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天记》:屎明明是香的,你为什么说它是臭的
《择天记》在万众期待中开播了,然后在众口声讨中引来了大吐槽。
这是一部号称投资将近5亿,主创阵容集结了幕后制作团队柠萌影业,剧本由创作过《杜拉拉升职记》《陆贞传奇》《女医明妃传》等剧的编剧张巍担纲文学总策划。导演钟澍佳曾执导《笑看风云》《兰陵王》等剧。武术指导元彬系徐克御用。美术指导雷楚雄,主要作品包括《色戒》《青蛇》,曾获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特效总监徐飞曾指导《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智取威虎山》等电影的特效制作。特效化妆师肖进是实体特效化妆行业领军人物,作品有《画皮》、《鬼吹灯之寻龙诀》。主演鹿晗和古力娜扎流量担当。主题曲《星辰》由玄幻剧驻唱张杰独领风骚。
这样的阵容不可谓不豪华,也让人在寄予厚望和备受期待中希望通过这一超级IP的魅力,超越之前的《花千骨》《诛仙·青云志》《九州天空城》《轩辕剑》《古剑奇谭》,甚至赶超《仙剑奇侠传》系列。然并卵,即使再好的华服加身,依然被吐槽的体无完肤。
它的开播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剧集宣发模式,网上一片骂声,但是网络点击率却离奇般地屡屡刷新,被网友戏称的“女主角”鹿晗扮演的陈长生就是在骂声中凭借瘦弱的活不过20年的病体一路打怪升级,“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最终逆天改命,强行成为天之骄子。
《择天记》讲述了在人妖魔共存的架空世界里,陈长生为了逆天改命,十四岁的少年孤儿为改变自身命理,求一线生机,怀揣一纸婚约入帝都,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国教学院与各方强者周旋成长,打开一片新天地的故事。
但是开局的宏大叙事和网游的特效,也让你大跌眼镜。网友纷纷怒怼:这TM什么玩意儿!我们可能看了一部假的《择天记》。
套用电视剧对于主角的描述一样,“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最终只能是“强求得来白费蜡,不如综艺装蠢萌。”
原本30集就能拍完的故事,硬生生注水了一半拉成了52集的剧集。现在拍个电视剧,好像不达到50集+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播。
原来不明白一部电视剧明明30集就可以演完,剧情紧凑,演员出色。现在拍个剧为什么动不动就是50集往上,甚至80、90集的容量,真的有那么大的戏剧冲突和精彩绝伦吗?
当你忍痛看了几集后,你就会发现一个套路接着一个套路:男女偶遇、暗生情愫、出生异象、下山修行、长大寻情、路见不平、斩妖除魔、跌落山崖、自带光环、高人相助、异能频发……每一个故事都能够墨迹两集,说着一堆莫名其妙的废话。
相同的套路,仿佛同一个故事背景和小说走向,只是换了一个剧名和男女主角的名字。
有网友说,以前的片子,那些女主角总感觉是从天上来到了人间,现在的片子全都特么感觉是天上人间来的。
究其原因,这样的拉长剧集,一是编剧自己是白痴,就想当然的把观众也当成傻子,一个剧情翻来覆去的用不同人来说,深怕观众看不懂;二是按集数卖价,集数越多,价格自然越高;三是这些剧集的确是拍给低龄观众看的,所以要翻来覆去的解释,颠三倒四的强硬插入。
造成的结果就是聪明人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尾,低龄人只顾看偶像颜值卖腐。感觉不爽就是正常现象。
有网友在该剧评论区直言:都说不好看。看了几集觉得还可以。比有的人抠图强多了。起码看下去了。就是看娜扎的时候有点跳戏。陈数演的很有女王范。
是的,我不反对你喜欢什么,但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人总喜欢睁眼说瞎话。还有在近几年,烂剧的熏陶下,影视剧出现一种倒退的可怕现象,选择比对的参照物不是和好的以及更好的比,而是和烂的更烂的比。
然后就生出一种优越感:你看,我虽然比不上《仙剑》,但是我至少没有抠图啊!我们的“女主”鹿晗至少在剧组老老实实呆了三个月在拍戏啊!你知道我鹿姐姐有多努力吗!手擦破点皮都坚持拍戏不去医院,最后在众人强行劝阻下才不得已去医院,当时医生都说了,幸亏你们送来的及时,不然伤口都要自行愈合了!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双标。对待烂剧总是拿来和更烂的剧比较,从而刷存在感;对待好剧,总是和最好的剧比较,从而证明此剧也不过如此。
典型的就是拿《芈月传》和《甄嬛传》比较,从而否定前者的优点和价值。再就是拿《诛仙·青云志》和《孤芳不自发》对比,至少证明前者没有抠图,演员虽然也是面瘫,但是胜在都能够坚守剧组2、3个月一直拍戏啊。
不知道是拍剧人的水准越来越媚俗,烂剧的参照对象越来越低了,还是观众的智商被烂剧拉低了好几个档次。
本来作为影视行业和影视剧演员职业本职工作和基本操守的按时驻守剧组、不压戏、背台词、吊威亚、不串组,现在几乎成了一种奢侈的稀缺品,如果哪个演员能够遵守这些基本准则,反倒成了楷模和值得尊敬的人,如果如正午阳光一样,再做到认真拍戏、做足细节、态度严谨,就成了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这些本该是这个行业的基本操守和职业水准啊。为什么技术越来越发达、资金越来越雄厚、宣传越来越便捷的今天,反而再也做不出八、九十年代那种百看不厌的精品影视剧了?!
