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期待真理之外的永恒

XUE MO CULTURE
选自《中华文明》第1期
主编:雪漠

文化为载体,贯通古与今。随缘得自在,安住光明心。

“文化为载体,贯通古与今。”来过我的关房,参观过我的藏书的人,都会发现我的阅读面很广,我关注的东西很多,甚至包括最新的物理学研究成果。无论是科学性的,还是人文性的,各种先进的研究成果我都一直在关注。我的学生中有各个领域的专家,比如文化学者、科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企业家等等,我经常会向他们请教很多问题。因为我明白,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汲取全人类的营养,假如你拒绝其中的一种营养,就一定会有一扇门对你关上。

当然,我们不用盲目地、没有原则地接受,只需要接受那些可以被转化为营养、让我们的视野更宽广、让我们的智慧更灵动的精髓,而不是形式和糟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智慧就会拥有无数的载体,所有的文化、所有的领域都会成为它的载体,这时,它就能贯通中外和古今。

“随缘得自在,安住光明心。”你还要学会自在随缘,守住自己的智慧之心,不要让各个领域的文化和信息扰乱你的心,要在安住于本体智慧的前提下学习和吸纳。

很多人对随缘都有误解,他们认为,随缘就是静静地待在一个地方,对什么都无所谓,一切都随他去,世界怎么样都没关系。这肯定是不对的。老祖宗所说的“随缘”,是与时具进、顺从各种条件,无论结果如何都不要在乎的意思。完整地说,就是“随顺因缘”。乍一听,它很像佛教的专有词汇,其实不是,它只是一种生活态度。那“因缘”,我们可以换成“条件”——其中,“因”是内因,指的是内部条件;“缘”是外缘,指的是外部条件。内外条件相合,现象就产生;内外条件变化,现象就变化。简言之,缘聚而生,缘散则灭。佛教所有的心灵训练,都是为了让你明白这个道理,从心底里接受这个道理,用这种眼光去看待世界上的一切,永远不要期待真理之外的永恒。

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个禅师给了弟子一把种子,让他在附近的荒地上种草。小和尚好不容易把种子都埋进地里,却突然下了一场大雨,把那些埋得不够深的种子都给冲走了。小和尚慌慌张张地去找师父,师父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叫他随缘。不久之后,周围的土地上长出了很多美丽的小草。原来,雨水把种子冲到了四面八方,包括很多小和尚没有播种的地方。这就是随缘——我们希望达成某个结果,于是做出相应的努力,但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事情不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发展,我们也随顺它,不去执着,也不强求。

“安住光明心”,光明心就是智慧之心。从古时候起,中国的先哲们就在追求光明心。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和墨子,还有后来的六祖惠能等。他们之中有些人找到了光明心,有些人没有找到光明心,但在那寻找的过程中,他们无一例外地超越了过去的自己,成为了更加伟大的人。

为什么?因为光明心是没有任何愚痴、仇恨和贪婪的境界,那种境界中没有任何负面的因素,也没有一丝黑暗。想要找到光明心,必须首先去除自己的欲望和愚痴,让自己的心一天比一天更加敞亮。所以,不管最后能不能找到光明心,真正经历这个过程的人,都会变得比过去更加伟大、更加崇高、更加无私。而且,只要有很好的老师,真心想升华心灵、证得智慧的人一般都能找到光明心,进入东方哲学所说的超越境界。

这种称谓是中国的老祖宗所独有的,它对应的文化也是中国的老祖宗所独有的,区别于西方的所有宗教,也区别于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智慧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找到智慧主体,安住于智慧主体,妙用智慧主体,这是智慧课程独有的教学内容。这种训练需要老师有实实在在的智慧境界,老祖宗称之为“内证”。没有内证,不能用自己的磁场去磁化听课的人,让他们直观地体验那种智慧境界,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起不了真正的作用。

END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文化学者,甘肃省 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香巴文化 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和上海中医药 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立删

戳原文,更有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