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雪清竹:论诗之八 和诗友的交流四则

佳作共欣赏,疑意相与析,陶渊明的诗早告诉了我们文友,诗友之间应该如何交流,有佳作互相欣赏赞叹,有疑问就互相探讨,解释,这也体现了以文会友的真正含义。本文就汇集一下最近和文友们之间的探讨。

第一,某群友质疑我的两首绝句,《霜剑》:“草堂幽僻近沧浪,露浥红蕖出月光。疏放经年违世事,一杯浊酒剑如霜。”《肺腑》:“露梢和月笼秋堂,霜剑难销郁紫光。相看风襟江海客,不辞一诺刺秦王。”

提出观点:诗只能写现实中所具有的事物。

解答:自古以来,文学作品就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流派。在现实主义诗歌中,诗人们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但是在浪漫主义诗人那里,无论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没有什么不可以作为文学作品的内容。比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逍遥游》等等,都是诗人运用想象,创造艺术形象,并非是现实中一定有的人事物。

这位群友问道:写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有什么意义?(群友原话记不清,大致此意)

解答:诗歌的功能之一,是抒发感情。虽然我在这首诗中运用的意象,描写的情景不属于现代所有的,但是只有这样的意象才能表达得出当下的心境,使我的情绪得到抒发,那么它对于我就是有意义的。这位群友之所以对这首诗提出异议,是因为没有读懂诗里面所蕴含的感情,没有体会到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

第二,《梅之赋》中的第一句”羲和行于北陆“,某群友质疑,羲和即是太阳,北陆,就是北方的陆地。太阳行走于北方的陆地,不符合科学道理。

解答:北陆,属于传统文化固有名词,并不是我随意编造的词语。百度中,”北陆“一词的解释为: 北陆  本指太阳冬季所在的方位, 后来被人们用来代称冬天。

我推断,北陆,它也许是属于色象境中的天象区域,不是肉眼能够观测到的。就像我们古人的”几学“,远远比现代科学要更悠久,也更符合事物的真实面貌。因为几学研究事物是知白守黑,不但研究看得见的,也研究看不见的。相反现代科学只研究看得见的一面,而宇宙中看得见的只占全部的百分之四而已。例如黄帝指出,“地是大气举之也”,这是通过内文明,内观,观察到的。那时候没有望远镜,没有科学仪器,所有的科学创造都是通过内文明而诞生的。

比如在中医说,”左青龙,右白虎“,青龙代表的是肝脏,而实际上我们的肝是在身体的右侧,难道古人说错了吗?实际上进入色象境中观察就会知道古人没有说错,肝的投影就是在左侧的。这对很多人来说,难以理解,也难以相信。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全盘西化的结果。弄得中国人的子孙后代和祖先们的学问完全断裂开来。而且否定,攻击祖先们的观察所得,众口一词地说,别人说怎样怎样,真是可悲啊!其实西方科学是在不断地验证古代的中国人才是正确的,我们要有这种自信心,这才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这也是我们追赶西方的实力所在。因为古人的内文明,需要我们来继承。它可以直接看到事物的实质。西方的科学是排除法,要用实验排除一万种可能是错误的,来证实这种假想是正确的,而我们一下子就奔最正确的那一个。哪个更有效率呢?

第三,《苔之赋》中的”历历所睹,尔汝共归“。

有诗友问我,”尔汝“中的”尔“是你的意思,”汝“也是你的意思,那么怎么解释呢?”尔汝“的解释是这样的:

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以尔汝相称。引申为轻贱之称。

2,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

杜甫在《 醉时歌》中写,忘形到尔汝。所以应该是“亲昵”的意思。诗友说,那么这句是否可以修改为”亲昵共归“,这样大家就都懂得了。我其实听到后,挺震惊的。当然了,意思是一样的,但是给我的感觉是,要脱下一身典雅庄重美丽的华服,穿上一件洗衣做饭时候才穿的便装。虽然谁都懂了,然而古文那种含蓄,典雅的美,也失去了。

有的诗友和我说,你的某些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学修养才能看得懂,属于阳春白雪。听了心也像雪一样凉凉的,因为很多年来坚持苦学,到了某一时刻却发现已经孤独得无人理解,可能要像黄宾虹那样说,我的画得等到五十年后才有人欣赏。即便如此,我也不会把”尔汝共归“,换成”亲昵共归“。因为这是在迎合读者,放弃自我,降低文学水准。

第四,有群友读了我的《论诗之七》,说我不能压低佛学。

解答:这也实在是误解。而且这段话的理论根据是国学家熊春锦先生的,我也不过是在复述先生的观点。佛学当然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之一,儒学也是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但是在呼唤复兴的当今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本民族的根文化,即道学文化,道学并不是道教,道教是从东汉才开始建立的,而道学是从中华民族一万多年以前的伏羲时代就有了易道文化,几千年后,出现了黄帝轩辕的法道文化,再到几千年后,有了老子的德道文化。她就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被诸子百家们各取一枝,演变成各家各派的学说。只有老子是完整地继承,完整地转译,文化的基因是完整的。其他各家对文化的继承并不完整。这就像转了基因的文化,当我们运用它的时候,社会一定会出问题的。只有回到基因文化中,社会才会健康,健全的。

在两千五百年以来,我们的社会只有四次是回到了基因文化中,第一次是西汉的文景之治,黄老文化治国;第二次是光武中兴,第三次是贞观之治,第四次是开元盛世。唐朝皇帝尊奉老子为祖先,读书人都要诵读《德道经》,而西汉初年是在皇亲国戚之中必须诵读《德道经》。偶然尊奉老子的学说,回到根文化中,整个社会文化立刻光辉灿烂。佛学虽然也是极其好,极其优秀,但是她不是我们本民族的基因文化,我并没有诋毁佛学。大家看看历史就知道了。这篇文章我原本写得非常长,长度是原文的三倍,后来觉得讲历史讲了那么多,就都删除了,结果虽然短小,读者们却读不懂了,反而引起很大的误解。

