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船高埂村:一湾秋水荡菱花

从龙光西大道(105国道)往西,过了荣塘红绿灯路口,便见一个醒目的巨石路牌标识:高埂村。顺着路牌拐进去,一旁是绿中泛黄的水稻,一旁是荷叶田田的荷塘。再往前走,一道高耸的牌坊矗立跟前,告诉我们:进入高埂村了。

高埂村是一个有着2300多人的村庄,有熊、曾、徐等姓杂居,其中徐姓占绝大多数。村庄呈带状形自东向西分布,两边均是低洼的河塘或水溪,而村庄则位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土埂上,这也便是“高埂”地名的来历。高埂与邻近的“蛟湄”、“蛟湖”、“围里”、“河湾”、“北湖”等周边村庄的村名一样,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高埂徐姓亦是丰城徐姓共同的始祖——徐韬公的后裔。徐韬十世孙徐致平,历官至琼州(海南岛)通判,最后客死他乡。其妻高氏带着三个儿子寄居于赤冈(今尚庄街道泉塘高坑)娘家。数年之后,高氏去世,三个儿子决定自寻安居之地,大约在公元1200年左右,兄弟三人来到与赤冈一江之隔的黄埠脑,各自开基建村,其中老大徐文瓀迁于西巷(大巷),徐文珂迁于东湖(中巷),徐文珮迁于东山(下巷)。到了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徐文瓀曾孙徐信可,又由大巷南迁至数里之外的横溪(即高埂),成为高埂徐姓始迁之祖。

徐信可生子以让,以让生子六人,各各繁衍壮大,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六大房。此后房中有房,房下有巷,构成一种既复杂又天然的宗族关系。据《徐氏族谱》记载,从古时候一直到解放之前,每到春夏汛期,村庄便像一座孤岛,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村民进出村庄都要乘坐小木船,非常不方便。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徐姓先辈们不仅不怨天尤人,反而以苦为乐,把苦难当作乐趣,把挑战当成机遇,把茫茫湖水描述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横溪十景”第二景便是《木湖近环》,有诗为证:

古木清隐匝岸遮,平湖秀拥万人家。

棹歌绵邈随村转,簑影迷离隔浦斜。

数点残烟冲野鸟,一湾秋水荡菱花。

莫愁长绕中山宅,胜地园看占物华。

先辈们在这片水患成灾的古老土地上,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终于顽强地适应并生存下来。尔后,又经历了七百余年时间,人口规模不断增大,现已发展成为有着两千多人的村庄。

岁月荏苒,不舍昼夜,转眼便过了数百年。清代道光三年(1823年),从丰城一坊走出两位风尘仆仆的读书人,走在前面的是来自蛟湖村的徐士谷(1803-1866,号稼生,晚号拙翁),看上去春风得意,谈笑风生;走在后面的则是来自高埂的徐调元(字焕哉,号笏山),看上去则有点拘谨彷徨,底气不足。他们都是到县城去考秀才的,两人虽然是同窗,但一路上的话并不多。

他们的老师,也是本坊的一位秀才,叫黄濬泉(字希灏),是徐调元的亲舅舅。这位黄先生是位落第秀才,精于诗词古文,而且善于看相。临出发之前,黄老先生很肯定地对徐士谷说:“你将来一定会有成就!”又指着徐调元悄悄地说,“我这个外甥虽然很刻苦,但天资不够,不一定考得到功名。”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徐士谷考中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地方乡试主考官,最后官至侍读学士,成为“青宫领袖”,担任过咸丰、同治两位皇帝的老师。

而徐调元却没有这么幸运,正如黄老先生说的,“天资不够”,当年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又考了好几次,才勉强考取秀才。他自己也认识到不是块读书的料,于是放弃科举,一方面外出经商以补贴家用,一方面延师课子以实现自己的科举梦想。徐调元有三个儿子:老大传籯,老二传冕,老大传薪。他让老大接自己的班,到湖南去经商做生意,让老二和老三一门心思读书。好在老二和老三乖巧懂事,非常刻苦,先后登科入仕,实现了徐调元多年未竟的夙愿。

老二徐传冕,字戴高,号子佩,道光十九年(1839年)考取举人,此后便一直住在京城,要么是参加会试,要么是准备参加会试。这个时候,已经入朝为官的徐士谷非常关心徐传冕的情况,有时还会带他出去参加一些士绅阶层的雅聚。1846年,徐士谷被派往四川担任乡试主考官,把待在京城的徐传冕叫上,一同前往。这次出行,徐传冕有幸结识了一些上层人士,经常在一起觥筹交错,诗文唱酬,长了不少见识。1850年,徐传冕终于如愿考中进士,在徐士谷的帮助下,以同知衔外放浙江奉化县知县。按清代封赠例,徐传冕祖父、父亲都得到了封赠,其父徐调元获赠奉政大夫、同知衔、浙江奉化县知县、六品军功等荣誉,也算是圆了一辈子的读书梦想。

