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辛劳一生,仍然生活在社会
怎么改变赤贫的命运。是赤贫啊,要是您已经每月吃喝不愁了,就不用往下看了,没什么帮助。
先说原因,原因也许千万种,但深层次的原因知道了又能怎么办呢?对于在底层的人来说,这改变不了任何事。
从我妈妈帮一些被丈夫抛弃的单亲妈妈脱贫的事情上认识到了一件事。很多人之所以一直穷不是因为他懒或者蠢,他就是单纯的不知道该做什么。
现在来讲讲我妈帮别人的列子。
在草原婚姻关系并没有那么牢固,比如哈族和蒙族这些。我生活的地方有不少女的离了婚,带着孩子和老人,生活不能叫穷,应该叫家徒四壁。一些女人往往为了糊口会给我妈妈打工,但旅游业是季节性的就夏秋两季。到了冬天初春的时候这些女人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也不知道该去干什么家里甚至连土豆都吃不起。
如果是在大城市的老板,雇主和被雇佣的人关系就是,你来我发工资,你不来了就跟我没关系了。但在草原雇佣关系还带着很陈旧的观念。举个例子,我父亲雇佣了牧工,往往意味着雇佣了他一家,牧工的儿子娶妻,女儿上学,家庭矛盾什么的都会由我父亲过问或解决。自然的我妈也会为这些常年夏天来干活的女人找好冬天求生的活计,如果找不到也会给她们借钱(实际上是要不回来的)保证她们可以过冬。
这种雇佣关系导致我妈能深入了解这些单身妈妈的不易。
比如我妈帮的第一个阿姨。
一个维族阿姨。当时她丈夫家暴,离婚时有一个在上初中的儿子和一个三岁的女儿。按照教义她本想忍忍就过去了。毕竟这个阿姨没有爸爸,是她妈妈不能生育领养的孩子,老妈妈年纪大了丧失行动能力和她住一起要她丈夫养,这个阿姨汉话说的不好,也没上过学,除了伺候丈夫啥都不会,离开了丈夫就等于丧失了生活来源。日子一天天熬,结果他丈夫的家暴从只是喝醉酒打她,变成了没喝酒也打,大人小孩一起打。这个阿姨决定就算当乞丐也行,下地狱也无所谓,这个日子不过了。离了婚,孩子老人全归女方养,房子是阿姨妈妈的所以还是她们住。生活来源是老妈妈每月三百块的养老金还是啥的。基本一年四季只有土豆
总之,她来我妈这干活了。特别勤快,特别老实。
有一天这个阿姨来求我妈给她儿子找个差事。我妈说你儿子不是才初中怎么就不上了。阿姨哭着说没办法供不起,男孩子当个保安什么的可以养家。我妈说,饿死也要供孩子读书啊,要不然以后咋办,老了咋办,等死吗?我来给你找个糊口的营生吧。
阿姨啥都不会,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兑奶茶和包包子。
我妈说我这里活儿结束之后就去支个摊子卖包子吧。
首先是找地方。牧区没什么上班族,人流大的地方就是小孩上学的地方,商场门口,美食街政府门口这种地方。各种摊子也都堆到这些地方。
我妈说,美食街不行,人家来了就是下馆子的,没事买俩包子干啥。商场也不行,商场楼上有餐厅,而且城管喜欢来扫荡。
最后我妈说早中晚放学上学的点去学校。
半下午的时候要是没卖完就去跟前地下街出口卖。
这两个地方的人消费能力都差不多是一个档次的。
然后是做包子。
1.你这包子要大。
2.你这包子要包得好看。
3.从蔬菜批发市场一次进大量菜,买活羊自己宰,去面粉厂门口批发面,用量压原材料成本,而不要为了降低成本压缩包子质量。这样弄一个月成本不到一千五百块
4.自己剁馅,不要绞馅。一样多的肉,肉粒吃起来有口感,看起来多且实在。
学校门口买吃的多,包子也不少,现在到怎么卖。
1 .定价。不用算,别人买多少你也卖多少,不要高也不要低。千万不要为了抢生意压低价钱,因为你孤儿寡母惹了人你们应付不来。
2.拉人。学生的钱最好赚。首先,不要穿鲜亮的衣服,不要化妆,衣服要单色朴素干净,指甲剪干净,头巾包好,做小本生意最忌讳不接地气,你一身艳艳的,看起来就得不到买家信任。什么程度的打扮好呢。就是比如一个家长接孩子晚了,会说,你在那个买包子阿姨那等我。那就算合格。
