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辩蒋琬故里究竟在哪之十一:在零陵区(三国时泉陵县)吗

第四章 蒋琬故里辩

一、零陵区(三国时泉陵县)辩

认为琬公是永州零陵区人。其主要依据是《零陵县志》将蒋琬列为人物传第一人。零陵区水口山镇西楼村石角崽被认为是琬公故里,且有《石角古瓷记》为证。光绪《湖广通志·方外志》载,龙兴寺“本汉蒋琬故宅”,该寺在永州芝山区千秋岭。2005年6月,永州市芝山区复名零陵区,行政区域不变,区政府驻地不变。故千秋岭现为零陵区。此地有蒋琬祠,唐代所建,“传为其旧居地。此祠于日军沦陷永州时被炸毁”。

琬公故里是否是如今的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或者说是零陵区水口山镇西楼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1、泉陵县历史沿革

從上一章零陵郡和零陵縣治所時間變遷節點來看。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零陵郡治由零陵县(全州)迁至泉陵侯国(汉武帝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4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 (泉陵侯国),并改 泉陵侯国为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城区。

现在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包括前面所言的专家教授总认为现在的永州市零陵区在东汉三国时就叫零陵了,一见到琬公居零陵或者毛氏夫人由蜀国返回零陵,携季子䝺由零陵徙居洮阳县梅潭,就认为此零陵是现在的零陵区。显然这种认为是错误的。请一定要分清东汉及三国时,现在的零陵在当时叫泉陵,而非零陵。当时的零陵指的是零陵县(现在的全州县南部区域)。

那时候的州治通常并不与州名等同。如曹操的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县)、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部)、豫州治谯县(今河北毫——音勃一县),兖州治昌邑县(今山东金乡县西北),扬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青州治临淄县(今山东临淄西北),徐州治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益州治成都。东汉荆州的治所不定,原曾治汉寿、襄阳等地。刘表据荆州治襄阳,襄阳古城一度曾称荆州城,而汉寿从未称为荆州。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各有自己的州治,但只有关羽荆州所治江陵亦称荆州城。江陵城既是荆州州治所在地,也是南郡郡治所在地。同样郡治、县治也不与郡名、县名等同。如宜都郡三国时期,宜都郡属吴荆州,辖西陵、夷道、佷山三县,以夷道县为治所、江夏郡三国时,魏、吴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初治石阳县(今武汉市黄陂区西南)、武陵郡三国时治所在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和鼎城区的大部),湘东郡三国吴太平二年 (257) 置,治所在酃县(今湖南衡阳市东)、桂阳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分长沙郡南部诸县置桂阳郡,郴县隶荆州桂阳郡,其县城为郡治。自此后,郴县县城均为郡、州、军、路、府、区治。其郡治并非现今的郴州市桂阳县。

由以上举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州治、郡治、或者县治的所在地的名称均不能称之为州名,郡名,县名。比如不能把冀州治所所在地临漳县称之为冀州城、把南郡郡治所在地江陵称之为南城,把桂阳郡治所所在地郴县称之为桂阳城、把营道县治所所在地的今湖南省宁远县大阳洞称之为营道城吧,这也类似于今天湖南省会在长沙市,但不能说长沙市就是湖南。同理,不能说當時的泉陵就是零陵,只是零陵郡治所所在地而已。隋文帝开皇九年(即589年) 泉陵县改为零陵县,自此才能称之为零陵。从而断定琬公故里零陵就不是现今的零陵区(当时的泉陵)。琬公故里而是在当时零陵县(今全州县)。

(《零陵县志》之历史沿革)

2、史志

成文出版社于民国二十年影印的光绪二年编修的《零陵县志》记载琬公为本县名人。

零陵著名人物

360百科--零陵县条目--著名人物有:柳宗元、黄盖、怀素、蒋琬、周敦颐、李达、陶铸、唐生智、蒋先云、江华。将琬公列为本县人物,并注明琬公是零陵郡人(系当时零陵郡何处人待考)。而没有记载琬公是现今的零陵区人(当时的泉陵)。《零陵县志》记载蔣琬为本县人物,由于祁阳湘乡县志也将琬公记载为本地历史名人,所以此类记载就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了。

