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惩罚不尊重孩子的父母!这7个表现,是你对孩子最好的尊重
原创素质教育观察2020-11-13 17:07:37
文/霓裳01
一位妈妈曾跟我哭诉,她的儿子以前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从六年级下学期开始,儿子就变了。从开始不听妈妈的话、顶嘴发展到讨厌父母,拒绝与父母沟通,处处与妈妈对着干。
儿子明显的变化是从疫情在家期间开始的。原先,各门功课一直全优的儿子,在上期末考试时,有两门功课变为“良”,妈妈忍不住说了他一通。没想到,儿子立即顶撞了妈妈。
后来,妈妈一开口说话,儿子就不耐烦地捂耳朵,并叫喊着让她“滚”。
如果妈妈叫儿子写作业,儿子故意几天不写;妈妈不让儿子玩手机,儿子就偏要捧着手机不离手;妈妈要打儿子,没想到儿子竟然还手,甚至掐住了她的脖子。
现在,妈妈非常焦虑。可她又不敢管儿子,担心他会走极端。
而儿子对妈妈也越来越不尊重,他不仅对妈妈发号施令,而且还直呼其名,成天以命令的口气对她说话。
儿子还说,以前妈妈就是这么对自己的,现在他要报复。
妈妈觉得非常委屈,她说自己一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对儿子付出那么多,没想到却得到这样的结果。
可以说,这是在中国家庭里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许多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却一点也不懂得尊重父母。父母想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02
我跟这位妈妈聊了许多后,才发现,她是一位非常焦虑的妈妈,从小到大一直对儿子有着很强的控制欲,儿子所有的大小事都要按照妈妈的意愿和安排来做。
这位妈妈从小就被严厉的父亲意志侵入,童年过得很不快乐。儿子出生不久,她便被诊断出抑郁症。家人因此要十分顾及她的感受,顺着她的感觉和意愿。
儿子从小其实是活在妈妈的意志里,他自己的意志被严重忽略了。所以他完全体会不到被尊重的感觉。
但妈妈却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控制欲,她认为自己总在围着孩子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爱孩子,在为孩子好。
比如,从小她就对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都为儿子做得好好的。一直到现在,儿子的东西都是妈妈在收拾,房间也是妈妈整理,找不到东西都是喊妈妈。
她不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些,其实是在以自己的感觉来对待儿子,觉得儿子照顾不好自己,离开她就不行。
这种对儿子的过度照顾和保护,既是一种溺爱,也是妈妈控制欲的体现。溺爱,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能力,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
妈妈告诉我:“我为了不让儿子玩手机,周末和节假日一有空就带他出去玩。甚至为了让儿子增长见识,我每次出国都想办法带着他一起去。我从来不逼他,因为我不想让我父亲的教育方式在儿子身上重现。”
表面上,她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与父亲不一样,但其实,两者在本质是一样的:都没有看见真实的孩子,也没有真正尊重过孩子。
妈妈不知道,她对儿子所做的,其实只是在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却不是儿子内心的需求。
把别人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这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专制。专制的爱和溺爱,在本质上都是对人的不尊重:明明你行,我却觉得你不行。
03
这个世界正在悄悄惩罚不尊重孩子的父母
曾看过一份调查,孩子心中最尊敬的人是谁?调查结果显示:
在美国孩子心中,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是父亲,第二是乔丹,第三是母亲;
在日本孩子心中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是坂本龙马(明治维新的英雄);
而在接受调查的中国的孩子心中,不仅在最尊敬的前三名里没有父母,而且父母的排名非常靠后,分别位列于第10名和第11名。
更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一直在下降。
著名社会学教授龙建刚曾就子女不尊重父母的社会现状,发文追问: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
为了孩子,我们的父母倾其所有,殚精竭虑,到头来却收获了一个个冷漠、自私的白眼狼。为什么?
因为我们很多父母一直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从小没有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和想法。
他们总是无意识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对孩子展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比如:
当10个月大的孩子试图自己吃饭的时候,父母觉得“你不行,还是我喂你”,却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
当其他小朋友索要孩子的玩具时,父母没有想到要尊重孩子的玩具所有权,却直接代替孩子做决定,甚至还不允许孩子反抗和哭闹,要求孩子“要大方,要学会分享”;
尽管孩子一再说“不冷”或“不饿”,但父母却一再否定他的感觉,非要他加上一件衣服,再吃几口东西;
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问题,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事无巨细都对孩子指手画脚,把自己的做法和方式强加给他;
当孩子有不同想法,或表示反对和反抗时,父母却要求他“闭嘴”,不允许他反驳;
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孩子理所当然就应该“听我的”;
无所顾忌地当着孩子的面和他人谈论孩子的缺点、错误和笑话,甚至当众羞辱孩子,让他无地自容。
所有这一切,都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不尊重。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做的这些,都是在为孩子好。自己曾犯过的错、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孩子再重复一遍,于是一点一点地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如果父母不曾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无法学会如何去尊重他们。
于是,这些孩子虽然身体和力气在变大,心理却停止长大。他们变成了 “巨婴”, 把父母当保姆,不懂敬爱他们,甚至成年后一边啃老一边嫌弃父母。
他们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结果正是自己的行为造成的。
04
当父母的爱充斥着控制和轻视,只会把子女越推越远。
上述那位妈妈后来也发现了这一点。有一天,她再一次指责儿子不尊重自己时,儿子反唇相讥道:“你有尊重过我吗?”
