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组成用量】
当归、蒲黄各10g,炒小茴香、赤芍、炒五灵脂各8g,炮姜、肉桂、川芎、没药、延胡索各6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方用官桂、干姜、小菌香温经散寒,通达下焦,五灵脂、蒲黄通瘀止痛,当归、川芎、没药、延胡索活血祛瘀。全方共呈温经祛瘀,消积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因血瘀所致的少腹痞块,月经不调,痛经等病证。本方具有扩张血管、缓解平滑肌痉挛、抗凝血、消炎、镇痛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少腹瘀血积块,或有疼痛,经水或紫或黑,或夹有瘀块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常用于治疗肠粘连、肠套叠、大网膜综合征、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附件炎、子宫内膜异位、习惯性流产、卵巢囊肿、肝硬化、痛经、不孕症、子官肌瘤、前列腺手术后遗症、精液不液化、阻痿、精囊炎、阴茎内缩、睾丸剧痛、不射精、无精子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少腹疼痛,痛处固定不移,或伴腰酸腹胀,月经失调,脉弦涩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不孕症(寒湿伤宫,冲任瘀阻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见血块大小不一者,加没药、丹参。若腰酸疼痛,加川续断、燊寄生。若腿痛者,加川牛膝、威灵仙。若白带多、食欲不香者,加白术、焦三仙健脾止带。若月经量少者,用生蒲黄,量多则去蒲黄。失眠者,加夜交藤、酸枣仁、朱远志。
2.尿路结石(气化不利,瘀滞肾络型)治宜活血行气,化瘀排石。
以本方加减:车前子(包)、金钱草各15g,莪术、益母草、赤芍、丹参、牛膝、丹皮、桃仁各10g,台乌药6g为主治方。
若饮食不香者,加焦山楂、鸡内金。胁肋胀痛者,加枳壳、柴胡。腹股沟痛者,加青皮、川楝子、橘核子。结石久不下移者,加王不留行,海金沙(包)、五灵脂。
3.痛经(寒湿凝滞型)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痛甚而厥(症见面色青白,冷汗淋漓)为寒邪凝闭,阳气失宜之象,宜加制附片、艾叶各10g,以温通阳气。
4.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治宜温经散寒,祛瘀消症。
以本方去玄胡索,加三棱、莪术、水蛭各10g为主治方。
若经前、经期腹痛时,加台乌药10g,血竭粉(冲服)3g,以温经活血止痛。5.子宫腺肌病(寒凝血瘀型)治宜温经散寒,祛瘀消症。
以本方去失笑散,加三棱、莪术、水蛭各10g,桃仁12g为主治方。
若月经量多,在经期中减去三棱、莪术、水蛭等破瘀之品,加仙鹤草15g,炮姜炭10g,以增强温阳化瘀止血之功力。
6.直肠息肉(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行气,消肿散结。
以本方去炮姜、肉桂、川芎,加生地黄、枳壳、桂枝、皂角刺各10g,牛膝8g为主治方。
7.白带过多(气滞血瘀,寒湿阻滞型)治宜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以本方加艾叶、红花各10g,肉桂2g,苍术、茯苓各8g为主治方。
8.慢性盆腔炎(宫寒血瘀型)治宜温经暖宫,活血行瘀。
以本方为主治方。
9.月经过多(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固经止血。
以本方加三七(冲)、茜草为主治方。
10.子宫肌瘤(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消症散结。
以本方加桃仁、红花、三棱、生卷柏、益母草为主治方。
11.肠粘连(寒瘀内闭型)治宜温经活血。
以本方为主治方。
12.肠套叠(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散结。
以本方去蒲黄,加厚朴、乳香为主治方。
13.肠结核(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通瘀,滋阴和血。
以本方加鳖甲、龟板为主治方。
若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若阴虚便秘者,加火麻仁、肉苁蓉。若潮热盗汗者,加银柴胡、知母、牡蛎。若五更肾泻者,加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补骨脂。若呕吐者,加法半夏、代赭石。若腹胀者,加莱菔子、厚朴、槟榔。若湿重者,加苍术。
14.阳瘘(气血瘀滞,精窍不畅型)治宜活血散瘀,和畅气机,宜通精窍。以本方去干姜、川芎、蒲黄,加枸杞子15克,香附、仙灵脾各10克,柴胡、枳壳各6克为主治方。
15.不射精(惊恐气结,败精阻窍型)治宜行气散瘀,活血通窍。
以本方去小茴香、干姜、官桂、蒲黄,加郁金、香附、王不留行各10克,柴胡、丹皮各6克,枳实4克为主治方。
以六味地黄丸善后。
16.男性不育症(脾肾阳虚,久病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温补脾肾。以本方去五灵脂、蒲黄,加仙灵脾3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为主治方。17.粘连性肠梗阻(寒瘀互结,传导受阻型)治宜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以本方加白芍、乳香各12克,香附、甘草各10克,桃仁、红花各9克,附子5克为主治方。
18.卵巢囊肿(寒凝胞宫,气滞血瘀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以本方加丹参15克,牛膝12克,桃仁、三棱、莪术各9克为主治方。
19.流产(瘀血阻络,冲任受损型)治宜活血祛瘀,调理冲任。
以本方加减:生黄芪30克,郁金、赤芍、当归、川芎各12克,玄胡索、五灵脂、小茴香、台乌药、桂枝各10克,甘草6克,艾叶2克为主治方。
20.流产后阴道持续出血(跌损瘀血,停积胞中型)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以本方去干姜,加丹参15克,桃仁9克,红花5克为主治方。
【随证加减】
1.气血虚弱加党参、阿胶。
2.肝郁气滞加柴胡、郁金、青皮。
3.口干、便秘、苔黄去肉桂、干姜易生姜,加炒黄芩。
4.白带多加茯苓、泽泻、川楝子。
5.虚寒甚加附子。
6.少腹胀甚加木香、青皮、莪术。
7.少腹疼痛拒按加姜黄、三棱。
8.崩漏加三七(冲服)、茜草。
9.习惯性流产加香附、桃仁、水蛭。
10.产后子痫加大黄、桃仁、红花、枳壳、香附。
11.血精(气滞血瘀,肾精亏虚型加熟地、仙灵脾、紫河车。
12.精液不液化加黄芩。
13.血紫质病加丹参。
【注意事项】
实热伤阴,阴虚血燥者,不宜应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