3、《三国志》描述

蔣琬“零陵湘鄉”人。從這一點看琬公是东汉末年荆州所属的零陵郡人,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否是泉陵(現在的永州市零陵区)人呢?我们可以从《三国志》中另外兩位重要人物劉敏和黃蓋找答案,他兩位的籍貫,在同是《三国志》中籍贯則是零陵泉陵(現在的永州)人,如果蔣琬是現在的永州人(或者說故居是零陵西樓村石角)。就不會說是“零陵湘鄉”人,而是“零陵泉陵”人了。所以说琬公故里在现今的零陵区,答案則是否定的。

4、交通

一千多年前的三國是沒有火車汽車的,其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車马和舟船,而馬車的裝載有限。在通常情況下水運更為重要,所以人們往往是居住在沿海及江河湖邊。琬公故里在其交通便利的湘江沿岸的古零陵县更令人們信服。而今零陵西樓村石角遠離江河,交通不便,如此偏僻的(注:陈瑜【永州古村落】零陵水口山镇西楼村:蒋琬故里中描述)。所以琬公故居在西樓石角可能性不大。

5、世系

西楼村始祖是均二郎之子才进公,而石角崽村开基祖是才进公之子德恭(大一年乙酉,均二郎子才进迁楼子底村,天历二年己已(1329年),才进子德恭移石角村)。其世系简图如下:

我家乡71号西楼村在参加“2017永州醉美乡村网络人气评选大赛”请帮投票

九歌珍藏阁

阅25转0  2018-01-07

西楼村远祖世系表 [98世]财进公,均公二郎之子。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时财进公“由吴徙楚”。居湖南零陵开善乡。子:德恭。德恭子:荣公、华公。荣公生六子;华公生三子。财进公于明洪武时,卒葬湖南零陵(今水口山镇娄子底村)。[97世]均二郎,性公次子。其子:财进。[96世]性公,仁公之子。其子:玉一郎、均二郎、贞三郎。[95世]仁公,渡公之子。其子:性、志、万。[94世]渡公,明公之子。其子:仁、茬。[93世]明公,秀公之子。其子:渡。[92世]秀公,庆泽公之子。子:明。[91世]庆泽,胜公之子。子:秀。[90世]胜公,廷直公之子。子:庆泽、庆福。[89世]廷直,汉登公次子。子:胜。[88世]汉登,显圣公之子。子:廷宣、廷直。[87世]显圣,谋極公之子。子:汉登。[86世]谋極,允济公之子。子:显圣。[85世]允济,公臣次子。子:谋極。允济,字时宗,历任知郡县,官至南令,以清白著称。[84世]公臣,富公之子。为避五季马殷之乱,由楚(湖南)徙吴(江西)居吉安,生三子:茂林(居廬陵),允济(居泰和),三子居平安府平都,元末“江西填湖广”其子孙又由吴返楚零陵,定居发脉。[83世]富公,兴公之子。子:公甫、公臣(马殷五季之乱时,由楚徙吴)。[82世]兴公,显公之子。兴公子四:富、贵、荣、华。[81世]显公,琅太之子。显公,字生(声)灵。生于后唐庄宗甲申年三月十一日辰时。公仕汉镇边有功,封指挥大王。凡九嶷潇湘,俱被泽命立庙祀之,“指挥庙”故也。零陵开善乡(今水口山镇)“蒋指挥庙”原立于宋,在明嘉靖21年蒋惟父子重立坛,康熙癸巳岁蒋应物乾隆丙午岁蒋时轮相继维修。(显公系琬公直系后代,然蒋琬公之次子亦名蒋显,二人同名相隔23代。)子:兴。[80世]琅太,锡公之子。子:显。[79世]锡公,冥公之子。子:琅太。[78世]冥公,泰公之子。子:锡。[77世]泰公,沇公之子。子:冥。[76世]沇公,钦绪公之次子。博学有名,以孝廉授洛阳尉,达监察御尉史,大理卿。兄弟四人,史称“四贤”。子:泰。[75世]钦绪,洁公之子。莱州缪水生长,擢进士,莱州刺史,唐开元十三年仕吏部侍郎,历汴、魏二州刺史。子:沇、滨、清、溶。[74世]洁公,和公之子。子:钦绪。[73世]和公,啓公之子。生子:洁。[72世]啓公,王茂公之子。隋莱韦司户(永州零陵潇湘谱,宗旦公序。啓,琬十四代孙)。子:和。[71世]

