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三)

(紧接上期)

官渡之战

汉末战乱频仍,大小战斗成百上千,其中改变力量对比,影响形势发展,导致三足鼎立的重大战役却只有三个。

第一个战役,就是下面要讲的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稳固了地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战役,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无力一统天下,孙权成为江东霸主;

第三个战役,夷陵之战。刘备被孙权击败,导致(蜀)汉政权只能局促于巴蜀,三国疆域基本定型。

教科书上总结这三大战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少胜多,其实不完全对。参战双方在军队人数上确实存在多寡之分,但实际交战的人数悬殊并不大,特别是夷陵之战,东吴直接参与交战的士兵人数事实上还多于(蜀)汉。

官渡之战从199年六月发端,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年底。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围绕官渡之战还发生了许多事情,不可能把这些事情都详细地讲清楚,但也不能完全省略,这会让有些事情显得很突兀,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是只能慢慢聊,尽量把主要脉络理得清楚明白,各位读者只需要记住这些事情都和官渡之战有关就行。

战前形势

为方便各位读者更直观地看出当时的割据形势,在网上找了两张图,一张是汉末十三州行政区域图;一张是199年的诸侯割据图。(不知道这两张图的作者,先此致谢,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从图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袁绍的环境相对稳定得多,就只有南边曹操这个主要的对手。西边、北边的乌桓、鲜卑是盟友;东边公孙度的辽东太守之职是其老乡徐荣在董卓那里谋取来的,在董卓执政期间曾听命于董卓,杀过一批当地支持袁绍的豪门大户,也骚扰侵袭过袁绍的冀州,但董卓死后,其家族就一门心思呆在辽东做土皇帝,并无染指中原的企图。这也使得辽东公孙家族从汉末延续到魏,成为延续时间最长的割据势力。(可参阅本公众号《闲聊三国辽东公孙家族》共5篇)

曹操的环境则苦不堪言,既复杂多变,又紧张不安。这里需要说明一点,这张割据势力分布图描述的是199年下半年后的形势,其中有一个不准确的地方。

洛阳以西的关中长安地区并不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而是被马腾、韩遂等一帮西北小军阀分别占据,各自为阵,互不统属。在有外敌入侵时,会结成一个松散联盟。

199年,经荀彧推荐,曹操任命钟繇以侍中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察关中各路人马,将关中事务委托给他,特别授予他不受制度拘束的权力。钟繇到达长安后,与马腾、韩遂等人达成和解,马腾、韩遂都送一子到朝廷为人质。

钟繇的功绩在于稳定了关中,使关中群豪暂时不与曹操为敌而已,并不能因此说关中就是曹操的了。后面关中群豪叛乱,曹操征关中等都是明证。(后面会提到)

西南的汉中张鲁、益州刘璋和最南端的交州士燮对曹操不构成威胁。

东边占领徐州部分地区的刘备吸纳了周边一些武装力量,北连袁绍,蠢蠢欲动。虽然当时对曹操的威胁不大,但假以时日也会成为心腹之患。

南边的刘表(包括张绣)、孙策则时刻威胁着曹操。不要相信刘表只图自保,不愿意支援袁绍的说法。刘表一直是袁绍的盟友,也一直保持着对袁绍的支持,除非是自己陷入内乱确实腾不出手来。

孙策脱离袁术后曾与曹操有过一段蜜月期,孙策趁曹操无暇南顾之机,迅速扩张势力,占据了江东六郡。曹操眼睁睁看着孙策坐大而无能为力,只能无可奈何地叹息:“猘儿难与争锋也!”

为避免处于南北夹击的状态中,曹操只好用联姻的手段安抚拉拢孙策,将侄女许配给孙策小弟弟孙匡,又为儿子曹彰迎娶孙贲的女儿。征辟孙权、孙翊为掾属(想以为人质,故二人没去)。曹操又指使扬州刺史严象推举孙权为茂才。

199年时,孙策确实没有北上的意图和行为,可偏偏在第二年,在孙策已经占据江东六郡的情况下,曹操的广陵太守陈登却因个人恩怨主动挑起与孙策的争斗,正好给了孙策北上的借口。

没有证据显示孙策投向了袁绍,但作为一方诸侯,又有扫清天下大志的孙策,对时局应该非常关注,而孙策最信任的长史张昭本是徐州名士,与北方仕宦保持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与同乡、袁绍主簿陈琳的关系非同一般,从来往书信中应该能够了解北方局势,陈琳也应该会通过张昭来劝喻孙策支持袁绍。

当然,最大的敌人还是北方的袁绍。

这就是199年的天下形势,两相对比,曹操所处的环境明显不利。

战前准备

袁绍把下一个攻击目标确定为曹操,而曹操早在197年第一次征张绣失败后就已经选定袁绍为攻击目标了。

前面聊过,曹操征张绣败得一塌糊涂时,袁绍写信来要求他将献帝迁到鄄城,还含糊其辞地说“当有所立”。曹操受到极大刺激,精神恍惚,喜怒无常,言行失态。

文臣武将还以为是战败和失去子侄、爱将的原因,但钟繇觉得事情有异,就去问荀彧。荀彧也有同感,曹操打了那么多败仗,从来没有如此失常过,就去问曹操。

曹操这才把袁绍的信给荀彧看,并告诉荀彧自己有与袁绍对决的想法,但又担心实力不够。荀彧立即为曹操列举了度胜、谋胜、武胜、德胜等“四胜”(郭嘉的“十胜”与此大同小异)袁绍的理由,坚定曹操消灭袁绍的决心。

