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理由告诉你,为什么看古籍的时候不能戴手套!
1、戴上手套后,手指的灵活度会降低,指尖对书页触感的敏感度会大大减弱,不易感受到纸张的材质和老化程度。翻书的时候,也不容易分开书页,可能一不小心,在你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古籍脆弱的纸张就被折到或撕裂了。戴上手套后,反而更容易在不经意间对古籍造成伤害。
2、当你从书架上取书时,空手也比戴手套更容易抓握书本,降低书本滑落的风险。尤其是一些古籍的皮面光滑,戴上手套后抓力减弱,更容易造成书本滑落。所以,很多图书馆的珍本书阅览室,都不允许读者戴手套。
3、看上去洁白干净的手套,其实非常容易沾上书页里的灰尘和污垢。手套多次使用后,棉布纤维里会积累很多细小的灰尘,反而会“污染”更多的书籍。戴这样手套不仅仅不能保护古籍,反而成了“污垢”的搬运工了。
4、戴着棉布手套,触摸到古籍里的彩色插图,插图的颜料可能会渗透进布纤维,如果长久翻阅,对珍贵的插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5、戴着手套翻卷,感受不到纸张的厚薄、坚韧程度,要想鉴定古籍的年代,那只能是笑话。鉴定者必须触摸原件纸张,观察其形态,把握其手感。如果带上手套,则对古籍用纸的准确鉴定就无从谈起,自然,目录的编纂也就同样无从谈起。
6、纸张的质量,是直接关系敦煌遗书安全的基本条件。纸张厚、韧性好,当然翻卷起来安全系数就高;而纸张薄,质量差的,就需要格外谨慎。手的感觉灵敏,有素养的研究者可以在翻阅古籍的过程中,感受纸张的质量,了解其收藏和保护状况,对其残破、老化的状况给出直观的“评价”。
7、收卷如敦煌遗书的时候,一定要依靠手的敏感,小心感受纸张松紧程度,使经卷紧密适度。试想,戴着手套,摩擦力量大大增加不说,即使是手上的感觉,其灵敏程度也大受影响。如果戴着手套翻卷这类经卷,那一定也是一次再破坏。
8、手套,不论针织的,还是乳胶的,戴在手上都不方便,不敏感。针织手套的布线较手的皮肤要粗糙得多;而乳胶手套,不仅隔绝触摸纸张的感觉,还密不透气,有的人可能更因手上会出汗,反而会污染纸质书籍。
9、人手的皮肤最为敏感。古籍一上手,哪个地方有残破,展开、收起时要小心,不用经过大脑,手下自有尺度。有些残破较甚的古籍,需要一点一点慢慢分离相互勾牵着的残纸,此时更需要敏感而细腻的手感来把握分寸。戴上手套,隔着一层布,哪怕再薄,毕竟隔着一层布。皮肤的感觉就会变得迟钝。即使眼睛看到残破处,心里想着要小心,无奈手上没有感觉,便会手不应心,很难准确做出分离勾牵残纸的细微动作,搞不好就会对古籍造成伤害。
10、上手古籍多了就知道,手一触碰纸张就知道该如何用力,如何翻阅了。戴手套严重影响触觉,严重影响判断,反倒容易伤害纸张,也无法真切得到有关古籍的真实知识,那就会误导自己的研究。总之,阅览古籍戴手套,弊大于利。
综合自HG书籍装帧《翻阅古籍到底要不要戴手套呢?》、沈津《看书要戴手套和口罩》、李际宁《我不赞成阅览敦煌遗书戴手套》、方广錩《柴剑虹先生,请不要信口开河:对阅览敦煌遗书戴手套问题的补充说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