公,森公。

西楼村世系。记载[75世]钦绪,洁公之子。莱州缪(笔者注:缪应为膠)水生长,擢进士,莱州刺史,唐开元十三年仕吏部侍郎,历汴、魏二州刺史。子:沇、滨、清、溶。对于钦绪公裔世大多数零陵蒋氏后裔是不愿意讨论的,但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蒋钦绪(生卒年月不详,约660---745),唐莱州胶水县(今平度)人,祖籍青州博昌。

晚年隐居在今广西兴安县高尚镇江东村大龙山梓潼观,葬高尚镇小水。

今广西兴安县高尚镇的江东,小水,待漏,大宜洞,大田头,苦麻冲,大楼阁,山口,旗山坪等村,崔家乡的开洲,白石乡的上平溪,界首的石门村,严关的水南田村。广东化州雅道村,广西博白县长田、大榕树、竹围村等村为其第四子清的后裔。

兴安县高尚镇小水村,路西蒋姓为其子沇的后裔。

蒋钦绪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蒋演、蒋溶、蒋沇和蒋清,都是当时有才干的官员,在唐朝天宝年间很有名望。其中,三儿子蒋沇最出名。

笔者曾和兴安钦绪公后裔聊天时谈起钦绪公是哪位侯爷的后裔,对方明确表示。钦绪公是七侯稔公八子荤公后裔,三国蒋济之后,不是琬公后裔。(在四川绵阳琬公陵墓地历届祭祖中是没有广西兴安钦绪公后裔参与的,也证明了钦绪公并非琬公后裔)。

而零陵西楼村将75世钦绪公载为琬公后裔,且和兴安钦绪公籍贯 子嗣 官衔均相同,可以视为是同一个钦绪公。这裔世显然和兴安的记载存在矛盾,所以西楼村蒋氏需重新考证本支族谱,均二郎是否为唐代钦绪公后裔?是否为琬公后裔?

6、文史谱载

溪塘坪水库修建前后村落遗址图(图略)

本蒋氏系三国蜀相琬公之后,蜀亡,琬公继配毛氏携子䝺徒居零陵洮阳县北石龙潭定居(即今全州梅潭村),䝺公乃琬公第三子,为蒋氏五十九世祖,全州梅潭蒋氏开基祖。䝺公配何氏,生二子,长名炳,次名炽。炳生维,维生世德,世德生思成,思成生通,通生五子:震、宏、云、霖、世。通十八世孙源,源之孙公辅、公臣,五代初为避战乱,徒迁江西吉安泰和清溪村,繁衍到九十七世玉一郎、均二郎、贞三郎兄弟三人,宋末元初,江西连遭兵乱,吾先祖蒋氏玉一郎、均二郎、贞三郎于开元年间(注:公元713--741年)迁零陵西乡九江铺,次年徒隆庆里石角,后于贞元年间(注:公元785--805年)迁蒋家村,玉一郎子才显分迁底皮村,大一年乙酉(注:不知是何年?1329年以前的乙酉是公元1285年),均二郎子才进迁楼子底村,天历二年己已(1329年),才进子德恭移石角村,德恭生荣、华二公,后天下又一次战乱,荣、华二公避难于粤西洮阳,并于洪武二年(1369年)携家回归故里,此时石角老宅已失,因傍山左而居,即今天石角崽小村,洪武四年(1371年),在石角村西边起造院落,故名西楼村。(注:此文摘自网络)。

