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驿——如诗如画船溪驿
本是探幽寻古,慕名于船溪驿的如诗如画,丹青水墨般的风情而来,却在玉皇洞乘凉甚久。从玉皇洞向北二三里,便到船溪驿,船溪驿因地处两山之间,中间宽阔,两头狭窄,其状似船,其间有一小溪穿流而过,因此取名为船溪冲,建村后,名为船溪村,建驿站后又叫成了船溪驿。船溪驿位于S223省道旁,50年代才划归辰溪县,距离县城20公里,是辰溪的北大门,曾是京昆古驿道的驿站要塞,被誉为扼守“南通云贵,北达京都”的交通咽喉。
说到船溪驿,先得说说船溪驿的前世今生。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京昆驿道正式开通后,在此设立船溪驿站,年代久了,慢慢地就把这个地方叫成了船溪驿。从此,京官南巡,地方大员北上,都要经过这里,南来北往的客人,有王候将相,也有七品芝麻官常在此住宿,驿站是车水马龙。
古时船溪上有两座风雨桥,即是凉亭,也是进出驿站的南北大门,桥头有上马石和下马石,供官员上马和下马。经历700多年的沧桑岁月,昔日繁华的驿站风雨桥却依然横跨在船溪上,两边的驿头亭、驿尾亭是古驿站进出的门庭,一桥进,另一桥出。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古驿的功能早已不再。但船溪驿仍保留了数百米的官舍和民居的封火墙古建筑群,说明了古时驿站驿馆规划之宏大。从明洪武年间设驿,已有700多年的沧桑岁月,小街深巷、青石铺路,封火墙筑,古井留韵等等相伴着横跨溪面的风雨桥更是印证了古驿站深厚的文化沉甸。
历史变迁中,因船溪驿曾归属过泸溪和沅陵,在辰溪县志中并无其详实的记载。翻开辰州府志,船溪驿站元代临时置驿,原设驿丞,隶泸溪县管理;明洪武初,释僧募建船溪桥,京昆驿道正式开通,定名船溪驿;清乾隆二年(1731年)改归沅陵,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裁驿丞置巡司,设驿马45匹,排夫75名。
据史料记载,船溪驿站鼎盛时期,各类古建筑如驿馆、会客堂、客房、屯兵楼、驿卒房、栓马场、烟馆、茶楼、仓库等,总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仅屯兵楼就可驻军一万二千多人。古驿站遗址建筑共有十一处,面积超过八千平方米。如驿馆墙基、上马石、下马石、驿站古街石板路,古井古楼、古驿道、风雨桥等。驿站石门上篆刻的“北通京都”、“南达云南”等字样至今清晰可辨。
初到船溪驿,行走船溪边,以船溪为界,新修的马路边新楼屹立,整齐而简约。马路上车来车往,行人穿梭,整洁明净而有序,充满了现代生活地气息。虽处辰沅交通要道,却有一种置身市集而无喧啸的现代难得的安宁。
船溪的另一边是古驿驿所所在,过风雨桥,沿溪而行,数百米的封火墙古建筑依山傍溪而建,水随山势而行,山水相伴,古韵犹存。其高墙大院以料岩为基,青砖砌墙,形成了高墙深巷,斗拱飞檐,翘角青瓦的如诗画卷。行走于溪岸街巷,满目的诗情画意又将游人拉回了历史的记忆之中。
中间的船溪,水流潺潺,大小新旧桥梁横卧溪上,下游砌有水泥堰坝,水漫坝口形成几股白色的小小瀑布,唱着欢快地船溪之歌。一边是吟诵着现代气息的流行新歌,一边是演奏着古韵犹存的明清古乐,正在船溪两岸上演着古韵新风的深情对唱。
虽然本次诗协的采风活动停留不久,仍然听说了很多的传说故事。据邬湘辰诗友的介绍,上期写到的黄叫儿便是船溪驿人,住于船溪中学教学楼的右侧,后因不务正业,被村人沉于塘中。放马山处的玉华洞,古时均称玉皇仙洞,五十年代,洞门有一扁额——玉皇仙洞,黄铜渡制;洞前古树参天,千年松柏林立,58年被砍掉时,树尖均可倒在对面放马山脚;洞前古建筑在除四旧时代毁于一旦,夷为平地。船溪驿在划归辰溪后,人才辈出,外出工作者无数,近几年考上大学者正在不断地增长中,参观的古建筑中就有曾经的辰溪县一中老校长邬贤宝的故居。
船溪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行走于船溪驿,感受着船溪驿如诗如画般的古典情怀,听着船溪驿如歌如颂般的古今传奇,真是“行走船溪畔,丹青水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