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400法——痢疾九法

痢疾九法

痢疾是夏秋季节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它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带有脓血为主要症状。发生的原因多由热郁湿蒸,因热求凉,过食生冷,饮食停滞,不得宣通而致。古人云:“无积不化痢”。又说:“痢无补法”。这全是说明痢疾与积滞有关。

痢疾的治疗,在暑湿蕴热初起阶段,当以疏解化湿为务,俟表解湿化,热自清矣,古人每用“逆流挽舟”之法,一药可立转乾坤。若已成痢,赤白相兼,里急后重,当分清气血,所谓“血行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若苔黄厚,腹痛拒按,内有积滞,可与消导,如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等。若久痢体弱,气血大虚,再考虑扶养。

(一)疏表化湿兼清里热,升降分化逆流挽舟

暑热夹湿,互阻不化,头晕寒热,遍体酸痛,腹痛,滞下不重,似有化痢之象,用疏表升化,逆流挽舟法。

荆芥炭10克  葛根10克  防风6克  羌、独活各4克  黄芩10克  马尾连10克  焦三仙各10克

加减法:

若暑邪较重,头晕恶心,可加苏叶6克、藿香10克、白芷6克。

若中满腹胀,腹中绞痛,加厚朴6克、半夏10克、沉香曲6克、木香6克。

若湿邪中阻,腹痛,舌白,脉象沉濡者,加炒官桂6克、炒干姜6克、草豆蔻6克。

若滞热不化,当加槟榔6克、焦三仙各10克、保和丸15克(包煎)以消导分化。

(二)清化湿热,兼以导滞

痢疾偏于热重,寒湿较轻,烦热口干,滞下黏稠,小溲色黄,苔白浮黄,脉象细弦且数。用清化湿热方法,仿葛根芩连汤意。

葛根10克  黄芩12克  马尾连10克  生甘草10克  木香6克  焦三仙各10克  防风6克

加减法:

若带有赤白脓血者,方中加炒槐米10克、炒地榆10克、忍冬藤20克。

若气坠较重,舌白苔腻,便中带有白黏液,乃热郁气分,湿阻特甚,加苏叶10克、杏仁10克、藿梗10克。

若舌苔黄厚,可加焦三仙各10克、花槟榔10克、莱菔子10克、冬瓜子20克。

(三)苦以燥湿而减其坠,消导积滞分理寒热

表邪已解,湿热不化,与寒湿积滞互阻,腹痛,里急后重,便有脓血,舌红,苔黄根厚,脉象弦滑且数。可用苦温燥湿兼消导积滞方法。

赤、白芍各10克  炒官桂5克  葛根6克  黄芩10克  黄连6克  木香6克  槟榔10克  大黄粉1克(冲)

加减法:

若便下白多红少,腹痛气坠,方中加炮姜炭5克、厚朴6克、藿苏梗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

若有寒热时作,加苏叶6克、白芷3克、防风6克。

若舌苔黄垢,可加重大黄粉用量至3克,或加枳实6克、元明粉1~2克(冲)。

(四)升降分化,苦寒泄热,以止热痢

湿热积滞,久则深入血分,腹痛较重,下痢赤多白少,小溲色黄,舌红口干,脉象弦滑急数。用苦以坚阴,升降分化方法,仿白头翁汤方意。

葛根10克  黄芩10克  马尾连10克  白头翁10克  黄柏10克  秦皮10克  银花30克  炒地榆15克  防风6克

加减法:

若腹痛较重者,加赤、白芍各15克、炙草10克、生香附10克。

若苔白滑腻,脉象濡滑,此属尚有湿阻,仍可用些温化之品,但量不可重。方中可加炒官桂1.5克、炒槐花10克、炮姜炭1.5克、木香6克。

若舌苔垢厚,此积滞较多,可于方中加焦三仙各10克、大黄炭3~5克。

(五)甘寒育阴以治其本,苦泄折热兼顾其标

热痢较重,或消耗日久,热烁阴伤,形体消瘦,舌绛少津,脉象细数,干呕不止,不能入食。属噤口痢,可用增补阴液兼以泄热方法。

沙参1.5克  麦门冬10克  赤、白芍各12克  冬瓜皮30克  黄连6克  白头翁12克  银花30克

并用牛奶、米汤补充体液,增加营养。如口不能食,药物难进,可用鼻饲。

加减法:

若中气不足,方中加西洋参粉10~20克,分3~4次冲服。或加人参汤(阴虚舌红口干者不用)。

若体弱,正气不足,可配用养血育阴药物,不可纯用苦寒。

(六)升阳化湿调其气机,香运温中扶其后天

素体下焦虚寒,或暑天过食寒凉,脾胃阳气受遏,升力不足,寒湿积滞不化,下痢白多赤少。或暑热积滞互阻,过服寒凉之剂,热郁于下,寒阻于上,形成冰伏。症见中脘堵闷异常,苔白腻如积粉,边尖绛而液少,里急后重,腹痛绵绵不休,得暖则痛势稍缓,脉象沉濡,按之弦滑略数,或沉伏似涩,面色萎黄,周身无力。此乃寒湿阻于膈上,积滞热郁凝而不化,气机不化,热则自热,寒则自寒,升降阻遏,三焦不通,必当升阳温化,转其气机,缓图祛热。

苏叶梗各6克  苍术6克  厚朴6克  炮姜6克  炒官桂6克  木香6克  桂枝6克  防风6克

加减法:

若分化之后,热郁明显,仍当改用升阳化湿,兼佐导滞方法,令病人禁食、少餐,以调胃肠功能。

若积滞明显时,当消导化滞,调和脾胃。

(七)升降分化,兼祛湿滞,疏调胃肠,求其痢愈

痢疾经久不愈,正气大伤,滞热未清,脾胃升降失和,可用升降分化,疏调胃肠。

葛根6克  焦三仙各10克  炒官桂3克  炮姜3克  升麻6克  木香6克  砂仁2克  枳壳10克  焦白术10克

加减法:

