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这些历史上出名的熊孩子,是怎样被母亲培养成大人物的?
1,武烈皇后她出身东汉江东名门,是当地兰心蕙质的才女,但芬芳年华,却招来一个无赖子弟上门求婚,亲人们惶恐不敢拒绝,她却轻松宽慰:嫁就嫁吧,免得给家族招祸,真对我不好也认命了。幸运的是,丈夫待她极好,后更成一方豪强。外人羡她嫁的好,亲近姐妹却知她满脑子烦:大儿子好勇斗狠脾气暴,常年惹祸不断。小儿子好静爱读书,性格却偏柔弱,遇事更爱哭。
于是俩个儿子面前,她的形象却截然不同,大儿子面前的她,性情稳重有耐心,总能劝得儿子收住心性。小儿子面前的她却严厉无比,常有说得儿子振作。所谓“没有一定之规”,正是后世教育学者们,对她的公认赞叹。于是在东汉末年关键时刻,她的教子有方,成了定鼎历史的天平:大儿子继承父业,却犯浑要杀掉亲近官员时,她倚在井边苦劝,终劝得儿子悬崖勒马。而在大儿子英年早逝,小儿子临危受命接管江山时,她更掷地有声鼓励,说得小儿子擦干眼泪,成为奠定三国时代的一代英主。她的名字已不科考,却以“国太”称呼写入小说戏曲。她是江东大英雄孙策与东吴大帝孙权的母亲,更有一个东吴帝国隆重的追认:武烈皇后!
2,孟母齐名她的姓氏很少见:湛氏。在专看门第身份的两晋年代,更不幸丈夫早逝,家境近乎“酷贫”。然而更令她犯愁的,却是年少贪玩的儿子。一次忍无可忍的她,把儿子叫到身边,让儿子亲眼看着自己辛苦织布的样子,然后背诵“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终于将儿子彻底打动。
多年以后,儿子已成为统兵一方的名将,依然常以此事教诲部下,且留下千古名句: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为了让儿子结交一位贵客,她竟忍痛切断自己头发,卖钱置办酒菜。她的苦心没有白费,儿子终于在官场步步升迁,事业小成。但心疼母亲的儿子,一次收了部下送的腌鱼,却被她一顿斥责。无论生活多苦,她都不曾流泪,儿子记忆中唯一一次流泪,却只因儿子应酬上官时喝醉酒。她含泪劝说儿子:你如此醉酒误事,怎能建功立业。就在这些微不足道的风波里,她用坚强的手,一次次把儿子从歪路拽回来。儿子因此养成习惯:饮酒从不超过三杯。
那场五胡乱华国难后,身兼统兵大任的儿子南征北战,护住了灾难中的东晋王朝。他是那个时代公认的大英雄陶侃,他的浴血战功,也令这位母亲湛氏名满天下,成为与孟母齐名的古代贤母。3, 可见母亲明朝正德年间的常州唐家媳妇邹氏,是乡邻眼里,教育方法很奇怪的一个母亲。她嫁入名门唐家,生下个天资聪颖的儿子,谁知儿子渐长成,才知是个皮孩子:性情特别古怪,最爱调皮撒野,且十分不务正业,除了科举学问外,还对各种“杂学”感兴趣,从天文地理到舞枪弄棒,逮到什么学什么。儿子的这些爱好,她并不懂。但是每当丈夫要管教儿子时,她都从旁开脱:多学些东西,总不是坏事。因此日久天长,儿子把各种“杂学”都学遍。在当时风气未开放下的这种教育方式,好些教书先生,说来都叹气。但是另一些事情,她却绝不姑息儿子:举手投足都要讲规矩,吃饭坐卧行走,全都按照标准来,穿戴稍不整齐,就会严词呵斥。甚至每天儿子出门,稍晚归一会儿,也是一通责罚。后来儿子纵横天下,出名讲时间观念。约定时辰从不失信,以儿子感言,就来自母亲教育。她的独特教育,把儿子造就成儒家文化史上一位风骨独特的男人:嘉靖年间会元,阳明心学传入,一生著述甚多,出名多才多艺,不但诗词文章精品云集,算学天文更有造诣,一身精湛武艺自成一派,甚至对日韩的空手道跆拳道,影响都极远。
