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如何决定成败?
细节如何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方向正确。倘若方向出了问题,细节做得越扎实,效果越不如人意。这是教育教学工作借鉴这一管理学理论时必须要注意的一点。通俗的讲就是,我们首先要明确“往哪走”,然后才能设计“怎么走”。对教育教学工作而言,方向——“往哪走”更加重要。我们首先要知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规划“怎么培养”;首先要清楚“教什么”,才能设计“怎么教”。在教学这件事上,细节通过方向决定成败。
在一个学校和几个教师,针对一节“梯形面积”的数学课,探讨“小组合作”教学问题。大家谈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的细节,比如:如何分组、如何展示、如何设计习题、促成合作等等。最后,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教学目标是“熟练掌握梯形面积公式及应用”,那么用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好,还是用现在的“小组合作”方法好?大家都承认,还是传统的方法好、效率高。可为什么我们放着好方法不用,而要尝试新方法呢?因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简单的追求知识目标,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探究意识、合作能力等,所以我们就不能再像过去那么教。我们从教学目标出发,重新审视教学方法,思路便清晰了很多。
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层面需要行动的支撑,这样才能把理想转化为现实。行动落实不力的原因有很多,期望通过严格细节管理而推进行动落实的做法,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虞。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细节上存在的问题,若是不深究其行为背后的理念,对于改进其行为其实并无太大益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细节通过观念决定成败。
农民种地、工人做工,讲究细节决定成败,因为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产品,工作方向非常明确,无非是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教师教学,却要慎用细节决定成败,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工作方向是多元的、立体的、深远的。一味的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则是把教师教学与农民种地和工人做工等同起来,否认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遏制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过于强调细节,往往会引导教师专注于行为的模仿,从而陷入职业的“无意识”状态——看到别人小组合作我也小组合作,看到别人学案导学我也学案导学。
不可否认,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高度关注细节,所以我们把“细心、耐心”当作追求。但是,我们要警惕,不要把工作标准当成价值取向。也就是说,不要把行走的方式当成前进的方向。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加工一个零件,越精细越好,培养一个人,恐怕就不是越精细越好。如果精细化的管理催生出的精细化的教育,我担心从学校里走出的不是活生生的孩子,而是精致的零件。
最后,我想说的是,细节通过创造决定成败。教师“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是由“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师只能遵照执行,教师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怎么教”。若是打着细节决定成败的旗号,而对教师“怎么教”加以控制和固化,教师的专业性将因此大打折扣,其创造性也会严重受挫。面对活生生的人和绝对无法复制的真实的教育情境,缺乏创造性的教育即使细节是完美的,效果也不会精彩。如果说细节可以决定成败,那也只能说是具有创造性的细节和在细节上的创造,可以决定教育教学的成败。
综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关注细节,但不能拘泥细节,细节不是简单的决定成败,细节通过方向、观念、创造决定教育教学的成败。即便探讨一节课的教学细节,也不能离开方向、观念和创造这三个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