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仁勇浅谈
佛门中有“无畏施”,能做狮子吼,这里就是讲学。孔子讲“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优也。”这是孔子四忧,其中一忧就是学之不讲。所谓教学相长,讲学就是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因讲学,近者悦,远着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学,以修身为本,故能“人不知而不愠”,不仅不愠,亦“不怨”,这是孔子的内圣之道。至于内圣而外王,如何由内而外,这或许要谈及“智仁勇三达德”。今天先不深入三达德,先在“周围”转一转。
程咬金有三板斧,成其勇武。我们学习者也要有三板斧,“智仁勇”,就是我们的三板斧。把事情想周全,高远而深厚,广大而精微,这就做知。踏实践行,怀着生命的觉知和仁爱去做,发而皆中节,这叫仁。遇到任何困难,“择善固执”,并能“人一能之,己百之”,“行之弗笃弗措”,不厌不倦,这是勇。这三板斧,可成人可成事。
那么,回到我们的教与学中,教者,所教的内容够不够经典,这是知;所教的方式能不能贴合孩子,师生之间能不能互感互动,这是仁;遇到任何困难,我们师生之间能不能克服掉,能不能勇猛精进呢?做得到,就是勇。
一鼓作气,这一篇所写,正是“勇”。一个有勇的人才能一鼓作气,勇于做,也要勇于不做,很多人说我可以勇于行动,但是不能勇于“不做”。我是有深刻体验的,有一段时间,早起坚持的很好,但是时常晚睡,勇于“不做”,没有做到,所以早睡的习惯,越往后就越困难,身体吃不消,于是这个习惯一旦断了一次,就有第二次,很快地这个习惯就荒废了。再而衰,三而竭。到现在,睡眠的习惯还是不好,如果不及时调整好,以后有得受罪了。
在释“课堂”里,说到三重殿堂之譬喻,所谈正是“知”,明白学习的方向,故不惑。至于仁,当下之所行,主仁心之觉知与感通。
智仁勇,是古圣贤的践行之道,在此先粗略地旁及一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