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眼光看当下教育
日前看到网上一篇关于“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的文章,不禁想到当下的教育状况,用“过度教育过度学习”来描述倒很恰当,姑且叫作“另类眼光看当下教育”吧!
一、什么是过度教育、过度学习?
当看到“过度”二字,想必已明白几分。放眼看今天的基础教育,谁都说孩子读书很辛苦!他们有上不完的课,更有做不完的作业!“沉浸”在书山题海之中,一般中学生每天伏案时间少则10小时,毕业班则达到高峰,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等,几乎都在“学习”中!
德国科学家洪波尔特研究得出:对于个人心智进程来说,过量的消化不良的知识是给心智带来负担。这种作为心智脂肪储备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心智肌肉的知识才有用。可见,如此“过度”根本无益,纯属高耗低效,其危害性更不容小觑。
可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父母的嘱托,为了能上个好学校,孩子们从入学那天起,就开始了马拉松式漫长的学业竞争与比拼!告别了欢乐,看不到笑颜。“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种充满血腥味的口号弥漫高中校园,直至高考结束,方才松口气。
学生生活太苦太累了,他们好想有一点自由的时空,希望痛痛快快睡个好觉,盼望早点毕业离校,卸去这无形而沉重的负担。“懂事的”孩子刻苦坚持着,默默忍受着,心里念叨“等进了大学就好了!”实在难寻充满学习兴趣、富有求知热情的学生!叛逆者倒不稀罕,有选择逃避的,有叫板抗拒的,也有用生命来抗争的。
二、“过度”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正如适度的运动或饮食,有益于身体,过度过量则违背规律,有损身体组织器官的正常运行,危害健康或导致疾病。
“过度教育过度学习”(文中简称“过度”),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总的说,让孩子对读书学习索然无味,视求知为包袱负担!校园里“眼镜”学生、肥胖学生已成普遍现象,越往高年级占比越大。不少学生对待学业属消极应付,都是为考而学,考完万事大吉!这种对求知失去兴趣与好奇心的人,很难在学业上有建树,更不用说学术上会有发展成就。
“过度”还有下列危害:
它给人是不久就忘的知识;
它引起人对学习的厌恶;
它使正在发育的身体与心智都蒙受伤害;
它使许多孩子体味不到成功感,加剧了失败的痛苦;
······
男孩子都有爱动的天性,尚能抵消一点因“过度”带来的伤害,而对女孩子的伤害或更大。
三、如何避免“过度”带来的伤害?
人们崇拜那些就读世界名校的学霸。可据研究证实,学霸们都有自己一套在业余放松、娱乐、运动等调节方法,如游泳、打球、散步等。另外由于反应快悟性高,也使得他们少受“过度”的伤害。
有的孩子在小学的学业并不出彩,可到了高年级却出现突飞猛进。如何解释?因为之前孩子在很长时间内,通过游戏等自然的发展方式积聚了体能和心智的准备。一旦面临新的挑战,自己全身心投入,凭借充沛的体力和智力,所以能取得好的成绩。
从上面的两个现象分析,我们能够找到如何避免“过度”带给孩子伤害的办法。
1、在小学,尤其低年级勿用分数评价孩子,宜用优、良等第带激励性的模糊界定。家长不要过于在意分数上细微的差别,应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方法,务必留住孩子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
2、用积极鼓励性语言去教导孩子,尤其面对学业不够理想的孩子!避免言语暴力打击自尊自信。一个孩子如能具备“合格+特长”,就是值得称道的,将来的发展前景绝不会暗淡无光!
3、支持孩子参加他喜爱的体育运动,每天保证一小时的运动时间;提倡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中学生每天确保7小时的睡眠时间,即便作业没完成好。
4、不要盲目增加作业量,以为越多越好;不必跟风参加培训班,生怕自家孩子“亏”了;不要一看他在玩,马上就上去呵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自主空间。
5、不仅家长要认识到“过度”的危害,学校及教师也需改变理念。比如午休时间还学生以自主;晚自修最好别上课;不占用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尽量减少本学科的作业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