老三徐传薪,字增高,号翘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和徐士谷的弟弟徐文瀚(字宝田)同时考取举人。之后,徐传薪也到北京去,等待参加会试的机会。但两次会试都没有考中进士,偏偏身体又出了毛病,不得不带着遗憾回家养病。

徐传薪性格高傲,胸怀大志,很有读书人的风骨。咸丰丙辰年(1856年),太平军进入江西境内,丰城知县蔡廷兰(福建人)命令各地士绅捐资助办团练,以保境安民。徐传薪被推荐为团练负责人,白天巡视训练,晚上处理公文,手腕几乎脱臼。次年10月,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部入丰,民团抵抗不住,纷纷逃散。太平军进入高埂,恰巧住进徐传薪家,搜出徐传薪一些关于团练的书信公文,便把他抓起来严刑拷问。谁知越拷问,徐传薪血气越旺,骂得越凶,太平军士兵气急败坏,便把徐传薪一杀了之。太平军退去后,蔡知县把徐传薪的事迹整理上报朝廷,朝廷赐银抚恤,入祀忠贤祠,赐封“云骑尉”,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嘉奖。

走进高埂村,是一派干净整洁的秀美乡村景象。村内高楼林立,街巷宽敞,村民悠闲自得,已经看不出当年白水茫茫的痕迹。村庄四周的河塘水溪中,碧波荡漾,荷菱新著,娇艳可人,在微风里随风摇曳,顾盼生姿,恰也是一幅生动的田园水乡图画。

资料来源:《徐氏族谱》、《丰城县志》等
(0)

相关推荐

  • 江西丰城万氏村庄人口分布

    孙渡.三合村委会田垅排边万氏.约800人 河洲,新城区边,上.下万氏500人 杜市,茂枝村万家,约200人段潭,深湖村委会下坛组190人 三塘村委会山头组50人 荷湖,希望村委会扬湖200人 小港,北 ...

  • 康熙乾隆年间断案如神的“袁青天--袁守定"轶事

    袁守定 (1705一1782) 字叔论,号易斋,晚号渔山翁.丰城县(今丰城市)袁渡镇袁坊村人.出身贫苦家庭,3岁丧父,靠母亲做针线活拉扯大.贫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培养了他朴素的生活作风,使他在以 ...

  • 洛宁县河底镇高河村高氏祠堂碑记

    河底镇高河村高氏祠堂碑记 二零二零年四月份的一天下午,为了村里张氏家族的内部事务,我骑车去了一趟河底镇后坡村.等办完事情后,骑车返回,下来河底村北坡后,想起村门口治起前几天提供的线索,说他这几天在高河 ...

  • 高安市村前镇稳步推进幸福食堂建设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由于缺少亲人的照顾,很多老人一日三餐都难保障.而且,农村老人精 ...

  • 环海南骑行34,海花岛到临高-光村

    第九天,2021年3月21日,海花岛到临高,130公里 从中和镇骑回木棠镇,回到X500县道,前往光村.三点半骑到光村水,又名杨桥江,发源于洛基镇的大吉岭,由东南向西北,流经东成乡和光村镇等地,至顿积 ...

  • 高吴桥村革命烈士农会长郭懋德 朱绍庆

    观兖州 知天下 高吴桥村革命烈士农会长郭懋德 朱绍庆 郭景华 抗日战争后,国民党军队吴化文部队迅速抢占了兖州,之后国民党军队不断增加,,兖州又成为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重点城市.1946年春,攻打兖州的新四 ...

  • 台州市高迁村

    高迁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境内,毗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神仙居.景星岩.高迁村以自南向北的月鹿河为界,分为上屋.下屋两个行政村.是一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工艺精湛,风景优美的传统村落. 高迁村 ...

  • 港青化身“高科技农夫” 大湾区5年“耕”出千万规模

    图为来自香港的广东江门鱼菜共生创业团队"90后"创始人梁立锋(左).谭慧敏(右)近日受访. 中新网江门4月19日电 题:港青化身"高科技农夫" 大湾区5年&qu ...

  • 徐茂||火烧高岭村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北京石景山高井村

    我那年到北京石景山高井村,拍了照片留存收藏.那里有热电厂,古迹翠云庵,大古槐树. 北京叫"高井"村的地方挺多的.我知道的有两个:一个是石景山的高井,那儿有个高井电厂,厂因地而得名: ...

  • 涉县木井村“石鸡湾”精美的传说!

    涉县木井村"石鸡湾"精美的传说!石鸡成精 神鹰值守 精彩新涉县2021-4 木井村位于涉县的东北部,与武安接壤,邯长铁路过境,古迹有:北齐石碑,宋代佛爷坛石像,堂沟石窟,村内又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