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画家的隐逸情怀,沈周绘《溪山渔隐》
沈周是明代中期的著名画家,人们喜欢用“出于古人而又远于古人”形容他的艺术成就。这几字很好理解,沈周是一个以传统为师的画家,不过他在创作中没有生搬硬套古人的方法,而是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他引领下,苏州地区成了江南绘画创作的中心,由此诞生了明代画坛上重要的艺术流派——吴门画派。
沈周的创作主题相对单一,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在表达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这一点和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沈周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家中的长辈都向往隐居不仕的生活。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自小就学习诗文书画,对凡尘俗世中的功名利禄没有太大兴趣。
这幅《溪山渔隐》可以概括沈周的精神世界,画中闲适自在的生活,让人明白他是一个简单的人。简单到,一日三餐温饱足矣,隐逸山林不亦乐乎。根据明朝文人笔记中的记载,沈周在中年的时候,已经家徒四壁。这就导致他中年的作品显得有些粗疏,他在最好的年纪没有留下最精彩的作品。
幸好几年之后,沈周的儿子长大成人,可以支撑门户,让沈周摆脱了杂事的困扰,开始全情投入艺术创作。沈周最好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沈周成为苏州城名气最大的画家,上门求画者接踵摩肩。
从《溪山渔隐》中可以看出沈周对元代画家的推崇,山水的润泽美感全靠淡墨展现。颜色越淡,渲染的时候越要小心谨慎。带有烟云缭绕效果的墨色,看上去那样真实自然,不经意间就让人心服口服。
在用笔方面,《溪山渔隐》体现出细而疏的面貌。一般来讲,一幅画用笔细密,会让人觉得精细工整。沈周从自己的理解出发,他借鉴元代吴镇的笔墨特征,强调用笔上的快感,笔锋仿佛迅速划过纸面,赋予作品轻松灵巧的感觉。这种感觉,最终印证了沈周追求的自在隐逸。
沈周之前,江南画坛是浙派画家的天下。他们在创作中,喜欢融入故事性情节。不过,浙派画家常常会犯形式主义的错误,用形式代替内容。《溪山渔隐》同样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沈周力求打破形式主义,用相对粗放的面貌,增加作品的生动性。
雅致,浑厚,灵巧,自在,这就是沈周念念不忘的隐居生活。在他的创作中,文人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他用画面捕捉诗中的意境,看似平淡,内有淡淡沧桑。
《溪山渔隐》从笔墨技法、构图等方面欣赏,都是一幅简单的作品。正是这种简单,说明了隐逸生活的快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绘画中也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