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顶级的处世智慧,叫“怂了”

文 /柒情社

与其争论不休,不如选择“怂了”。

这里的“怂了”并不是认怂,而是一种不让别人难堪的选择,也是内心豁达的一种表现。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面子,伤什么,别伤面子。”

所谓的面子,其实就是给别人一份台阶,就算得理了也别不饶人,而恰如其分的选择“怂了”,恰恰是一种两全其美的选择。

为人处世,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其给被人带来伤害,倒不如用自嘲的方式“认怂”。

人生一路,给别人面子是一种修行,“怂了”是一种顶级的处世智慧。

怂了,是一种豁达,亦是一份宽容

赌王何鸿燊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有次他回家,正巧碰到一个男佣翻他的抽屉,抽屉里有一把手枪,男佣顺势拿了起来。危急时刻,何鸿燊说道:“那把枪太漂亮了,哪个男人都想摸一摸它。”

随后,两个人便聊起了抢的故事,既给对方留了台阶,也化解了自身的危机。

从表面上看,何鸿燊的选择就是“认怂”了,可实际上却无形中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以及自身的一份宽容。

如果说他选择了大吵,不仅把自己推向了危险的境遇,还会影响对方的一生,甚至会面临死亡。

由此可见,恰如其分的“怂了”并不是恐惧,而是既能保全自己,也能成全别人。

与其斤斤计较,不如保持豁达和宽容。

怂了,既是不为难别人,也是不为难自己

《论语八佾篇》中写道:“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通俗点来讲就是,做过的事情就别再提了,做了的事情就别再劝谏了,过去的事情就别再追究了。

其实,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让别人感受到你在做人情,而适当地“怂了”恰恰就是最好的选择,是一种顶级的处世智慧。

这样做,既没有为难别人,也给自己留足了退路。

苏芩 曾在《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中写道:

有时候,做人做事,即便理直,也不要气壮。既然已经吃了亏,那就索性让这亏吃得更有价值。给别人的脚下垫一级台阶,你会看到世界对你双倍的赞赏!

俗话说“吃亏是福”,表面上看你是选择了“怂”,实际上提升了自身的层次与修养。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一个人做出任何抉择,往往都在一念之间,有可能“一念成佛”,也有可能“一念成魔”。

其实,成佛与成魔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而“怂”也是没有赢与输之分的,只不过是个人的一种选择。

成佛看似是赢了,但外界也会认为你输了;成魔看似是输了,但外界却觉得你赢了。

很多时候,人往往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发生改变,就像我们年轻时不通人情世故,还能说自己是涉世未深,可到了一定年纪,仍旧渴望“成魔”,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总的来讲,成佛也好,成魔也罢,都不过是个人的一念之差,是没有好坏的;而认怂也好,强势也罢,也是一个人的一念之差,是没有赢输的。

随着阅历的增加,以及心智上的成熟,当你逐渐地看清楚人生百态,也许就懂得了“认怂”并不是一种输,而是一种赢。

无论你身处哪个阶段,都不要去过分的纠结,有些感悟需要时间去理解,强求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柒情说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怎么解释“怂”这个词?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当一件事你不想撕破脸或破坏原本的平衡时,情商高的人擅长幽默地说自己“怂了”。

实际上,怂了并不是一种退缩,有时候反倒是为人处世的一个诀窍,让你在人生的过程中,掌握最顶级的处世智慧。

人生短暂,何必纠结一些影响自己的事情呢!有些时候,“怂了”恰恰是一个人独善其身的选择。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