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阶段,开发孩子智力比提高考试分数更重要

【平湖一柱 第1159期】

小时候,我在家里种了一棵苹果树。

第二年,我学着大人的样子要给小树剪枝,被常年种果树的二大爷看见了,制止我说:“果树这么小,你怎么就给他剪枝呀?”

我听了,大惑不解:“果园里,您不是每年都给果树剪枝吗?您不是常说,只有剪掉多余的枝,苹果才能结得大吗?”

二大爷笑了:“傻孩子,那是大果树啊,把它们的闲枝剪掉,好让它的营养专供苹果啊。可是,你这棵树实在太小了,还没长成个啊,你现在就剪枝,它长得就慢了。“

“那是为什么么呢?”我不明白。

“这是因为啊——”二大爷说,“果树的营养不仅是来自于地底下的根,更是来自于上面的叶啊!枝越繁,叶越茂,果树才会长得越快,等到它长得足够大了,才需要剪枝啊!”

噢,一个小小的剪枝原来还有这么多“道道”啊!

后来,上学了,学了植物学,学了“光合作用”,才知道,树的生长不仅需要根部的营养,更需要来自绿叶的“光合”。就像二大爷所说,枝越繁,叶越茂,果树才会长得越快,等到它长得足够大了,才需要修剪,剪掉虚枝,专供“花果”!

其实,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其才艺的多寡,能力的强弱,不仅来自于其天生的遗传基因,更来自于外界“营养”的丰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多元,唱歌、跳舞、算数,识字,绘画、编程……世界有多丰富,人就有多少潜能。

噢,不对,这话其实应该反过来说,人有多少潜能,世界就有多丰富,因为这个丰富的世界,是人来创造的。

但就孩子成长来说,前者说法也是正确的,唯有五彩的世界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发孩子的创想,让他们的天性潜能释放出来,井底之蛙,看得天再高,永远也只是巴掌大一块。

但是,就像瓜豆有别一样,人基因虽然包含有多元智能,现实中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却各不相同,有的人爱好绘画,有的人爱好跳舞,有的人擅长摆弄文字,有的人则擅长逻辑推理,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在某些特定方面天生存在着差异,更与后天的环境滋养有着直接的“钩联”,这是科学规律,是人无法违背的,两千多年前的孟母,早就用“三迁”的实际行动告诉过我们。

但小孩子到底是瓜是豆,不要说我们没有火眼金睛,就是有,也看不出来。这是因为,小孩子的“瓜豆”基因不是像物品那样,就摆放在那里,而是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在合适的环境中、在特定事物或情景刺激下才能显现出来。

比如台湾魔术大师刘谦,如果没有当年小时候商场偶遇魔术表演的“勾引”,他这一生可能就与魔术失之交臂;还有山西“玩出来的天才博士”牛培行,如果当年没有他父亲对他文化课学习的失望与放弃,将其“流放”到少年宫去玩小制作,或许就没了今日的山西培行高科电器有限公司……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文化课学习非常重视,这本没有错。文化课学习的确是孩子“成长小树”的主干,但你若想让这个主干长得粗,长得快,长得高,长得壮,却必须先让其枝繁叶茂才行。也就是在小学初中阶段,不能只把孩子囿于在书本里,圈在考题中,要让他们走出书屋,走向自然,放归社会,让他们为长成参天大树获得足够多、足够丰富的营养,他们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开发,他们的天生丽质才可以得到绽放,等他们上了高中、大学了,再剪去“闲枝”,瞄准“术业”进行“专攻”,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否则,一味地让孩子学习文化课,就如一根竹竿,再粗、再高也不可能成为栋梁。

“你的儿女,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并非因你而来。你能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你能保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如是说。

家长若真想望子成龙,期女成凤,就不要让他们按照大人的“思想”,只专注于学习、成绩、分数、名次,而是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走入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成长真需,让孩子按自己的“灵魂”自由飞翔……

诚如是,孩子将来不仅可能 “全面发展”“多才多艺”,更可能如家长所期望的那样上大学,读硕士,攻博士,成为“参天”的国之栋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