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玩手机不对,教师让当众摔毁当思量

【家教智慧 第586期】

近日,一段疑似湖南道县某学校教师点名学生轮流上讲台砸毁自己手机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视频中,两名学生被老师轮流喊上讲台,用力砸毁自己的手机,同时,视频声音中还传来一句:“拿起来,再砸!”

9月18日上午,该校校长办公室证实,该段视频情况属实,但砸手机系学生自愿,以表示其认识到错误以及想读书的决心。

同日,道县教育局也对此给出官方说明,证实确有此事。9月4日该校政教员熊某在教室发现2名同学在玩手机,随后,2同学将手机交给熊某;当天晚上,两名同学找到老师,表示要当场将手机砸毁;9月5日,熊某在班上宣讲了手机的危害,然后就出现了视频中的一幕。

众所周知,现代手机功能的迅猛发展,使得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一个集游戏、视频、聊天、上网等各种功能于一身的网络超市,它对是非判断力尚差和自治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导致部分学生游戏成瘾,沉湎网络,不能自拔,沦为“手机控”,严重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希望对学生手机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但是,手机毕竟是一种通讯设备,学生拥有手机,可以方便和家长及时联系和沟通,同时,手机的不少功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提供生活上的诸多便利,

因此,学生和家长也不希望学校对手机的管理采用“一刀切”的绝对取缔。于是,没收手机,给孩子断网成为不少家长、学校的杀手涧。

可是,一味堵杀,并不高明,是一种消极落后的办法,是去标不治本,无疑于抽刀断水。因为,在当下,手机、网络的普遍性、价格的低廉性,让大多数孩子用零花钱就能轻易化解,家长的堵盾只能让孩子玩手机隐蔽化而已。

如何应对“手机”挑战?是“放任自流”还是“一部不留”,考量着学校管理者的智慧。福建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三境界两经验”的手机管理办法或许给我们一些启示:“三境界”是指赞赏不带手机到校、提倡不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禁止在教学区使用手机(如果违规使用,一经发现,将由学校或老师代管至放假)。两经验:一是部分班级实行手机自愿集中管理。学生到校后,将手机交学校管理人员统一存放,周六下午发还学生,学生可在指定区域使用,周日晚间再统一收回;二是个别游戏、上网成瘾、自治力弱的同学通过师生协商将手机交由班主任代管。学校统一存放手机和代管手机情况,学校及时公示在班级QQ群或校讯通中,便于学生和家长了解情况。这些办法,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认可拥护。

诚然,应当承认,学校严格管理,让学生“砸毁手机”做法的初衷是为了学生好,但为人之好却不能伤其之心,侵其之权,触犯法律。

手机管理是目前学校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彰显着学校的育人智慧。我以为,应当向厦大附中那样,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他们加以正确地引导,疏胜于堵,适切的做法绝非简单地“砸毁”,而是让学生在时间、地点、用途等方面有选择地“自我禁用”!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