(屏湘镇蒋氏家谱)

(零陵《蒋氏通谱》)

细读以上资料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不知均二郎何时由吴迁楚,一说开元年间(713--741)、一说是元末明初(公元1370年前后)。而零陵另一支芳三郎家谱载:(注:芳三郎和均二郎同属97世)则于明宣德十四年(注:宣德共十年,即公元1426--1435年,没有宣德十四年年号)由江西徙楚。据《屏湘蒋氏家谱》载:均二郎生于宋理宗绍定6年(公元1233年),殁于成宗十二年(公元1306年)。均公显然在开元年间500年后才出生;又怎么可能是开元年间迁居零陵?从1912年零陵琬公后裔十一大支派合族来看,此十一支始迁祖均是元末明初(川渝谱载自1360年起)自江西迁徙至零陵开基的。而此时均公已经逝世五十余年了,又怎么可能由吴迁楚?顺帝十二年甲申(应该是元朝最后一代帝皇的年号即公元1344年)德公(均公之孙)告逝,葬石角山左手下鸡公山。此时江西填湖广应该还没有开始,始迁祖之孙就已告逝并已安葬于迁入地。谱载:财进公生于理宗宝祐三年乙卯(公元1255年)殁于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此时江西填湖广更没有开始。离元末明初尚差半个多世纪。当然在西楼村蒋氏世系中载:“财进公于明洪武时,卒葬湖南零陵(今水口山镇娄子底村)”是不可信的,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即便财进公洪武元年去世,亦是114岁了,有如此高寿?

上述《零陵水口山镇西楼村:蒋琬故里》一文中提到,西楼村村民向其作者提供了一份族谱中的地图(见下图)

此地图显然是当代人所作,绝非古地图,细看可以发现其纸张颜色与原谱明显不同,而且是新粘贴上去的;图中所用文字为简化字,众所周知简化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使用的,而修谱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盛行的。所以说此地图是当代人为了某些目的所绘制,故不能作为琬公故里就在西楼村石角的证据。

西楼蒋氏家谱载:琬公生于东汉献帝建安三年戊寅(即公元198年)五月戊午十六日壬午甲辰时。而刘备入蜀是东汉建安十七年(212),难道琬公14岁就当了州书佐并随先主刘备入蜀?

由此可以看出西楼村的谱书其可信度是值得商榷的。

7、石角山

《石角山古甆记》

零陵石角山,漢恭侯琬公故址也。邑乘載尚書令蔣琬故宅在古龍興寺,僅有柳宗元東邱記,不名石角。宗績辰府志謂距縣東北五里,舊多宋人題識。豈知城東之石角,柳子厚所命名。宋元祐八年癸酉十月,邢恕題日予责官零陵歲餘不知所謂石角,一日偕遊問其所以,得名盖自唐柳公始,竊思何以得此於子厚也,巳而歴覧久之,見洞穴隂邃又名曰小隠,是則子厚之搜寄未及公琰事蹟。宋熙寕間柳應辰有詩亦祗冩其清礦,而漢相古蹟不贅一詞余上。

稽始祖期思侯伯齡公肇封數傳至五十七世昕公,當晋泰始時帝幕其賢,屡徵不起,命建乐樂安府於湘州之零陵遂應詔居焉。生子二,曰琬,曰瑜。琬随昭烈入蜀,封安陽亭侯,加大司馬,食地湘郷。陈寿蜀志,谓琬零陵湘郷人,今湘郷蜀長沙府。旣曰湘州之零陵,曰零陵之湘郷,盖指湘水發源之郷零陵山區域而言,非今之湘郷縣也。考秦始皇滅楚置長沙郡,統以零陵;漢武元鼎六年,析長沙为零陵郡,廣西屬焉,東漢移郡泉陵,而全州仍零陵舊地,郡國志漢永建元年,更零陵湘源爲湘郷,三國分荆州南郡,零屬蜀,先主崩遂屬吳,分零陵郡立泉陵,至陳因之,隨文更泉淩爲零陵,唐武德四年,置永州領零陵湘源。

