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证治名家经验总结

    陈泽霖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虽同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其病也有寒、热、虚、实之辨,但临床体会,凡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者,其痛多在食后发作,且稍食即胀,不能多吃,这是与消化性溃疡不同之处。其病多实证或虚中夹实。在病之早期,多属气滞,但病情顽固,迁延难愈,气病日久,可以入络,痛处固定不移,中脘部多有烧灼感,舌苔多黄厚而腻,故辨证属热属瘀。我在临床上常用清热行瘀铁树叶、蒲公英、川连、当归、制香附为主药,加上理气和胃之藿苏梗、佛手片、八月扎、川朴等,使气行则血行,再加白芍、炙甘草、大枣甘缓以止痛,如疼痛剧烈,可加乳香、没药、失笑散。经过较多病例的实践,确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发现观察舌苔,似可作为考查疗效之依据。凡治疗后舌苔从黄厚腻转向薄白,则胃炎也趋向好转,凡黄腻苔持久不化,胃镜复查胃炎好转也不明显。

此病之病程漫长,故疗程也宜相应延长。凡服药有效者,宜守方不更,连服3~6月为宜。有可能使浅表性胃炎获得好转。停药后最好仍隔2~3天服药一剂,以预防复发。如因过劳、受寒、紧张而复发者,宜重复服药一疗程。

此外,对于胃粘膜活检病理检查发现有“肠腺上皮化生”之病例,在方中常加入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各30克,三月后复查胃镜时,常可使1/3~1/2病例的肠腺上皮化生消失。

对胃镜检查见有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者,示胃降失和,宜在方中加入生大黄3克或制川军6克,以助胃之通降,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对于胃窦炎病人,由于胆汁返流而致破坏胃的粘膜屏障,常使胃窦炎迁延难愈,如能使胃之通降功能恢复正常,则胃窦炎即不难恢复。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辨证则以虚证或虚中夹实证为多,舌苔黄腻者不多,部分可出现剥苔,故常以四君子汤加石斛、麦冬、生地、山药之类以益气健脾,养阴生津胃酸不足者常加乌梅肉、木瓜。木瓜一味,先父谓叶天士常用作生津开胃药,本人在临床用之,对胃纳极差者,配以鸡内金、谷芽,对增加食欲有很好的作用。有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系由自身免疫所致,血化验中常有抗壁细胞抗体,则重用活血化瘀,我习用王清任之血府逐瘀汤加减常服,有部分病例可见病变停止发展,血中抗壁细胞抗体消失。

慢性胃炎患者的食养十分重要,饮食宜柔软而富营养,少吃多餐,勿暴饮暴食,勿时饥时饱,戒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且必须持之以恒,终身坚持,则慢性胃炎不难治愈。

胡建华:治疗慢性胃炎用药方面,一须注意“灵通”(用药要轻灵活泼)二字。二须注意“升降”二字,三要在辨证用药的同时,注意结合辨病用药。因本病虽着重在于脾胃,而实与肝郁气滞血瘀有关。故《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本病常见食后饱胀、嗳气、泛恶、胃痛等症状,如果用药不注意轻灵流通,则可使症状加剧。因此虽见脾胃气虚而用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之类以益气健脾,也须配以陈皮、半夏、木香之属以理气和胃,虽见胃阴亏虚而用石斛、麦冬、沙参等品以清养胃阴,亦当佐以川楝子、绿萼梅、佛手等药以疏肝醒胃。同时在选择灵通药物中,要善于运用活血化瘀药,丹参、赤芍可以优先选用,莪术、红花亦有很好的化瘀止痛作用。其次,由于脾气宜升,胃气宜降,如果脾之清气不升,则见中满腹胀、泄泻;胃之浊气不降,则见呕吐、泛酸、嗳气。升提药常与益气药同用,如升麻、柴胡、党参、黄芪、枳实等。枳实具有苦降破气作用,《神农本草经》认为枳实能“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可见本品确有补气升清的作用。本人经验:枳实用于补气升清,可与参、芪、升、柴相配,用于破气降气,可与青皮、降香、厚朴、川楝子相配。和降药常与泄肝药同用,如旋覆花、代赭石、川连、左金丸等。偏寒者加生姜、紫苏;偏热者加竹茹、枇杷叶(有清泄苦降作用)。在用升提或和降药中,均可配伍白芍,养血柔肝以制肝木之旺,有很好的缓急止痛作用。除上述两个方面外,在辨证用药的同时,还须注意辨病用药。本病常兼肝失疏泄,可以影响胃液的正常分泌。如胃酸过多,可选用煅瓦楞、煅乌贼骨以制酸;如胃酸减少或缺如,可选用生山查、乌梅、木瓜等以助酸。胆汁返流性胃炎,常因肝失疏泄,使胆汁的正常排泄受到障碍,导致胆汁郁遏而返流,可以选用柴胡、郁金等以疏利肝胆。慢性萎缩性胃炎,如经病理学检查,见肠腺上皮化生,可以结合不同症状,一选用八月扎、生苡仁、莪术、菝葜等,以预防恶变。一般认为莪术破血祛瘀作用较峻,其实药性平和,本品含芳香挥发油,能直接兴奋胃肠道,有很好的健胃作用,同时功能化瘀消痞,止痛作用颇佳,乃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药物。在治疗慢性胃炎过程中,可以配合一些清热药,蒲公英最为适宜,清热而不甚苦寒,且有健胃作用

张夔梅:我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因病延日久。多属虚证。气虚者,以六君子汤为主,加黄芪、当归、白芍。阴虚者,以芍药甘草汤为主,加石斛、太子参、冬术、黄芪、当归。如有胃酸缺乏,我常加瓦楞子、乌贼骨等,以促其胃酸自生。若加酸性药物,只能暂安,不能生酸,无康复之望。

