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与决策12: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文章很长
因为内容很硬核
1
社会易化
社会心理学家有一个疑问:当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个体的行为表现,与自己独处时的行为表现,会有什么变化?
也就是说,你自己一个人悄悄的做事,和让人旁观,会有什么不同?
1965年,罗伯特·扎伊翁次给出了完整的答案:
对于那些简单的熟练的行为,人们旁观会做的更好;
对于那些复杂的不熟练的技能,人们在场会使得表现更糟糕。
扎伊翁次把这个现象命名为“社会易化”(social facilitation)。
甚至是即使没有人在场,如果我们预期自己的行为会收到别人的评价,也会产生类似的反应。
1982年,有一个在大学台球室的研究就表明,对于水平高的那组球手,观众的关注提高了他们的表现;反之,对于水平低的那组球手,观众的关注让他们表现更糟糕。
个体行为受到社会影响。
从中我们可以有什么启发呢?
当自己做的还不够熟练的时候,往往自信心也不足,受到评价和关注就会加剧这种恐慌、焦虑和担忧,结果不能专注于当下的行动,表现更糟糕。
反之,当自己熟练掌握之后,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越是获得关注越会激发自己的展示欲,信心、激情加熟练,所以可能会超水平发挥。
这两者之间其实就是一线之隔。
所以,为什么孩子在写作业或者还在探索阶段,你不要一直在旁边盯着看着?
因为你即使什么话也不说,也是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反而降低他的学习效率。
甚至在孩子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你空喊鼓励的口号也是另一种压力。
反之,如果他准备的很充分,有时候会主动到你面前炫耀,不是吗?
另外,为什么我们常说,表扬要当面,批评要私下。
当中表扬,才能更好地起到激励效果,让他受到更多人关注和认可,把表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私下批评,不给被批评者造成过大的压力,让他没有思想负担,可以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
对于我们自己呢?
很显然,熟练的基本功是良好心态的基础,熟能生巧,艺高人胆大。
所以,第一条,要直面自己,勤加练习。
第二条,要直面观众,闭环迭代。
在不熟练的时候,也要勇于去接受挑战,去直面观众。
比如要做一场演讲,无论你自己排练多少次,只有真正面向观众那一刻才是真正的开始。所以,要克服紧张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去对着观众练。
这就是跑闭环。
先完成,再完美。
先找一两个亲密好友来联系,再多找几个熟悉的朋友,再小规模扩大范围……
通过多场直面观众的练习之后,不断闭环迭代,自然就是老司机了,和那种无论自己准备多少次,头一次上台的新手相比,肯定高下立判。
有的人为什么内心强大,也是经过无数次小的挫折锻炼出来的。
马云强大的内心,也是早年那么多次升学、求职、创业失败造就的。
每个人其实都是玻璃心,只有适当的挫折和锻炼才能不断坚韧、粗粝、顽强,都有一个蜕变成长的过程。
技能需要练习,心态更需要练习。
2
社会性懈怠
当人们作为一个群体的一员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像自己独立完成时那么努力。
格尔曼做了一个实验,发现独自一人与对手拔河时会更卖力。两人组时就只有单人的93%,三人组只有85%,八人组只有49%。
我刚看到这个实验,心想是不是因为真正拔河的时候力量分散导致的。
但是,科学家做的实验都是非常严谨的。他们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给被试蒙上眼睛,让他认为自己是和别人一起拔河的,但实际上他只是自己在拽绳子。
社会性懈怠会有什么影响?
1964年3月13日凌晨3:20,基蒂·吉诺维斯在回公寓的路上,被一个男人尾随,她尖叫着:“噢,上帝,他刺中我了!救命啊!”
对面公寓楼亮起了不少灯,其中一间里有个男人喊:“放开那个女孩”。攻击者逃跑了。公寓楼里的灯又熄灭了。
基蒂想挣扎着回到公寓,但是那个男人又出现了,又刺了她一刀。基蒂的惨叫让公寓楼的灯光又都亮了起来,那个男人钻进自己的车里飞奔而去。
3:35,基蒂挣扎着回到公寓门口,晕过去了。那个男人又折返回来给了她致命一击。
两个星期之后,《纽约时代》在头版做了一篇长篇报道,因为警方调查发现,有38名“可敬的、遵纪守法的市民”目睹了这次谋杀,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在袭击过程中打电话报警”。
所有人都会认为别人会去做。
这个不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互相推诿,而是责任懈怠。
如果你安排两个以上的人一项工作,这就相当于没有安排工作。
很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做了无数的实验,都证实了这一点。
所以,如果你处于某种紧急的情况(就像2016年北京一家和颐酒店女子被拖拽事件),不要只是空喊救命,要盯住一个人,对着他寻求帮助,获得帮助的概率会更高。
3
从众
1951年,所罗门·阿施做了一个经典实验,哪个线段一样长?