湘源、全州也,湘水出粤西興安海陽山,《水經注》曰:陽海山,又曰零陵山,東流經全州至黄沙河,零西郷江水入焉,故零爲湘口全陵地界,通稱湘郷。

冕公曰琬,生湘郷,其地西至湘源百四十里,盖石角道里,又相符合舊史稱,琬子斌顯同死蜀難,移居清湘,即今全州。斌幼依叔瑜公,其後舆炳熾之裔散處零陵故地。

吾郷石角,舆全接壤,而琬之苗裔居多,五代時复有顯公者,以鎭楚粤功封指揮,先人廟祀,於石角西偏,元末遘陈亂,百姓竄匿石角,遂墟莽矣。祖恭公於大明復宅斯上,山左小村仍名石角,明戊申三月再辟兵燹,此地已失,盡屬楊氏邱墓,清初㳟顺王,孔有德,兵入永州,編民猺居户分其境曰開善郷,康熙三十五年分其里曰隆慶,此山居里之東,同

山一脉,其地形勢幽勝 ,拙土多古甓遗瓦,高宗純皇帝時,族父老雖訟爭疆土,不及石角惜哉,道光以來,居民有經山

见白雞,率群雛戯啄,以石擊其一,馀影悉没,视之瑩瑩一白銀也。論者以金銀氣識恭侯故宅。

逮光绪乙酉,家君爲先祖冥壽作亭,於山之陽,曰壽翁亭。前教諭李廣文先致詳琬故址序於石余少嵗人山,慨然留不忍去,宣統改元由滬上歸里催租,過山陰見土竅微露圓影,鋤之得古甆一筒,長九寸經四寸厚五分,無字文可辨,不審其爲何物,疑漢遺器也,故記而藏之,以俟識者。

宣統二年庚戊(戌)春正月七二峯啖震樵者題

(此史艺文志石角古瓷记摘自湖南零陵水口山《蒋氏宗谱》360一361页主编蒋汉昇)。(此文段落标点为笔者所添加)

不难看出此《石角山古甆記》。其中心意思就是对永州的“零陵石角山,漢恭侯琬公故址也。邑乘載尚書令蔣琬故宅在古龍興寺”提出了质疑,对现在的湖南湘乡是琬公故里做出了否定;对《三国志》中琬公故里之“零陵湘乡”是现在的何处做出了肯定。以及如何发现石角“琬公故宅”的。

原文第一节大意:石角山既然是琬公故里,县志也载琬公古宅在龙兴寺。为何在柳宗元的《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没有一点关于石角的描写?由吕恩湛、 宗绩辰 编写《道光永州府志》记载石角在縣城東北五里,谁知这“石角”的名字是唐代的柳宗元所命名,(编者按:言下之意此石角和“零陵石角山,漢恭侯琬公故址也”的石角山并不是同一地方)。宋元祐八年癸酉十月,邢恕被贬官到零陵都一年多了也不知所謂石角在什么位置,(编者按:表明如果石角是“漢恭侯琬公故址”焉有如此不出名之理?)。柳宗元都没有提及琬公任何事迹?宋熙宁間柳應辰有《石角山》詩一首也只是写了其清礦,没有一个字写此乃是漢相琬公之古迹。

文中“陈寿蜀志,谓琬零陵湘郷人,今湘郷蜀長沙府。旣曰湘州之零陵,曰零陵之湘郷,盖指湘水發源之郷零陵山區域而言,非今之湘郷縣也”是对琬公故里是现今的湘乡作出了否定。

文中:“湘源、全州也,湘水出粤西興安海陽山,《水經注》曰:陽海山,又曰零陵山,東流經全州至黄沙河,零西郷江水入焉,故零爲湘口全陵地界,通稱湘郷”。清楚的表明,湘乡就是湘源,湘源就是现在的全州。

