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十三桩养生术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武术界各门派均有自己的基本功练习方法和增长功力的功法,陈氏太极拳也不例外。陈式太极拳十三桩是前辈所传陈式太极拳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促进功力增长,有利于规范拳架,同时对养生保健也有很好的效果。
陈式太极拳十三桩不受场地大小限制,练习时间长短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而自行掌握。既可单式分别练习,也可组合连续演练。
预备式
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朝前,意念头顶百会穴轻轻上领,下颏微内收,舌尖顶上颚,两手自然下垂在两胯旁,两膝微曲,两脚十趾轻轻抓地,两日平视远方,注目于一处凝视片刻,排除杂念,目光缓缓收回。意念自眉间祖窍穴逐渐下移,经中丹田至下丹田,由两腿向下至涌泉穴,周身内外松开,意念如同一团气或一股水,自上而下经体内、体表,潺潺流淌至四梢。全身人静如无物,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空空洞洞即无极之意。
第一桩 金刚捣碓桩
此桩同金刚捣碓势。落地震脚,右手握拳,其中指轻轻扣住右手心的劳宫穴。右拳置于左手心劳宫穴之上,意注劳宫,两脚五趾抓地(图1)。
功效:此桩有清心安神、凉血和胃之功效。意念贯注于肝经太冲穴、脾经稳白穴、胃经历兑穴、胆经足窍穴,有防治各经病症的作用。脚心虚空即涌泉穴空虚之意,有开窍宁神的功效。
第二桩 懒扎衣桩
此桩同懒扎衣势,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右膝与右脚跟的连线垂直于地面。左腿微曲,脚尖内扣,立身中正,舒展大方,气沉丹田,右手向左展开,意念大肠、小肠、三焦等肺腑之气沿手三阳经而贯于指梢,再收于心、肺、肾等。左手轻叉于腰部(图2)。
功效:可强腰壮,肾。
第三桩 双推手桩
此桩同双推手势,松肩沉肘,松胯塌腰,周身完整,劲贯通于两手,沿胸腹下推,意在指梢,导此任脉之气运行(图3)。
功效:防治腹胀、腰软无力等症。
第四桩 単鞭桩
此桩同单鞭势。右脚尖内扣,松胯屈膝,开裆成圆,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意念劲由丹田起,沿左腰催肩肘至左手中指端,放松下沉,起于指梢,回归丹田(图4)。
功效:对肩周炎、颈椎病效果较好。
第五桩 拗步桩
此桩同拗步势,开步展肢行气,意念气从命门流于阳经而达四梢、命门,有培元固本、温阳补肾、疏调经气之功(图5)。
功效:此桩对阳痿、早泄等颇有功效。
第六桩 护心桩
此桩同护心拳势,下盘稳固,松胯屈膝圆裆,立身中正,劲力外放,神意聚于两目,意念气流于两眼周围的睛明、承泣等穴(图6)。
功效:清热、疏邪、明日。
第七桩 高探马桩
此桩同高探马势,以腰为轴,劲先合后开,松胯开胸,沉肘松肩,劲贯于右掌,左掌在下腹部轻轻上托,意念气注于三阴经(图7)。
功效:此桩有健胃润肺之功。
第八桩 金鸡独立桩
此桩分左右势,同金鸡独立势,独立步稳,提膝,高度视个人身体情况而定。合劲不散,意注掌根。两手交替举过头顶,意念气通三阴经。两足交替提起,意念气通足三经,下注涌泉,有顶天立地之势(图8)。
功效:伸筋拔骨,对肢体麻木有效。
第九桩 七星桩
此桩神态安详,意念气由长强穴沿督脉上行至百会穴,再沿督脉下行至会阴,再交于长强,如此体内阴阳二气在任督二脉间动转。此桩劲贯于掌外侧,松肩沉肘,呼吸以下沉为主(图9)。
功效:调理十二正经气血。
第十桩 跨虎桩
此桩由退步跨虎成势,虚实分明,轻重倒换,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意气注于指梢,通手三阴经(图10)。
功效:可防治肩周炎。
第十一桩 肘底捶桩
此桩同肘底看拳势,左肘下沉与右拳相合,右拳微有上托之意,身法端正,有下坠之意,头顶上拔,百会穴与长强穴有对拉之意(图11)。
功效:升阳固脱、清热利湿。
第十二桩 亮翅桩
此桩同白鹤亮翅势,劲由腰脊右转,重心移于右腿,意念劲上冲于两肩,过肩肘贯于两手,周身放松下沉,合劲归于丹田。意念胸腹之气向右转一圈后下沉,打通冲脉。左脚点地,足趾端的隐白穴按于地(图12)。
功效:健脾开胃。
第十三桩 斜行桩
此桩姿势为两脚平行开立,两膝微屈,两目平视,含胸拔背,空胸实腹,右掌立于胸口,右手大拇指对着两乳中间的膻中穴,左手成刁手,向后放于命门处。周身放松,气归丹田(图13)。
功效:宣肺降逆、宽胸化痰。
收势
双手心向里自然垂于两胯外侧,双臂随吸气同时升至头顶,两手心相对再向下按,呼气,双手经面部、胸部下放到两胯外侧,意念气至两足涌泉穴,周身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