3.回头客。那种双手递钱,动不动鞠躬的事是有点档次的饭店才搞得事。你卖个包子也这样就流于形式了,要咋做呢,要让别人觉得你就是个实在的老实的邻居大妈。搞活动不如偶尔白送。前面的让人觉得自己省了钱而已,家家都一样。后者却让人记住了你的好和实在,白送也讲究,类似,最后两个了,都给你装上吧。啊呀,没白菜馅的了,给你多装两萝卜的吧,又来了?我新搞了一个葫芦瓜馅的送你两尝尝,要考试了吧,素的没营养,送你个肉的类似这种。小孩忘带钱了就给赊账,爸妈接的晚了就给看看孩子。这样虽然压低了利润但是赢得了人气。如果只是有人气了也是没有的。因为你还是吃亏了,还是没挣钱。生意人,有名声没利润是没有意义的,你的目的是赚钱,不是搞慈善。所以有了下一步。
一些孩子中午不回家吃饭,但是学校饭又难吃,所以一些孩子就会满大街买吃的。到中午的时候在摊子旁边支个桌子,吃包子送碗奶茶喝。爸妈还可以在这一个月预付几百块,防止孩子把钱胡乱花掉。同时,我妈妈在冬天的时候叫这个阿姨到家里给她放做面食,小菜这些的视频,她一边学,一遍给我家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我妈管她和家里孩子老人三顿饭。
这样,这个阿姨,暑假的时候给我妈妈打工,小孩上学的时候卖包子。每年的收入足够支撑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冬天没生计的时候生活了。
到她大孩子上高二时,困难又来了,虽然生计解决了,每月平均下来能有三四千的收入了。但她大儿子上大学,小女儿也入学了,老人的病越来越多,日子又难过起来。
阿姨千辛万苦攒下来的一万块(快七年攒了这点钱)我妈说租个地方吧,开馆子吧,别心疼钱,心疼人。想想你要是不下这个心,你儿子没学上还能干体力活,你女儿咋办?和你一样靠男人活着?
阿姨狠狠心又卖掉了家里的养的鸡,鹅,自行车,结婚留的首饰,院子里长了不知道多少年岁的树,能换钱的都换了,又找人借了钱。(没好意思找我妈借)凑了不到一万八千块钱,三个月房租费加基础东西置办画的一毛不剩,凳子桌子都是借的,厨师服务员就她一人和放学的儿子女儿。背水一战了基本上。
因为积累了快四年的人气,馆子开的很好,她忙不过来,往往就说你自己拿,别人吃完了,她就问,你吃了啥,算了给我就行。其实她算了,但是要让对方觉得自己信任他,要是对方算错了,或者少给了,她就直视对方眼睛补一句,我相信你,然后果断收钱。来接孩子的家长轻松聊天。有人问她为啥没人帮忙,丈夫呢,之类的就直白的说情况。不要掉泪,不要哭诉。就说为了孩子,累死也值了之类的。对有孩子的家长来说特别有杀伤力。这些套路是我爸教的,什么起步类生意都能用到这些套路。
到了我上大学的时候,这个阿姨的店里花样已经很多了还雇了一个厨师,两个帮工,大儿子考了个三本出来赶上武警扩招就进去了。二女儿除了上学还报了舞蹈班学舞蹈。
在我快工作时,这个阿姨的大孩子已经结婚了,对方是个老师。女儿去了内陆上学去见了内陆的世界,是她们祖孙不知道多少代,第一个出省的人。一家人也搬了新家,住了楼房。
这个阿姨在十年间真正意义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她还是十年前的她,一样勤快老实,什么都没变,只不过有人告诉她你这样下去不行罢了。对于赤贫的人来说,你说的再多,不如指条生路给人家。
先更新这么多,我妈帮的人多,因此拿了n多民族团结或者妇联的各种最美xx或者三八红旗手这种称号。要是大家觉得有用,可以再更新几个阿姨的故事。
不过这些都是比较初级的求生经验。可惜没合适的题目,要不真想讲讲我家破产到二次创业的故事,以及我父亲辈叔叔姑姑们,下海经商,起起伏伏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