文中:“道光以來,居民有經山

见白雞,率群雛戯啄,以石擊其一,馀影悉没,视之瑩瑩一白銀也。論者以金銀氣識恭侯故宅。”说明在清朝道光年间以前,并没有西楼石角就是琬公故里的记载,而是道光以后,发现一块白银,才议论“此地可能是琬公故宅”,且不说三国时是否以白银作为货币,更不能证明此块銀子就是琬公遗留在此的,如此断定琬公故宅显然缺乏有力证据。

泰和严庄梅溪蒋氏原谱记载琬公故里楚南湘乡曲靖即唐时的湖南零陵石头角,并没有说是零陵的石角崽或者石角村就是湘乡曲靖,由此可见石角崽并非琬公故里,而石头角才是琬公故里。

有人说:“䝺公长子炳公就住在石角”。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这只是一些人的猜想而已,史料并没有“炳公住在石角”记载。我们来看看《全州蒋氏源流》是如何记载的吧。“炳生维,维生世德,世德生思成、思成生通。通生五子,名震、䨎、雲、霖、電。霖生二子,长伯突,次伯达。伯突于唐天宝年间由梅潭迁至龙岩之水西方,其孙仲铎再迁石洞”。炳公后裔伯突公由梅潭迁出,这就说明炳公随祖母毛氏也住在梅潭。根本没有住过永州的石角崽村。

再看看零陵《蒋氏通谱》(注:该谱存在严重错误)是如何记载的。“䝺公及斌公三子返湖广零陵,居石龙潭(全州梅潭石角)”

8、马船埠

笔者曾经收集了一份西楼村开基祖财进公祖居地是何地的资料(如下图),资料显示,在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财进公子孙后代共同订立的一份族规。首先点出“始祖公贞均二郎三郎祖居于南京马舡埠人氏,财进公随父过于湖广永州府陵零县(注:应为零陵县)开善乡隆庆里居住楼子底后边于西头村”这份族规并没有言及均二郎是琬公后裔。不知永州蒋氏在民国初,十一支合修的《屏湘镇蒋氏族谱》是如何确定为琬公裔世的?

笔者随后在网上查了一下“南京马舡埠”这个地名,但网上已经查不到这个地名了,又查了一下“舡”字的含义,“舡是中国汉字,拼音是chuán,意思是"船" ;姓氏的一种”。于是再查“马船埠”这个地名,虽然当今地图已经查不到这个地名了,但还是有了惊奇的发现。马船埠确实是一个不简单的地方,也可以肯定“南京马舡埠”就是“南京马船埠”。是湖广很多姓氏的祖根地。

如湖南永州零陵邮亭圩镇田溪口百二郎公枝脉彭姓、零陵县秦姓、永州唐姓、东安仁智乡邓氏、高溪市蒋氏、东安陈氏、冷水滩普利桥镇盐目桥村杨氏,还有其他姓氏也提到迁自马船埠,且同是元末明初迁出。由此可见马船埠是一个移民输出地。是否是一个移民集散地有待进一步考证。

这也就得出一个结论,水口山西楼村均二郎等并非是返回祖居地,而是同属于“马船埠”移民至零陵定居。均公之子开基西楼村。这也符合均二郎“由吴迁楚”这一说法,因为江西泰和并非吴地。

即便均二郎由江西泰和徙居湖广零陵(湘粤六甲谱载:均二郎由江西泰和鹅公大丘徙居零陵)。而鹅公大丘只是一个众多移民聚集出发地,并非真正意义的祖居地。

9、零陵湘乡是否是现在的永州市零陵区

《石角山古瓷记》:“湘源、全州也,湘水出粤西興安海陽山,《水經注》曰:陽海山,又曰零陵山,東流經全州至黄沙河,零西郷江水入焉,故零爲湘口全陵地界,通稱湘郷”。可以看出“湘乡”就是湘源(全州县的前身),湘水发源之地。

