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提升孩子的智商,寒假里,就莫让孩子上补习班
【家教智慧 第714期】
放寒假了,很多孩子是刚刚走出校门,就又被家长推进了各种样的补习班。
在家长看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怕学霸学习好,就怕学霸去补课”“一日不学习,成绩就下滑”“锯响就有沫,学就比不学强啊”……
总之,上补习班的理由有上万条,不花钱,不足以表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我们应当承认,上了补习班,有个别孩子的成绩确实是一路高歌。但我们也应当正视,更多的孩子,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学习成绩逐渐呈下滑趋势。这个中原因,正如某些孩子所说的那样,“学霸的高智商是天生的,我天生智商低,年级高了、学习内容多了,我这智商,再补课也赶不上学霸。”孩子没有了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花再多的钱,找再好的名师,补再多的课,也没有用了。
我们的孩子智商真的低吗?学习果真与智商高低有关系吗?
智商的全称是“智力商数”, 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表示一个人智力高低、或通俗地说是表示聪明程度的数量指标。它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英文简称是IQ,其计算公式如下:IQ=MA÷C.A×100。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商是确有差别的。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呆,20-25为痴呆,25以下为白痴。据称,爱因斯坦的智商为160,达芬奇的智商为230,美国历任总统的智商都在140以上(现任总统特朗普我想是个例外,“不靠谱”吗,哈哈)。
科学研究也表明,天才和痴呆智商的人都是极少数,我们一般人的智商多居于90-120之间。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从理论上,一般情况下,智商越高学习越好,但这只是理论。因为,智商好比一个容器,容器再大,不往里放东西也是空的。所以,对一般人来说,智商不是学习优差的决定性因素,想不想学,努力不努力,勤奋不勤奋才是关键。
在这里,我还想提醒家长,智商的本意是“智力商数”,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这也就是说,这个商数虽然与天生有关,但是也与后天环境相关,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也就是说,天生聪明的孩子如果教育不当,也是会慢慢变笨的!
从智商的定义来看,要想提高孩子的智商,当随年龄的增长让他知道更多、更广的知识,形成更多的能力,让知识、能力和其年龄相适应。但是,在这里我们当明白,这个知识和能力不仅仅是指狭隘的识字、算数、考试,成绩,名次,而是包含了一个人生存、生活能务,了解、适应自然、社会的所有知识和能力,正像我们所敬仰的中国智者的化身诸葛亮一样,天文、地理、人文、时事,无所不通,才有了其最终的足智多谋,创造了“借东风”“空城计”“草船借箭” “水淹七军”“七擒孟获”等的神话。
我们现在的学校,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所有的学生实行“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 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大面积地推进孩子的整体学习,这对社会来说,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益;但这种“统一教育”也有其弊端,因为,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哪怕是孪生子),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个性与差异是一种客观现实。这种班级授课制的统一方法,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应,孩子的个性化学习得不到保证,个性化发展更是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是不少聪明的孩子学习却差的原因。
于是,教育的设计者们就设计了“放假”这个事。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来说,放寒、暑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过春节,为了僻天热,更非是为了单纯让孩子休息(不上课),放假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除”学校“统一学习”对孩子的束缚,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学习和发展,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有人把曾把寒暑假称为孩子的第三、第四学期,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不过这个学期不是“重复”学校的学习,而是让孩子释放个性,更好的发展自己!
由是观之,当下学校一放假,家长就把孩子送进补习班让孩子继续文化课学习的做法是不适切的,不是在关心孩子的学习,不是在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是在毁掉他们的学习,是极不明智的,不仅狭隘了孩子的视野,阻滞了孩子除文化知识外的生存、生活知识的学习,就是对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也极为不利!
明智的家长,懂教育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要有战略思维,要讲究长远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就像诸葛亮《隆中对》那样,要放眼天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孩子去发展,而非是两眼只盯住孩子期末的考试成绩、名次……应该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走进社会,拥抱自然才是正道!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