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书御制诗青玉板的政治内涵
颐和园藏清乾隆雕和珅书御制诗青玉板,据《光绪二十八年陈设档》记载,当时名为青玉诗意板 2 件, 存放于颐和园仁寿殿。颐和园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 是颐和园最为主要听政建筑。殿中陈设文物多庄重大气、用料名贵、制作考究,并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单件长 22.5、 宽 13.5、 厚 2.0 厘 米, 重量约 2kg。
颐和园藏此对清乾隆雕和珅书御制诗青玉板,青玉质,色泽莹润。玉板开料平整,琢磨精细,抛光极好。 板面阴刻楷书和珅书御制诗,字体描金,琢刻细致规整, 行文疏朗,书风甜润。
清乾隆 雕和珅书御制诗嘉平月朔开笔之作玉板
清乾隆雕和珅书御制诗嘉平月朔开笔之作玉板
清乾隆雕和珅书御制诗嘉平月朔开笔之作玉板,御制诗文为:“《御制嘉平月朔开笔制作》。嘉 平吉朔欣开笔,皇考家风钦创垂(每岁嘉平月朔开笔 书福以赐王公及内外大臣,盖敬遵皇考时成例也); 敛福因之皆阐福(寺名,是日依例于是拈香,亦协迓喜, 敛福之义云),于时慎亦锡惟时。三层楼阁仍躬陟(寺后佛楼凡三层,今日仍依旧登陟,尚不觉劳,仰蒙昊贶,年逾八表,实不敢不自强耳),八表康强赖昊禧; 似此四年归政近,其能否曷敢言期。臣和珅敬书。”
清乾隆雕和珅书御制颁朔日作玉板
清乾隆雕和珅书御制颁朔日作玉板
清乾隆雕和珅书御制颁朔日作玉板,御制诗文为:“《御制颁朔日作》。廿五践皇阼,六旬 颁宪书(三代下享国长久,未有周甲者。只我皇祖在位六十一年,予践祚之初焚香告天。惟愿得六十年即当归政,不敢同皇祖六十一年。然皇祖以八龄践祚, 而予即位,时已二十五岁,以百年之计已过四之一, 彼时亦未计及,若满六十年当跻八十五岁也。今十月 朔日颁乾隆六十年时宪书,仰蒙上苍眷佑,得符初愿。 稽之载藉,实所未闻)。诚然三代下,只有一身予。 独沐天恩厚,深怜雍正除(宪书后纪年例周六甲。乾隆元年宪书尚纪康熙十六年丁已岁,月推迁兹。乾隆六十年宪书已不载雍正年号,阅时虽久而荷昊禧。承 先烈兢兢业业,犹是践祚初心耳)寸心增感惕,惟恐 或孤初。臣和珅敬书。”
玉板从青玉材质、及其绺裂痕迹对比上可明显看出,为整料切割琢磨而成,制作应为同一时间。但两块玉板所刻御制诗文名称、内容、格律均不相同。仔细推敲,御制诗文书写时间也相差近三年。
清乾隆雕和珅书御制嘉平月朔开笔之作玉板,据玉板名,“嘉平月”为腊月,“朔”为初一。御制诗 中“似此四年归政近”,且乾隆执政 60 年归政,推定 此御制诗成文时间为乾隆五十六年(1791)腊月初一。 清乾隆雕和珅书御制颁朔日作玉板,据玉板名,“颁朔日”,《大清通礼》记载,清制十月初一为颁朔之日,即颁布次年“时宪书”。又因御制诗中“六旬颁宪书”, 推定此御制诗成文时间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初一。 这不禁让人有所疑惑,为何要将这两首御制诗文特意制成一对玉板,光绪时期又特意摆放到临朝理政之用的主殿——仁寿殿中陈设?这之中存在何种政治意义呢?
细看御制诗文的内容,《御制嘉平月朔开笔制作》 写于乾隆五十七年,乾隆此年 81 岁高龄,登阐福寺三层佛楼,“尚不觉劳”。归政临近,“其能否曷敢言期”。 言下之意,八旬仍身体康健,对归政有些犹豫。 对比《御制颁朔日作》,文中“廿五践皇阼”, 即乾隆 25 岁登基。“六旬颁宪书”,意为乾隆行使皇权即将 60 年,对自己治世的评价为“诚然三代下,只有一身予。”其仰慕三代遗风,唐尧、虞舜因禅授贤能,成为被儒家所称道的圣君。后四句“寸心增感惕, 惟恐或孤初”。结合小字理解,意为乾隆 25 岁登基时焚香告天,惟愿 60 年归政,感激上天眷顾得以实现初心,表明了他归政的决心。 这对玉板记录了乾隆从犹豫归政到决心归政,在乾隆五十九年颁正朔,60 年乾隆盛世即将圆满之际,制作玉板,铭刻其践行初心,巩固其“功迈十全,恩覃六合”,成为“千古第一全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