若素体中气欠充,脾胃运化不佳,可加党参3克、黄芪6克,以益其气而扶脾胃。

(八)升阳扶脾以开其胃,益气补中调养中焦

痢下日久,正气渐虚,脾胃难以运化,升力不足,大便下坠加重,甚则屡见脱肛,脉虚弱,舌胖嫩,苔滑润。治之必从本调。

升麻10克  柴胡6克  葛根10克  木香6克  砂仁3克  党参6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  山药10克  冬瓜皮30克

加减法:

若气虚下肢浮肿者,加黄芪20~30克,人参粉1~3克(冲),或加补骨脂10克、熟地黄15克。

(九)益其气温养中焦,升清阳兼用止涩

高年久病,正气难以恢复,大便滑脱,气短汗出,两目昏花,甚则脱肛不升。必当温涩合用,从本治疗。

升麻10克  党参12克  苍、白术各15克  炮姜6克  炒官桂10克  干姜6克  淡附片10克(先煎)  柯子肉12克  芡实米30克  茯苓20克

加减法:

若虽老年而气虚不甚者,用升和益气即可,切不可用涩药。因固涩最易留邪,苟有余邪,或积滞不化,皆非所宜。古人说:“痢无补法”,就是恐留邪于中,所以必须脉、舌、色、症合参,确是极度虚弱,方可议补涩之品,否则不可进补药。

(0)

相关推荐

  • 【《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上焦湿热证治(七法)】54

    湿热病 上焦湿热证治(七法) (一)辛宣芳化以疏表邪,苦温淡渗兼畅中下 湿邪困表,发热恶寒,头重昏蒙,其势如裹,身重疼痛,口淡不渴,胸脘痞闷,或呕恶纳呆,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当用辛温芳香以疏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中焦湿热证治·湿重于热 (八法)】55

    湿热病  中焦湿热证治 湿重于热 (八法) (一)香以开郁,苦燥其湿,少佐消导,疏调气机 湿邪夹食滞郁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大便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必当香开郁,苦燥湿,展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中焦湿热证治·热重于湿(四法)】57

    湿热病  中焦湿热证治  热重于湿(四法) (一)清胃热以泄阳明,燥脾湿兼解太阴 中焦阳明胃热炽盛,又兼太阴脾湿,症见高热汗出,烦渴饮冷,脘闷身重,舌苔黄腻而干,脉象洪大,按之略濡.此热重湿轻之象,治 ...

  • 临证400法(十三)呕吐九法

    呕吐九法 有声有物为呕,无声有物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皆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常因外邪时气.饮食不节.气机不调,或胃虚.胃寒等原因而发病. (一)芳香疏解,平胃定呕 外感暑湿之后,表气闭塞,胃 ...

  • 临证400法(九)

    胃脘痛(七法) 胃脘痛早期多与情志不遂有关,直接影响食欲.本证一定与心绞痛鉴别清楚,有时冠心病误诊为胃脘痛,是极危险的医疗事故.长期的胃脘痛,一定要详细检查,应考虑是否有早期癌变. (一)疏解郁结以缓 ...

  • 临证400法(四)痰饮(九法)

    痰饮(九法) 痰为稠黏之饮,饮为清稀之痰,二者皆因脾胃运化失职,水饮内停而致病.痰与饮同出一源,本同标异.前人认为,痰属阳多热,饮属阴多湿.今分痰与饮两方面讨论如下. (一)疏风解表,宣肃化痰 痰湿内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温热病·​血分证治(九法)】53

    血分证治(九法) (一)凉血散瘀以除血热,养阴和营而止血溢 血分热毒炽盛,身热夜甚,躁扰昏狂,邪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而致吐血.衄血,甚则便血.溲血,或发斑,舌绛紫,脉数.必用凉血散瘀.养阴和营方法.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温热病·​营分证治(九法)】52

    营分证治(九法) (一)清营透邪,养阴生津,以退夜热 热邪深入阴分,耗伤血中津液,身热夜甚,口反不甚渴,或竟不渴,心烦躁扰,甚或时有谵语狂躁,或见斑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小且数.营热伤阴,津液亏乏 ...

  • 【《赵绍琴临证400法》赵友琴先生治疗温热病八法】59

    附一:清末太医院院使.先父赵友琴先生治疗温热病八法 (一)辛凉清宣,苦甘泄热 风温邪袭肺卫,卫外失常,发热汗出,微恶风寒:肺失宣降,上逆作咳:风热上攻,则咽痛头疼,邪热伤津而口微渴,舌尖红,脉浮数.治 ...

  • 【《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下焦湿热证治(五法)】58

    下焦湿热证治(五法) 一.湿重于热(二法) (一)芳香化湿以开其窍,淡渗分消畅利三焦 湿重于热,阻滞膀胱,水道不通,气化不行,湿热上蒸,头胀不清,甚则如裹,神识昏蒙,时昏时醒,如呆如痴,口干呕恶,舌苔 ...

  • 临证400法——癃闭四法

    癃闭四法 小便点滴而下为癃:小便涓滴皆无为闭:小便淋沥涩痛为淋.三者表现不同,应当鉴别清楚.癃与闭,只是程度轻重的不同,其致病原因很多,但究其病机应当考虑三焦气化不利.<内经>指出:&qu ...

  • 临证400法——便血三法

    便血三法 便血是指大便下血而言.张仲景<金匮要略>里有"远血"."近血"之分,后世又分"肠风"与"脏毒".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