在随之爆发的“母子大战”中,儿子终于把多年来对妈妈的不满全倒了出来。
她才知道,从一年级起,儿子就觉得妈妈在整自己:
拿他和别人比较,在其他家长面前说他不好,外出旅游也在“整”他,不允许他反驳……
所以,他要报复!
这回让妈妈大感震惊。
孩子不懂尊重父母,往往是父母没有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如果你一直没有用尊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也就没有机会来学习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
有人可能会有些困惑:如果孩子不想学习,只想玩手机,难道你也尊重他?
这里就要分清尊重和溺爱的区别。所谓的尊重,是指在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大原则下,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愿,而不是放任他的行为,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溺爱孩子,却是无原则无底线地满足孩子,或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放任不管。
太小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是非判断能力,此时,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应该是引导式的,而不是放养式的。
比如,孩子只想玩手机不想学习,是因为父母从小没有正确引导而造成的。溺爱孩子的父母会觉得只要孩子高兴就好,任由孩子玩手机,甚至有些父母为了孩子不吵闹,直接给孩子手机玩。
而尊重孩子的父母,会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发育特征,在不损害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下来制定孩子玩手机的规则,他们既不过分限制孩子玩手机,也不放任孩子,而是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好手机与自己生活、学习的关系。
05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在正面管教里有一个和善而坚定的说法。假如孩子顶撞你,跟你大声吵闹,和善而坚定的做法就是离开这个现场,让自己冷静下来。
等双方冷静之后,再找孩子沟通,告诉他:
宝贝,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当你不尊重我时,我会走开。
当你觉得能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跟你一起找出处理怒气的方法,然后我们把精力用在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
虽然我们不能强迫别人用尊重的方式对待自己,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尊重自己。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先尊重你自己,才有能力去学会如何尊重孩子,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
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父母,往往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和孩子一起玩时全情投入
玩是孩子生活的重点,孩子在玩中边学习边成长,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环境进行良好的互动。父母全情投入地与孩子玩,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心不在焉与敷衍,会让孩子体会不到被尊重,感觉到自己不重要,同时也学会了敷衍。
二、不拿孩子出气
如果父母总拿孩子出气,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甚至是父母的累赘。弱小的他们即便感到委屈,也不敢反抗,只能压抑自己的感受,小心翼翼地看大人的脸色。他们长大后也学会了这种拿弱小者出气的方式,甚至还会让父母看自己的脸色。
三、接纳孩子与自己不同的个性和做法
比如父母自己是急性子,但同时也能接受孩子的慢,而不会强求孩子与自己的节奏一致。这样,孩子也将学会尊重别人与自己的不同。
四、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尊重孩子的独立思想,让孩子在表达中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独立观点。即便孩子的观点听起来十分幼稚可笑,甚至是错误的,但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发现、总结和领悟,这样的孩子会成为一个有主见不盲从的人,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的想法。
五、认真倾听孩子
在孩子说话时,放下手头上的事情,专注地听他说话,并做出积极的回应。无论孩子在说话过程中表现得多么词不达意,也不会去打断他,而是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并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都很认真地回答。这些,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在乎。孩子也愿意向你打开心扉,在更深的了解中增进彼此的感情。
六、信任孩子,给他独立的空间
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并给他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不对孩子指手画脚。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孩子放手去做,并允许孩子犯错和失败,这样孩子才能从试错中学习并挑战自己。被信任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自己值得信任的一面。
七、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认真对待你给孩子的承诺,不要觉得孩子小,就可以随意忽悠,孩子对大人的承诺是完全当真,并看得非常重的。大人如果说话不算数,孩子会非常失望和伤心,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根本没有份量。所以,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实在做不到,必须有合理的解释,并取得孩子的谅解。这既是对孩子也是对自己的最大尊重。
所谓的尊重孩子,其实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格平等而独立的人来看待,让孩子更好地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活成别人期望的样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