当经济不景气,大部分实体经济都呈现疲软乃至在破产边缘徘徊时,娱乐产业却越是发达,这就是所谓的“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这时候首先削减的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会比正常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去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从而刺激这些廉价奢侈品的消费上升。
在中国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于是,影视剧的“一夜暴富”使其迷失了本性和方向,不是做不出来了,而是没有人愿意去踏踏实实地做笨功夫了。如果靠投机取巧和滥竽充数也能够赚得盆满钵满,又有谁还愿意去精雕细琢和发挥“匠人”精神呢!
随着60后、70后和80后生活压力的增大和思想意识以及明辨是非能力的增强,他们不会因为某一事物外表的光鲜亮丽而忽略败絮其中内在的本质,于是,影视剧的重点就开始集体下移,转而关注90后和00后的消费群体。这类人群现在的消费能力不是很强,但是他们的消费却是随意性很大,根本不考虑成本和能力是否对等。
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助推也更愿意“喂养”和等待这一批观众的成长,于是,你会看到很多免费视频、游戏、小鲜肉等等快速消费品极力迎合他们,现在免费是为了未来更大的收费。
所以质量、品质、细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就逐渐淡化乃至刻意消失。只要能够赚取更多的点击率,哪怕是造假的点击,也在所不惜。
在资本裹挟的今天,娱乐产业以及由此应运而生的影视剧便成为“廉价的奢侈品”,影视明星在光鲜亮丽的外表和矫揉造作的表演衬托下,便开始大行其道。手中有“闲钱”的观众便不在乎“奢侈品”的质量,因为本身就是“廉价”的,他们更在乎表面的感官刺激和你侬我侬的剧情中营造的假象,以为那就是现实中自己的爱情,从而生活在一种表象甚至假象中。
小鲜肉和小花也就由此横空出世,在“盛世美颜”和“磨皮技术”乃至抠图影像的打造下,成为新一代人的偶像。这一代人虽然没有挣钱的能力,但是却在父辈的积攒和庇护中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他们更看重“奢侈品”背后的浮华与虚荣。
当很多人没有尝过屎的时候,并不知道它是臭的,只要给予巨大利益,还是会有很多人去吃的。但是当有人尝过后觉得很难吃,认为屎是臭的,并且说了出来,这种人就会遭到嫌弃和打击,因为它阻碍了那部分靠贩卖“屎”赚钱的商人,最终不是那个说屎臭的人在打压下变成哑巴了,而是因为又有太多的屎出现,他没有了可供选择的余地,于是,渐渐地,他也开始捏紧鼻子,觉得屎是香的了。
然后,当有人再站出来说屎是臭的时候,就会遭到群起而攻之:屎明明是香的,你为什么说它是臭的!你脑子进水了吧!
于是,生产屎就变成了一条工业化的流水线,人人都觉得屎是香的,最后就再也找不到臭的屎了,因为此时,大部分人的鼻子都失灵了,有些是刻意的,有些是无意的。
就这样,屎就成为了一种珍贵的稀缺品,当有正义的人拿着棍子搅动的时候,就会遭遇围殴和谩骂:你真是一个搅屎棍,赶紧滚出WC。不要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
劣币驱逐良币由此应运而生!
好好的娱乐圈,吃什么不好,你偏偏要吃屎!
云天阁阁主羿云天,非著名写作者。红袖添香、郑在读书特约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记录属于爱情的故事,分享缤纷世界的精彩,点评时事百态的喜怒。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