在独立做判断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选错。
但是奇怪的事儿出现了,当一些虚假的“托儿”说B跟那条单独的线一样长,结果真正的被试中,有超过3/4的人至少出现一次从众。
这是如此清晰明了的一种判断,多数人尚且会被影响,更何况我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都是些主观的观点。
你有没有发现,无论你怎么追求特立独行,你的很多决策都是受到周边人员的影响:
你去什么餐馆,喝什么酒,家里如何装修,看什么电视节目,孩子报什么培训班……
从众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为什么?因为安全感。
跟大家保持一致,避免争议和不同,让自己更舒适和自然,不被群体孤立,这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型动物的天性。
即使是愚蠢的事,大家一起犯蠢,也未尝不可。
大家一起蠢,好过自己一个人犯蠢。
而且,世界如此复杂,很可能有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如果很多人都有了某一个选择,说明这个选择是比较正确的,所以相信大多人总不会出错。
如果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吃饭,到门口停车多的饭店总不会出错。
这其实是在当时条件下的最优选择。
所以,从众永远只会得到平均收益,永远无法超过平均水平。
在投资领域,巴菲特把这种从众的投资基金经理比喻成“旅鼠”。
为什么基金经理要从众呢?
因为如果他跟大多数人一样,选了一个知名的公司,即使亏了也没有什么负担,大家都一样;但是如果选择了一家不知名的公司亏了,就是自己的能力问题。
风险和收益不匹配,所以,从众是最优的选择。
那些取得更大成就、获得更多收益的人,一定是承担了一般人无法承担的风险,冒着被别人当做傻帽的可能,去创新创造。
所以,在投资界有一个“傻瓜窗口”,如果大多数人认为你是傻瓜,但是你做的这件事又是正确的事,那么这就是一个窗口期,因为大多数人还没看懂。
所以巴菲特总结投资要诀就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4
少数派影响
1969年,瑟奇·莫斯科维奇把阿施的实验范式反转,研究少数人对于多数人的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即使是少数人,如果他们意见一致并保持稳定,也会让大多数人都受其影响,做出错误的答案。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因为从众效应,也是由于众人做出了一致的选择。
与其说是从众,不如说是跟从先行者。
有一本畅销书《引爆点》,讲的就是如何通过一些小众引爆市场流行。
其实所有的风潮都是从小开始的,有一些具有先锋精神的关键意见领袖(KOL),他们的号召具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从微博到抖音,从豆瓣到小红书,专业达人比大众更有影响力。
关键点在于专业权威,效果明显,意见稳定。
引爆流行需要有尝鲜者和推广者,把一个事业从小做大,就需要有引领者。
这些引领者必须目标坚定,愿景高远。
我们党从开始十几个人,到现在9100万党员,引领整个中国的发展,这不就是一个从少数到多数的过程么。
这里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信仰。
你对于这个事业有多么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少力量支撑你穿越黑暗森林,同时,也就有多大的号召力,足以凝聚越来越多的人心。
古往今来,那些干大事的人,就那么三五个人,为什么会汇聚越来越多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扛起了一杆大旗,使命愿景的号召力是最强的。
如果你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只管去做就好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帮助你。
5
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group thinking),是指高内聚力的群体认为他们的决策一定没有错误,为了维持群体表面上的一致,所有成员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群体的决定,与此不一致的信息则被忽视,即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任何一个组织,如果听不得不同意见,就可以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种高度自我肯定的思维方式,极容易造成更大的灾难。比如纳粹德国,邪教。
由于这种群体思维,甚至出现明显否定的证据的时候,群体成员也不会回心转意,而是更加坚定的否定,这就是著名的认知失调。(判断与决策4-认知失调:人们是怎么给自己的失败找理由的?)
反之,如果一个组织足够开放多元,允许不同的声音交织出现,是不是会出现更多的噪音信号呢?应该如何平衡呢?
桥水基金就有一套很有趣的积分系统。
桥水基金作为一个只管理资金的对冲基金,最重要的就是人的思考,所以,如何打造一个开放多元、正确决策的决策系统,就尤为关键。
桥水的原则是极度透明,但另一个原则是“可信度加权”。
做出正确决策越多的人,其发言权重就越高。这样既鼓励了多元的观点,又综合了最佳的决策意见。
尾声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不是抽象的存在,是由你接触的人、工作的价值网络、生活的社交圈子所决定的。
有句话说,你的认知和财富取决于你身边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人是社会型动物,社会什么样,就会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这就是社会源源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无论正确与否。
“来吧,用笔预言的作家和批评家们。
请睁大你们的双眼。
机会不会再来。
不必太快做出结论,因为车轮仍在飞驰。
谁会青史留名,还未可知,因为此刻的失败者将在未来胜利。
因为,时代正在改变。”
这是鲍勃·迪伦的一首歌《时代正在改变》里的歌词。
这也是史蒂夫·乔布斯在1984年第一次向苹果公司董事会呈现Mac机时朗读的文字。
1997年,乔布斯重回苹果,找到了当年制作《1984》广告片的李·克劳,打造了又一个经典“Think Different”。
致疯狂的人
他们特立独行。
他们桀骜不驯。
他们惹是生非。
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
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
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
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乔布斯选择与疯狂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