当然,荀彧是聪明人,不会不自量力地鼓励曹操现在就与袁绍开战,而是建议曹操先征吕布。曹操认同荀彧的说法,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害怕袁绍通过并州进入关中,联络羌、胡,又在南边引诱刘璋,造成自己以兖州、豫州来抵抗天下六分之五。这该怎么办?

荀彧分析了关中局势,关中将帅有十几个,没人能整合统一,其中只有韩遂、马腾最强。关东争斗,他们必然会各自拥兵自保。现在派人去和他们联络合作,即使不能长久地安定他们,起码保证他们在你平定关东的时期里不添乱。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关中不是曹操势力范围,钟繇只是去安抚稳住那帮人的事情的由来。

尽管荀彧、郭嘉先后提出了“四胜”“十胜”的理论,但曹操还没笨到相信仅凭理论就能消灭袁绍的程度,因此曹操从来没有公开过自己的想法,他不愿也不敢过早激怒袁绍,只是找机会偷偷地蚕食袁绍的领地,希望以此消彼长的渐进方式来改变力量的对比,缩小与袁绍的差距。

199年春,袁绍围公孙瓒于易京。眼看公孙瓒要灭亡,附近的割据势力开始选边站,一向与袁绍不和的河内太守张杨被部将杨丑杀害,另一部将眭固又杀了杨丑,率众投靠袁绍,驻扎在射犬(今河南沁阳县)。

眭固字白兔,有巫师指点眭固说,你是兔,此地名犬,对你不吉利,最好赶快转移到另外地方驻防,眭固不信巫师所言,还真就招来杀身之祸。

曹操于四月率军来到黄河南岸,命令裨将军徐晃、陷阵都尉乐进、中军校尉史涣、平虏校尉于禁、议郎曹仁渡河攻击眭固。

眭固让张杨以前的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己带兵向北去找袁绍求救,不巧与史涣等将领相遇,被杀。

曹操带大军渡河,包围射犬。董昭单身入城劝降,薛洪、缪尚投降。曹操留下曾经背叛过自己的魏种为河内太守,管理河北事务,自己带军撤到敖仓(今河南荥阳东北敖山,黄河和济水分流处,为著名粮仓)。

曹操为啥跑得那么快呢?因为袁绍此时已经消灭了公孙瓒,正一边沿太行山追杀增援公孙瓒的黑山军,一边南下准备攻击曹操。

袁绍回到邺城,召集群僚商议攻打曹操事宜,会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以郭图、审配为首的河南派和以沮授、田丰为首的河北派素来不和,形成争执。朋党帮派的陋习,党同伐异,不管全局利益,只考虑本党本派的利益,无原则攻击对方。

沮授、田丰主张打持久战,认为连年征战,军民疲惫,物资消耗过大,赋税繁重,打仗的心理基础和经济基础不牢靠,是目前最大的隐忧。鉴于此,应该先采取休养生息的办法,打牢基础,同时派遣使者向朝廷报告剿灭公孙瓒的捷报,如果曹操阻止捷报上呈,就以曹操不让我们尊称天子的理由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以黎阳为据点向黄河南边侵蚀,建立河南根据地。然后造战船、兵器,派出多支小部队不断骚扰曹操的边界,让曹操军疲于奔命,我们则以逸待劳,以三年为期,必定能消灭曹操。

郭图、审配则主张打歼灭战,认为兵书上说,十倍于敌人就包围敌人,五倍于敌人就攻击敌人。现在我们拥有横跨河朔的大军,以此讨伐曹操,易如反掌。不及时攻取,以后就很难了。

然后双方就吧啦吧啦争执不休。

史书记载袁绍听从了郭图、审配的意见,并听从郭图的提议把沮授的监军职责分散为三都督,沮授、郭图、淳于琼各领一部,削弱了沮授的兵权。但事实上袁绍并没有完全采纳,而是综合了两方的意见。

袁绍派人送捷报和公孙瓒人头到许县,然后用半年多的时间做战前准备。

曹操也没闲着,继四月偷袭射犬后,又于八月进军占据战略重镇黎阳。同时命令臧霸率兵进入青州,攻破齐、北海、东安,牵制袁绍,然后留下于禁守卫延津(今河南延津县)。九月,曹操返回许县,派兵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北)修筑防御攻势。

为防止袁绍同盟刘表的偷袭,曹操做了两个安排,一个是派治书侍御史卫觊出使益州,要刘璋出兵牵制刘表,由于进入益州的道路已被阻塞,没能达到益州。卫觊滞留长安,期间向曹操提出了盐业专卖的经济策略,这和屯田一样,成为曹操积聚财富的主要渠道之一。