然而此“湘乡”是不包括现在的永州市零陵区;湘水也不是在黄沙河进入湖南永州。延绵约五十里的皇华岭(黄华山)就是广西和湖南的分界线其中的一段。山东麓为湖南永州地界,而山西麓则为广西全州地界。此岭也是湘水(上游)和永州境内石期河的分水岭(水口山梅溪河是石期河支流)。湘水于皇华岭西麓流过全州城以及全州的永岁、黄沙河、庙头乡镇,于庙头镇的岔岗向北流入湖南省东安县境内。并没有流经永州市零陵区水口山镇,所以零陵区水口山镇并不在湘水的发源地湘源(湘乡)区域内。也就谈不上是“湘乡”了。

至于屏湘“《蒋氏族谱》修成的时候,当时的零陵县知事赵开勋为其族谱作了《赠序》,其中对蒋琬的出生地进行了考证,“后汉《郡国志·湘源》,零陵自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更名湘乡,故陈寿称(零陵)为湘乡。然则琬之生于零陵石角,必在零地界”。之中“零陵自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更名湘乡”属于前人误读造成的。1993年《湘乡县志》·史事考辩对此作出了考证:误会是由对《后汉书 ,郡国志》的误读而来的。《后汉书·郡国志22·零陵郡》原文:零陵郡武帝置雒阳南三千三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四口百万一千五百七十八泉陵零陵阳朔山湘水出營道南有九嶷山营浦冷道洮阳都梁有路山夫夷侯国故属长沙始安侯国重安侯国故鍾武永建三年更名湘乡昭阳侯国蒸阳侯国故属长沙(古文通常没有标点断句)。

这段文字要断清句的关键在“十三城” 断出十三城就对了,不然十三城就无着。①〖泉陵〗。②〖零陵〗有阳朔山,湘水出。③〖营道〗南有九疑山。④〖营浦〗。⑤〖泠道〗。⑥〖洮阳〗。⑦〖都梁〗有路山。⑧〖夫夷〗侯国。⑨〖始安〗侯国。⑩〖重安〗侯国,故钟武,永建三年更名。⑪〖湘乡〗。⑫〖昭阳〗侯国。⑬〖烝阳〗侯国,故属长沙。就正好十三城。如果将 “重安侯国故鍾武永建三年更名湘乡”连读,则只十二城了。史家读史亦出现错误,加上 《后汉书 ,地理志》零陵郡下有个“鍾武”,没有 “湘乡”,而在 《后汉书 ,郡国志》中又恰好在“更名” 后有个 “湘乡”,这样错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者后汉《郡国志》根本就没有《郡国志·湘源》这一条目,湘源是今全州县的前身,湘源县,开皇九年(589年) 并洮阳、零陵、观阳(今灌阳)三县置湘源县,“湘源”又怎么可能出现在后汉郡国志上?《旧唐书 ·志第二十 ·地理三  湘源》 汉零陵县地,属故城在今县南七十八里。隋平陈,并零陵入湘源县。

即便其他什么志有《XXX·湘源》,零陵自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更名湘乡,此零陵亦非现在的永州市零陵区,而是指湘源县的前身零陵县(今全州县)。

综合上述: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在三国时确实属零陵郡,且是当时零陵郡郡治所在地。符合琬公为“零陵湘乡”人第一要素(零陵郡),也有旧志及当地蒋氏家谱记载琬公为泉陵人。但不符合第二要素(湘乡)。故琬公并非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

其次《零陵县志》和《永州市志》对琬公故里都做出来理性的判断。只记载琬公为零陵郡人。或者是“蒋琬   (?~246),零陵郡人(系当时零陵郡何处人待考)。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没有直接作出琬公就是泉陵人的结论。

由以上几点可以肯定琬公并非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人。

广西全州  蒋京生

2020年4月25日

宋徽宗被金国俘虏9年,为何还生了14个孩子?实情让皇族难道出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