年度的经济增速,有望在1-9月0.7%正增长的基础上,由第四季度的更好发展表现,拉升到全年2%或再高一些。这样的答卷,在全球较大规模经济体里可称得上一枝独秀,是主要大国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我国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经济总量差距,在进一步缩小。

中国在控制疫情、以4月8日武汉解封为标志推进复工复产、狠抓发展(并且是力求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进而实现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固然体现了许多值得总结的“相对优势”,但我愿在此主要强调一个特定的观察视角: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弘扬与“商业乐观主义”这种商业文明的积淀----正是基于贯彻党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以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四十年伟大实践,中国大地上的企业家群体应运而生,并得到长足的进步与成长。“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极宝贵的稀缺资源,已得到执政党的高度重视、肯定,并在业已进入升级轨道的内、外“双循环”中,必将继续弘扬。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疫情严重冲击之下,勇对风险、敢于担当、直面一线、寓利于义的企业家精神,不仅表现于捐款捐物,而且表现于能够迅速组织应急的生产和物流,把抗疫与供应百姓生活、支持生产经营的物资和各类服务,源源不断地在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形态之下,送到需求方。在武汉解封后不久,更有一批颇具影响的企业家很快自发组团造访武汉,为武汉和湖北的重新振兴献计策、献力量,其后又有场面感人的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的武汉专场峰会举行,我身临其境,印象深刻。可以期待:这种企业家群体的有所作为,将在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继续放出光彩—---“商业乐观主义”,似可以成为概括与描述这种企业家精神与作为的一个适当用语。

我所理解的人类社会所应肯定的商业文明,以及与之已结成不解之缘、应予以弘扬的“企业家精神”,其底色即为这个“商业乐观主义”——于艰难前见生机,于阴霾中望光明,在困厄之局以创新求突破,在众情危殆的乱象中,勇作为、敢担当。这个主义的内涵,是坚守有卓识市场人士的应尽之责,也正是基于发展硬道理、特别以创新为第一动力追求升级、追求卓越的发展为硬道理的时代精神与社会担当;也可以说,这种应当进一步总结的商业乐观主义,也就是坚守人类社会文明上升愿景而始终看到生机所在的长期主义、创新主义、以义带利的实干主义。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复杂严峻形势的挑战,特别需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硬道理,拥抱“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就需要进一步弘扬这个宝贵的商业乐观主义。

贾 康 简 介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是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肃、广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任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年后又撰写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财政学通论》等多部专著。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