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寨,你的历史我读不懂 ‖ 四.林召棠与兰寨村塾的蒙童“共学”?
四、林召棠与兰寨村塾的蒙童“共学”?
百度百科《兰寨南江文化创意基地》说:
兰寨村林姓人家是南江流域的名门望族,崇文重教,经常特邀泰文前来学校讲学,召棠随行共学,并与林姓人家共同生活。
在《三、林泰雯常到兰寨讲学?》中,山人已经指出:“说兰寨经常邀林泰雯来村讲学的专家们,如果不拿出有力的历史证据来证明,是很难令人信服的。”现在来说说,林召棠是否会“随行共学,并与林姓人家共同生活。”
《广东历代状元·林召棠年谱》:
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21岁。……二月父雨屏选东安县教谕。四月,父晋省考验,赴东安任。召棠应学使茅元铭(耕亭)试补廪。
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24岁。随父就读于东安。
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25岁。秋试又黜。因连年落第(按:此前嘉庆九年、十二年分别参加乡试,均落第),益潜心经史之学,旁涉诸家,确义要点,摘抄成帙。功课之暇,喜为诗。
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27岁。正月就学使程国仁(号学樵,河南商城人)试,先生皆第一,选拔贡生。入谒,程学使称先生必入翰林。
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28岁。五月到广州,程夫子国仁召入署中。秋试初黜。九月归东安。
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29岁。二月到京,寓程夫子家。七月,随程师母洪夫人到山东署。程夫子聘秦膝鱼(金匮,举人,范县知县)授课先生与子家页(小槐,癸酉举人)。
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31岁。八月乡试前夕,得大寒热症,默祷传庵神(一作金莲庵),夜梦前母来抚摩,次日即愈。遂考中举人。秋,程夫子国仁升甘肃布政使,入都得谒见。
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32岁。十二月返东安度岁,谒蒋砺堂师于省垣。
林召棠17岁已经考上秀才,之后在吴川县学学习。嘉庆十一年(1806年)由一般的生员(秀才),成为享受生活补贴的廪生员(还是秀才),嘉庆十四年(1809年)24岁时才随父就读于东安县学。说明林召棠是24岁才到东安,在县学学习。此前与妻儿在吴川生活(据《广东历代状元·林召棠年谱》,林召棠19岁娶孙氏)。专家说兰寨村林姓人家经常特邀泰文前来学校讲学,召棠随行共学,有没有考虑过,让一位已考中秀才7年的人,一位已成为最优等的秀才——廪生3年的人,一位在27岁时成为了贡生的人,与兰寨村塾这些蒙童一起“共学”,一起读“人之初,性本善……”、“子曰:学而时习之……”,是不是太辱没了林召棠这位准备第三次参加乡试,不考中举人誓不罢休的人呢?
根据年谱所载,嘉庆十九年(1814年)2月,恩师、省学政程国仁调任京职,林召棠随之到京学习,备考乡试,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在顺天考中举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12月返东安过年,随后到省城谒见老师蒋砺堂。也就是说,林召棠在东安县学学习的时间是嘉庆十四年(1809年)到嘉庆十八年(1813年)4年(考上举人后是不能也不可能继续在县学学习的)。退一万步说,就算林泰雯是常常到兰寨讲学,在这4年时间里,林召棠也不会有时间“随行共学,并与林姓人家共同生活”!他这4年的主要任务是备考乡试,实现他科举梦的第二个目标——考中举人。此前,林召棠曾参加了两次乡试,但都名落孙山。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林召棠必须“益潜心经史之学,旁涉诸家,确义要点,摘抄成帙”。如此,他哪里会有时间常常跟随父亲到兰寨,与兰寨村塾中的蒙童一起“共学”,一起厮混?而且,这段时间林召棠是24岁至28岁,让24岁至28岁的林召棠与兰寨村塾中七八岁至十几岁的蒙童一起“共学”,一起厮混,专家们是不是要狠狠幽当代人和后世人一默呢?
专家说,林召棠常随父到兰寨讲学,与兰寨村塾蒙童共学,并常登这个亭子“事读”。
敬告读者
泷西是泷水(南江)以西的地区,即从前的西宁县,如今的郁南县。泷西山人,顾名思义,就是郁南人。这位山人对家乡充满热爱之情。他的《兰寨,你的历史我读不懂》系列文章共13篇,完全是从爱护、保护兰寨的角度出发,对“专家”们提出一点善意的批评意见,希望“专家”们今后在宣传兰寨中,多考虑其真实性,以经得起当代和后世的推敲、质疑,不要再信口雌黄,低水平地编造历史,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