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苌池镇:一花开引百花香 农旅融合筑家园
藏山下,神泉旁,柏泉地里药飘香,独头田里丰收忙……一幅幅山水画流淌着人们瑰丽的梦想,吟唱着盂县苌池镇人民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盂县苌池镇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着力培育小独头村、神泉村、红崖底等各具特色的村落,抓点带面,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深度做好农旅融合大文章,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产业格局,最大限度释放乡村旅游潜力和对“三农”的带动效应,初步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
(右一为盂县苌池镇党委书记 高峰)
农旅合奏 忠义花开幸福来
苌池镇位于盂县县城西北11公里处,辖区面积226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共9650户,23212口人,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闻名遐迩的藏山风景区,人文历史厚重。
藏山, 是忠义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沧桑变迁的一幅重彩画卷,更是拉动苌池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藏山风景区,造化神奇,独钟灵秀,地理位置优越,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核心文化赵氏孤儿传说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游览面积十余平方公里,由育孤园、春秋藏孤胜地、莲花寺、仙人峰自然生态区四大板块168个景点组成,有“三湖、三瀑、一河、一洞”等多项景观,年接待游客数以百万计,是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两日游大景区。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需要干出来。下一步,苌池镇将继续以藏山景区为中心,辐射景区周边神泉、藏山、红崖底、小独头等村,构建藏山生态旅游圈,并以“农旅融合”为重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并重,公共服务产品与市场化文旅产业并行,全面加快'旅游兴镇’目标。”苌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瑞星表示。
农旅融合 幸福车动喜迎财
苌池镇的乡村振兴,始于藏山,但远不止于藏山。
小独头作为苌池镇乡村振兴示范村,利用独特区位优势和良好农业基础,不断探索“旅游+农业”模式,推动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激活特色农业休闲旅游资源潜力。现在的小独头,村庄变景区、农舍变民宿,村民真正吃上了“旅游饭”。
340亩玉露香梨、100亩油葵、70余亩小杂粮……小独头在不断加大产业结构的同时,还着力发展景区建设,打造总面积500公顷,建筑面积20公顷,集生态、休闲、观光三位一体的新农村藏山翠谷观光园。
这里,以独特的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集群蝴蝶构成原生态旅游区,以阳光窑洞、古村落、龙凤古柏构成休闲度假区,以农业观光园、百果园、葡萄园、百亩花海构成观光采摘体验区,无尽的风光,不经意间就吸引人们背上行囊,拥抱诗和远方。
未来,小独头村还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村集体流转土地,农户进行劳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来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扮靓村民幸福生活。
“只用了两年多,村里就大变样,漂亮话我不会说,但我就觉得村里哪里都美。”村会计张瑞华朴素的脸上喜笑颜开。
农旅赋能 产业多样方兴未艾
“农旅融合”的发展红利不仅让小独头“独占鳌头”,也让神泉、红崖底等焕发了新生机。
苌池镇在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发展旅游观光的同时,还坚持项目带动,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占地2000平方米,包括1000平方米绿豆、黑豆、小米以及1000平方米连翘的神泉农副产品及药茶加工基地;利用山泉水资源优势,总投资100余万元,占地500平方米,包括桶装水灌装厂房在内的神泉纯净水加工基地;在保护200余亩野生连翘的基础上,新增种植300亩连翘和100亩桔梗,预计增加集体纯收入10万元的红崖底药材种植示范工程,一个个产业项目正在蓬勃发展。
此外,苌池镇还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院、清华大学美术院、中央美术学院画家老师达成合作意向,开展省校合作,计划建设“中国工笔画美术教育实训基地”的同时,开启“秀美乡村,成风化人”活动,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牧歌、具有民俗特色的农耕图、寓意乡村振兴美好前景的壁画,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神泉,走进苌池。
乡村振兴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今,苌池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重构产业发展布局,厚植农业“家当”,提升农村“颜值”,增强农民“底气”,将一幅祥和秀美的乡镇新图景描绘得愈加清晰,力争通过做好“农旅融合”这篇大文章,让百姓“向幸福出发带幸福回家”。
(记者张福锁、郭红伟、刘帅文、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