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中医,临终将10张药方无偿捐献国家,如今价值超1亿

过去能够被冠以“第一”称号的,无不是登峰造极之人,而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同样有一位叫做施今墨的大夫,被冠以“中国近代第一中医”的称号,不妨就让我们来看看施大夫的故事。

鲁迅曾经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然而医生这一行业,始终是要有人来进行担当的,1881年,施今墨来到了人世,他并非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祖上都是官员出身,外祖父更是有名的大吏李秉恒。在施今墨的父亲看来,只有仕途才能够出人头地,为此,施今墨被送往了山西大学堂就读。

也正是在这里,施今墨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从而继续在山西法政学堂学习,随后又因为优秀的成绩而被保送到京师法政学堂进行就读。在这一期间,施今墨加入了同盟会,而在辛亥革命之后,他甚至作为山西代表,以客卿的身份,协助陆军总长黄兴制定陆军法典。

施今墨的将来,似乎能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实际上,他在13岁,就已经和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施今墨的母亲常年身躯多病,因此施今墨立志学医,他的舅父是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每每趁着学业告一段落,施今墨便到舅父的医馆进行学习。

可以说施今墨是学习文化两不误,他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通晓中医理论,有着报国之志的施今墨,在北洋政府期间,也感觉到,虽然时态变迁,但是不少官员,依然不改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从而大失所望,发出了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感慨,从此施今墨便开始专心于医术。

在此之前,施今墨从政的时候,在南京已经是小有名气,不少名流都找他看过病,而且效果特别好,一听闻施今墨彻底专心于医务,看病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施今墨遣方用药,有着独特的方法,他在漫长的行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用药品繁多,前后搭配无不相合,和不少医生随意堆砌药物不同,施今墨几乎每一份好钢,都用在了刀刃之上,他结合了过去《伤寒杂病论》等方剂,对临床医学进行应用,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

而专心中医的施今墨,也难免被外界所干扰到,在20世纪20年代,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不少人提出了“取消中医”的观点,在1929年公里上海医院医务长余云岫率先发难,提出取消中医的议案,此时中医生存,岌岌可危,施今墨为此分离奔走在南北之间,他联络各处同行,组成华北中医请愿团,数次前往南京请愿,为了能够证明中医的重要性,施今墨还亲自帮助大员的家眷治病,并且得到了不错的疗效,施今墨做出的这些努力,帮助中医赢得了生存的权力,当年便成立了中央国医馆,由施今墨担任副馆长。

常言道,“医者仁心”,一名好的医生,不单单要有着优秀的医术,同时要有一副慈悲的心肠,施今墨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取得极高中医学成就的他,也收揽了一批徒弟,为人严谨谦恭的施今墨,教授徒弟极为严格和认真,当时找施今墨看病的病人数不胜数,施今墨生病躺在了病床上,还对出诊的学生说:“实在病重的,将其领进来让我看看。”而施今墨对待同行,同样十分敬重宽厚,既不敝帚自珍,也不贬低他人。有患者放心不下,专门照着前医生开的配方请施今墨看个究竟,对此施今墨笑着说:“方子开得不错,但是各人有各人的路数,你也可以服我的试一试。”

即便是到了古稀之年,施今墨也始终保持着这一副性格,他在79岁的时候写道:“我老而未死,还能在医务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便是我的幸福,亦不虚度余年。”

1954年,高龄的施今墨依然在为中医的传承四处奔走,他建议成立中医科学研究院、中医医院、中医医学院,而对于西医,施今墨同样不排斥,他认为好的医学,最重要的就是治好病人,不存在差异之说,因此也提倡中西医结合事业。

在数十年的问诊当中,施今墨主动捐献出了上百个宝贵的验方,均被国家所收藏,而在1969年,施今墨病重时,还一再叮嘱:“我虽今后不能再看病,而我的这些经验,对人民是有用的,一定要整理出来,让它继续为人民服务”。

因此,他又留下了治疗胃溃疡、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十种药方,无偿捐献给国家,在此之后,“神经衰弱丸”、“感冒丹”、“气管炎丸”被制作成药,畅销海内外。根据估价,这十张药方的价值,如今也超过了一亿。但是对于施今墨来说,他的精神,则是永远无价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