但儿子留给明王朝的,却是晚年一段壮怀激烈的岁月:在倭寇肆虐的年代里,放下舒适安逸生活,挺身奔赴抗倭战场,不但手把手教出了高徒戚继光,更亲自统兵追杀倭寇。终于积劳成疾,病故于通州海面。这位大明抗倭战争里的奇人,铁血将军戚继光一生感恩的“荆川先生”唐顺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只有一个请求:强撑着入膏肓的病体沐浴更衣,换上一身整洁的衣服,坦然微笑着告别人生:只有像母亲教诲的那样,穿的整洁得体,才可去见母亲。4,小偷儿子李氏,是一个外人眼里,非常幸福的清朝女人,出身书香门第,嫁给一位名门进士,夫妻恩恩爱爱,更育有六男二女。但万没想到,其中的二儿子,却是个极叫人不省心的娃,调皮也就罢了,胆子还贼大,祸常越闯越多,终于有一天,干出件十分出格的事:偷了别人家两只鸭子,然后炖了后美餐一顿,事后才发现祸闯大了,成天担惊受怕,更还有损友凑热闹,劝他自杀谢罪算了。精神严重紧张的儿子,总算没鼓起自杀的勇气,反而找到她坦白,问她我该自杀吗?她听后既没有姑息,更没有责打儿子。而是一声不吭的拉上儿子,下地干活去!她用行动告诉儿子,犯了错不可怕,重要的是能不能补救回来。她就这样带着儿子干活,到收成的时候,用儿子干活挣到的钱,买来两只鸭子外加七个鸭蛋,找到苦主赔礼道歉。以儿子多年后的深情回忆说,那一刻真好像有千斤重的石块,突然从心头卸了下来,感觉说不出的舒服。这段童年回忆,成了儿子一生的鼓舞。多年后儿子入仕为官,叱咤近代中国,却也因多次签订卖国条约,而遭受举国口水。每次儿子都是一样的解释:小时候母亲说过,丢了东西不可怕,重要的是还回来。咱们中国也是一样,一定还回来。于是就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期间,儿子卖力练兵干实业,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军工体系和近代陆海军,以自己自嘲说:干了一辈子裱糊匠。这位裱糊匠,就是李鸿章。他的人生有争议,功过任评说,无可争议的只一事:母亲的教诲,支持了他洋务实业救国的一生,从未放弃。5,多亏母亲冯顺弟,民国年间一位苦命的女子,二十三岁丈夫去世,独立支撑家业,其中尤其让她不省心的,就是他其中一个熊儿子。这个孩子以他自己回忆说,小时候身子弱却鬼心眼多,从来爱闯祸。但无论闯出多大的祸,她都从来不在外人面前训斥自己的儿子。但是不训斥,却不意味着溺爱。每天儿子早晨睡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儿子面前,数落儿子前一天犯的错,摆事实讲道理,说得儿子心悦诚服的认错,然后按照家规,认打认罚。但无论打还是罚,在儿子的记忆中,她从未说过一句伤自尊的话。
而且无论家庭生活多么窘迫,她没有文化,却知道读书的重要,总在咬牙供儿子读书,哪怕再没有钱,也要给儿子买书。以儿子后来给朋友的“炫耀”说:因为有个好母亲,所以自己小小年纪,见过的书和读过的书,不比那些藏书世家少。她的儿子没有辜负期望,一生获得中外三十五个博士学位,更在抗日战争的关键年头,远赴重洋来到美国,五十一天里奔走一万英里,演讲五十六场,终于以智慧辛劳的斡旋,促成了美国对日本的制裁,更为而后美日兵戎相见埋下伏笔。在惨烈浴血的八年抗战里,书写了英雄妙笔。这位牛气儿子,正是胡适: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