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雅集》:郭敬明与这个世界

嘲笑郭敬明,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

1

我读中学的时候,郭敬明是青少年最喜欢的作家。

火爆到什么程度?放学的路上总可以见到有人手里捧着郭敬明的书。语文老师让我们以“旅行中会带的一本书”为题写作文,大部分同学都写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自出名后,郭敬明的名字就总是和抄袭相伴相随。

他的小说当然有很多让人觉得似曾相识的地方,比如《幻城》里很多情节都有古龙的风格,《小时代》的结尾模仿了《红楼梦》,青春与财富烟消云散,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你可以说他善于抄袭,你也可以说他善于借鉴和学习。至于为什么要模仿古龙?答案很简单,因为像金庸一样编故事太辛苦,像古龙一样玩文字游戏比较省事;为什么要模仿《红楼梦》?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把富二代们写成悲剧的故事模型,会让读者们又向往又感动。

从畅销书作家到企业家、导演,郭敬明,一直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他甚至还出过一张唱片,自己填词,演唱。

2

我从中学时开始读郭敬明的小说,也看他主编的杂志(那些也算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不过并不太关心他在网上的状态。

老实说也没有什么好关心的。

不像另一个青春文学作家韩寒,网上的每一次争论,都是在输出思想。我至今记得他的“文坛算个屁”之类的话对我的启发和震撼。

除了抄袭,郭敬明被嘲笑的另外两个点是喜欢穿一身名牌炫富和个子矮。

郭敬明对名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大多数人也是吧?),他的散文里写自己年少时站在鞋店里,看到标签上那个买不起的价格,忍不住要落下眼泪。

我虽然没有过这种经历,但也还能理解。比如我喜欢打乒乓球,少年时看到那些贵到买不起的好球拍,也会有一点失落。

和郭敬明相对应的是韩寒,在节目里表示自己全身上下的衣服加起来不超过两百块。

不过,韩寒的赛车,想必也很贵吧。那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这个世界的潜规则是这样的:你可以炫耀自己新买的球拍,可以炫耀自己的赛车,可以炫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这些都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但是炫富、炫耀身上的名牌,就会招致人们的厌恶。

如果有人在我面前炫富,大谈自己的衣服是什么品牌,我也会很反感吧。

3

人都是会长大的,我后来就不怎么看郭敬明了,他后来也不再写书了。

我少年时最有名的两个作家——韩寒和郭敬明,后来都去拍电影了。

这是好事,他们的作品都曾经陪伴过一代人的成长,现在他们可以通过拍电影去赚更多的钱了。

那些说他们在收割的人,内心想必都很扭曲吧。

成为导演,当然也就意味着更多的话题,更多的热点,更多的嘲讽。

郭敬明又如何如何了,他的性取向,他的审美。他似乎代表了一种不公正。抄袭者竟然可以名利双收,竟然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某个重要的机会给演技差的演员。

这不公平。

愤慨的人们需要郭敬明。需要用郭敬明们来安慰自己:我不成功,是因为这个社会如此不公,是因为我坚守自己的道德和原则没有像他们一样去抄袭、去媚俗、去堕落。

但这种潜意识里的自我安慰,是人生的真相吗。

4

没有抱太多期待,我去看了《晴雅集》。

这部电影令人惊讶。不比同期上映的《拆弹专家》之类作品逊色,不输给陈凯歌的《妖猫传》,如果和《无极》比,简直要好十倍。(当然,最后一种比较也没什么意义。)

《小时代》里,男女主角们还在像背课文一样背诵郭敬明原著里那些充满文学味的漂亮长句,但《晴雅集》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商业作品,甚至比《神奇女侠》要好很多。

作家初拍电影,都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割舍不下自己小说里那些漂亮的句子。郭敬明是这样,韩寒也是这样。

但他们都走出了这个阶段,人总是会成长的,他们都是善于学习和进步的人。

当然,《晴雅集》就是一个幻想故事。你硬要寻找什么深刻的现实意义,伟大的艺术突破,只会徒劳无获。

不像前一阵上映的《一秒钟》,那是可以留在影史上的作品,记录一个时代的贫穷与苦难,记录非市场经济下人们的互相伤害。

没必要要求郭敬明去拍这样的作品。

5

有好多自媒体作者喜欢分析郭敬明怎么一次次的算计名利捞取流量,但他们也许没有注意到一件事:

郭敬明,本来就是一个适合当导演的人啊。

从学生时代写的那些短篇的幻想故事,到后来的《无极》《爵迹》这样的奇幻作品,郭敬明,本来就是一个创作故事的人。

有些人就是喜欢幻想一个世界,那里要么奇幻,要么武侠,要么霸道总裁和白富美们相爱相杀,要么英俊的少年永远走在夏天的香樟树下,永远考第一名,永远被女生们窃窃私语的议论和喜欢。

成为导演,把自己幻想的故事拍出来,简直太适合郭敬明了。

他的《爵迹》属于我完全看不下去的那种小说,但我能理解一个作者为何要执着的写那么多部还要把它拍成系列电影。

这世上我不喜欢的东西多了,但我愿意去理解,而不是轻易的鄙视。

表达鄙视,太容易,也太廉价了。

6

人们喜欢拿韩寒和郭敬明比较,这种比较,其实毫无意义。

既是对郭敬明的误解,也是对韩寒的贬低。

和郭敬明不一样,韩寒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创作者。

他初中时发表的小说《傻子》,就是在批判现实,批判孩子们残忍丑恶的一面。

最后一部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则是悲哀沉痛的作品,写的是一个时代的辛酸与荒诞,是美好梦想的破灭,是小人物如何被侮辱与损害。那是可以作为经典传世的作品。文笔之老辣,你拿它和莫言的新作《晚熟的人》对比,都不会觉得逊色。

韩寒故事里的某些人物会留在你的脑子里。让你对应着现实中的新闻,感慨唏嘘。

比如前一阵有个开奶茶店的女孩,因为疫情生意惨淡,去拍色情视频后来被捕了。

这件事韩寒会怎么看?

你去看看多年前出版的《1988》,就知道今天的自媒体大V们写的评论,都是垃圾。

当然,时过境迁了。韩寒也早已不评论时事了。

7

韩寒的作品你可以把它想成茶,过了很多年,还有某种滋味留在记忆里;郭敬明的作品则像一场烟花,放过了就没有了。

但在当时,也是愉快的体验。

不管是我高中时读《幻城》,还是多年后看《晴雅集》。感觉都还不错,反正就是娱乐。是合格的畅销书,对得起票价的商业片。

总不能要求郭敬明,文以载道吧。

在创作领域,有些人负责记录现实,有些人负责输出思想,但也有些人就是负责煽情或搞笑,有些人就是负责写漂亮的句子,讲一个能让人放松的故事。

哪怕是《晴雅集》的原著,我也不相信会有什么微言大义。

也就是幻想小说而已。

市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个行动的人也是。

《晴雅集》最让我震撼的,是郭敬明作为导演巨大的进步,他并不比哪些嘲笑他的前辈差。

尔冬升的《三少爷的剑》、陈凯歌的《无极》和《道士下山》,这些评分为4、5分的屎一样的作品,难道以为观众没有记忆吗。

这个世界真正荒诞的是:那些你整天嘲笑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比你创造了更优秀的作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价值。

连郭敬明都在工作中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我们每一个人更要努力,把更好的作品,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呈现给这个世界。

而不是只留下了一些无聊的调侃和抱怨。

长按关注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