所以,我并没有反对,更没有压低佛学文化,我只是说,道学是自古以来属于本民族的基因文化,她不属于任何宗教,不要把道学和道教混为一谈。比如二十四节气等上古流传的道学内容,都需要在今天重新解释。灿烂的上古文化都从内文明中诞生的,伏羲,神农,黄帝等等,他们的实验室只是自己的身体而已。好比青铜鼎,青铜剑,每件的出土价值数十万,数百万,但是今天我们却造不出这样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技术是古人在内观当中发现而诞生的。

从上述某些事例发现,读者几乎没有查百度,翻字典的习惯。看到不理解的地方,居然自己查也不查,就来问我。要知道每当到不明白的词语,我都要查清楚,然后笔记记清楚,需要使用什么词语,也必须先查好明细,然后再使用。所以我不怕哪个读者来质问。错了就是错了,我也会承认,但是没有错,我也不会任人指摘。对于文学创作,我的态度是认真的。

有位读者老师说,世上偏执的人那么多,你和他们争辩得完吗?是啊,忽然感到了没有意义。昨天有一个喝醉了酒的醉汉,在群里面拍板,我再有大把的时间,也不会糊涂到去和酒鬼讨论。

作者简介

作者苍雪清竹,   原名杨敏。大连人,现居台州玉环。喜诗词,嗜书画。一弹流水一弹月,一袖飞云一袖风。平生痴于诗词散文书画小说与道学,所学甚杂,惜而不精,愿与四方同仁共修进步

(0)

相关推荐

  • 从几千年来的私学变迁简略史谈幸福文殊院

    可以这样认为,孔子是私学名义上的开创者,自孔子始,开启了私学之风.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这让寒门子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私学对应的是官学,官学之门掌握在士大夫阶层,就是各种世家手里,几乎没有给寒门开放的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七章(上)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七章(上)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 ...

  • 乔仁卯丨仰望圣贤(《洛水之阳》之二)

    作者:乔仁卯 诵读:乔仁卯  说起洛水之阳,不说那100多个帝王,不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也不说那多如牛毛的忠臣或奸贼.往事如烟,不说也罢,我们只说那些耳熟能详的圣贤. 民族的 ...

  • 苍雪清竹:诗心夜半明如月,皎皎梦中照城阙

    手 素手凝霜皓腕长,琉璃世界是诗乡. 心如一朵莲花放,四散清风湛冽香. 仙流 湘江秋水多明月,越浦清风尽客愁. 不觉江南应十载,烟雨萧竹共仙流. 指月 一指青天了了知,如何将指作真机. 不能顿悟观明月 ...

  • 苍雪清竹:诗评改之三十一 望断春宵风月夜,思残秋日水云边

       有人问,苍雪清竹是很多人的诗社吗?不,这只是我的个人公众号.我为朋友们评诗,改诗,我是一个为诗文而生的女子.--苍雪清竹 担当 作者   易道--龙都悟道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人不忘初心, ...

  • 苍雪清竹:诗评改第三十六 清景书来如滴露。亭暗花幽,曾记相思处

    蝶恋花 作者  赵益之 寒夜独徘思好句.烛影轻摇,落笔还无语.炼字推敲千日趣,凝情垒琢三春雨. 丽景春来何处许.青麦黄花,捷燕捎心去.听鸟唱溪边火树,看星落竹林村户. 寒夜独徘思好句."徘徊 ...

  • 苍雪清竹:诗评改第三十七 虽狂傲而志冲云霄,虽自负却襟怀潇洒

    西江月  自嘲 作者  刘存 年少苦读求道,长成爱解尊儒. 青梅煮酒论今古,指点江山朝暮. 也曾自比李杜,敢笑不如辛苏. 诗书千载圣人出,还看今朝人物. 年少苦读求道,长成爱解尊儒.这一句自述家风.& ...

  • 苍雪清竹:补诗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请关注上方蓝色字体  苍雪清竹  朝夕同在  春秋共读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袁枚在拜访好友佟溶时,佟溶的 ...

  • 苍雪清竹:说诗

    诗词并不是不可以自造新词,而是不要造出不符合逻辑关系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诗词并不需要故作高深,相反明白如话,朗朗上口反而是好的. 但也并不绝对,因为诗可以风格各异,学习白居易的确如此,李白的句子也有一泻 ...

  • 苍雪清竹:诗人,写诗这么累,要知止不殆呀

    唐朝韩愈说,"文以明道",宋朝周敦颐则说,"文以载道",诗属文艺,自然也是殊途同归.对于诗,莫若孔子的一句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 苍雪清竹:论诗之二

    当一首诗写出来之后,它就不再只属于作者,它属于千千万万的读者了.所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不但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还要知道,这感受也是属于千千万万的人的.一首诗,与其说是为我们自己代言,不如说,也是为千千万 ...

  • 苍雪清竹:青霭为衣曳紫烟,月光传语到诗笺

    篆书 雨声寒碎墨流风,篆书写到纸已空. 山岳眼前如万丈,笔间直与古人通. 诗笺 青霭为衣曳紫烟,月光传语到诗笺. 使君欲识风华面,唯有清寥句若篇. 渔人 楚云露冷晓天长,一棹西风任渺茫. 归去还知烟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