一个是拜交趾太守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交州七郡,清除刘表派往交州的交州刺史赖恭、苍梧太守吴巨等人,并讨伐、牵制刘表。

官渡之战时,原尚书郎长沙人桓阶,就是找刘表要回孙坚遗体的那位,策动长沙太守张羡起兵对抗刘表。张羡率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起兵,导致刘表无法出兵支援袁绍,并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刘表不愿出兵帮助袁绍。

官渡之战前,曹操意外地得到了三支队伍,其中两支较强,一支较弱。

一支是鲜于辅。公孙瓒被袁绍消灭后,鲜于辅被推举为渔阳(今北京密云县)太守,因为故主刘虞的儿子刘和被袁绍所害,鲜于辅不愿意跟随袁绍,但又不知道该投奔何人。离开刘备改投公孙瓒的田豫此时为鲜于辅长史,建议投奔曹操。鲜于辅同意了。曹操任其为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军务。

一支是曹操曾经三次征讨损兵折将都没能拿下的张绣。官渡之战前,袁绍派人招揽张绣,并写信给贾诩希望能结为援助。张绣本来想答应袁绍,遭到贾诩反对后接受贾诩的提议,投降了曹操。曹操封张绣为列侯;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因冀州在袁绍手里,就留在身边为参司空军事。

弱的一支是以前袁术所表的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被孙策打败逃奔曹操,曹操表其为征虏将军。刘勋为败军之将,只带来几百人,可以忽略不计。但曹操因此得到随刘勋而来的刘晔,其价值远远超过区区几百人马。

大战一触即发之时,却发生了一个插曲,因为这个插曲,形势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曹操又多了一个敌人。什么插曲呢?增加的这个敌人又是谁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读通鉴(213)刘表想做一条不翻身的咸鱼

    读通鉴(213)刘表想做一条不翻身的咸鱼 注:曹操拿下吕布,袁绍拿下公孙瓒都是为了双方决战做准备,曹操本来是想拿下刘表,再北伐,袁绍却不给他机会. 曹操和袁绍这一战对双方来说都是生死大战,赢的赢所有, ...

  • 曹操在濮阳留下的统战故事 | 作者 王海斌

    曹操在濮阳留下的统战故事 作者  王海斌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州市)人,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官至丞相.魏王,死后被追谥为魏武帝.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一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

    谢谢各位点赞的朋友捧场. (紧接上期) 避祸期间的密谋 什么祸吓得袁绍这个豪门公子躲家里长达六年呢?一般的小灾小祸对袁绍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那就一定是大祸.确实如此,那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运动,史称党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二)

    (紧接上期)为便于各位读者阅读了解,下面以白话简要意译公孙瓒列举袁绍的十大罪状如下: 一大罪:袁绍为司隶校尉时,不能匡扶国家,反而指使丁原焚烧孟津,招引董卓进京.董卓祸乱天下的根源就在袁绍: 二大罪: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袁术僭号,分别给吕布.孙策去信,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结果如何呢? 众叛亲离 吕布.孙策与袁术的关系源远流长,要细说的话,一时半会还说不完,只能简言之.好在本公众号此前曾经单独聊过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一)

    (紧接上期)公孙瓒虽然赶走了麹义.刘和,却被袁绍军吓破了胆,躲在易京里做起了缩头乌龟,再也不敢主动出击. 公孙瓒真是被吓得不轻,成了说不出来就不出来的懦夫,就算是自己的将领被袁绍军攻击或包围,也绝不带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二)

    (紧接上期)  曹操因色失良机 最不愿意看到袁术僭号意欲称帝的是曹操.道理很简单,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能有一个皇帝,而这个皇帝在曹操手里.曹操虽然自己不是皇帝,却可以通过这个唯一的皇帝发号施令,成为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四)

    (紧接上期) 刘备投袁 关羽降曹 上期聊到袁曹对决前发生了一个插曲,曹操因此又多了一个敌人.这个插曲就是刘备出逃,由友为敌. 刘备此前被袁术和吕布夹击,丢了徐州,丢了妻儿,四处逃窜,狼狈不堪,军中无粮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五)

    (紧接上期) 双方兵力比较 200年四月,孙策遇刺,为曹操解脱了困境.曹操留下刘馥为扬州刺史负责善后,自己回师北上,再晚就来不及了,袁绍大将颜良已经于二月渡过黄河攻打曹操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县(今河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六)

    (紧接上期) 许攸叛变 正如荀彧所料,事情果真发生了变化.袁绍重要谋士之一的许攸背叛袁绍,投靠曹操.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袁绍在洛阳营救党人时许攸就跟随袁绍,与袁绍结为奔走之友,此后一直没离开过,如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七)

    今天可以结束这个话题了,开始真没想到会聊这么多.感谢一直耐心等待并阅读点赞的各位读者. (紧接上期) 袁绍之死 自兴兵讨董以来,凡袁绍亲自带兵出战的战役,从未失败过,灭臧洪.攻公孙瓒.剿黑山军,战绩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