治溃疡病之胃酸过多者,喜用乌贼骨、瓦楞予等,是先安其标。我在治疗本病中,亦喜用乌贼骨、瓦楞子等,是先治其本,为反佐法。希望胃自能生酸。故同一药物,治疗的目的则远异。

吴伯平:秦伯未老师常言:溃疡病与胃炎,病位都在胃,证候都以胃脘痛为主证,但从辨证角度言,二者特征不同。溃疡病多饥时作痛,病状隐隐,得食则缓,辨证属虚,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胃炎多食已作痛,兼有胀满,得食反剧,辨证以气为纲,临床常见有寒气凝阻、热郁气滞和肝胃气郁等

寒气凝阻型多因饮食生冷或感受寒冷所致,胃痛骤发,痛势较剧,喜热熨,喜热饮,伴有呕吐清水,全身畏寒,手足发凉,脉沉迟而紧,舌苔白润,宜用温中散寒法,以厚朴温中汤(厚朴、豆蔻、陈皮、木香、干姜、茯苓、甘草)为代表方。

热郁气滞型多因气机久郁,或素体湿热,证见胃脘灼痛,渴喜凉饮,泛吐酸水,嗳气秽臭,口苦咽干,唇赤苔黄,脉象弦数。宜用辛泄苦降法,以化肝煎(白芍、丹皮、山栀、贝母、青皮、陈皮、泽泻)合左金丸(川连、吴萸)为基本方。亦有因素体阴津不足,或因过用辛燥耗伤阴津,以致津亏内热者,证见脘痛嘈杂,口干不饮,大便秘结,舌质干绛,脉象细弦而数,宜用叶氏养胃汤(沙参、玉竹、麦冬、桑叶、扁豆、花粉、甘草),酌加绿萼梅、玫瑰花等,忌用辛燥理气及苦寒燥阴之品。如偏于肝血不足,肝火偏旺,烦躁不眠者,可选用魏氏一贯煎加减(生地、当归、枸杞、沙参、麦冬、金铃子)。

肝胃气郁型则多发于气怒以后,证见两胁及胸脘胀满作痛,时有太息,脉涩。可选用调气汤(香附、青皮、陈皮、藿香、木香、乌药、砂仁、甘草)加减。

张笑平:慢性胃炎的病程延久,其证多属寒热错综,虚实夹杂,气血同病,我基本上抓住三个方面进行治疗:一是认真辨治主症。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其所诉各种症状中,都可以找出一个最主要的症状,然后循此辨证求因,灵活施治。如以胃脘痛为主症时,因于寒者,’多选用良附丸,因于热者,多选用蒲公英、炒黄芩之类,因于气滞者,多选用青陈皮、广术香之类,因于血瘀者,多选用失笑散。二是积极消除诱因。由于该病常可因口鼻、咽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精神紧张以及长期嗜食刺激性食物所诱发或加重,所以在辨治主症的基础上,或选用清热解毒之品,或佐以疏肝养心之法,并嘱戒进刺激性食品。三是努力扭转胃粘膜的病理改变。尽管某些患者可以出现吐酸一症,但是不同程度的胃粘膜萎缩却是其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于是我对凡经胃液分析、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不论舌象有无胃阴不足的表现,一概加用润胃养阴之品,唯对苔腻者,同时加用茵陈、赤苓之属而已。至于所选润胃养阴之品,主要是白芍、乌梅、五味子、山楂四味,虽有滋腻之嫌,但因此类患者都有脘胀、呃逆之症,故多同时配用佛手、丁香、苏子梗等品,从而使之既润养又不滋腻,既理气又不辛燥,并在实践中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陈梦月:陈道隆老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反复发作,日久由表及里,由寒化热,由热化火,火郁热蕴,可见胃有灼痛,口有秽气,牙龈肿痛,胸脘痞闷,烦躁不宁,嘈杂善饥,寐多慌梦嚼齿,便干溲黄,舌苔黄腻,脉象浮大?可用清降冒火法。方用玉女煎加减,用药如石膏、知母、竹叶、山栀、石斛、麦冬、川连、甘草、滑石、芦根、瓜蒌、鲜建兰叶等。有因肝气犯胃,脘痛流窜,胸脘痞满,或有时剧痛,自觉气从左胁逆上,呕恶吞酸,拒纳便结,舌苔两边微糙、中薄白,脉左关弦濡而急,右关微弦而细,用疏肝降逆、和胃畅气法,方药如旋覆代赭汤、瓜萎薤白汤合温胆汤,加川连、吴萸、制香附、川楝子。若胃脘疼痛,痛掣背部,甚至俯而不能伸直,心烦脘闷,呕吐嘈杂,发作在饭后,舌苔薄黄,舌边尖或有红刺,脉弦紧,用疏肝和胃之法,用药如炒川连、吴萸、川朴、半夏、茯苓、佩兰梗、大茴香、九香虫、白豆蔻、绿萼梅、煅瓦楞(或白螺蛳壳)、甘松、白芍等。若胃痛发作胸次懊闷,难过异常,内热,呕恶泛酸、噫秽,食后则吐血频来,或突然大量吐血,精神困惫,舌有红刺,脉弦而中空无力,用清胃宁络之法,用药如小川连,黄芩炭、鲜茅根、鲜藕汁、当归头、参三七、蒲黄炭、血见愁、侧柏炭、白芍、炒丹皮、鲜生地、童便。肝胃郁热,迫血妄行,气不摄血,血频频而出,脉弦而中空无力,可用炮姜炭以引血归经。

姜春华:对于慢性胃炎中医根据整体情况及证候而治疗,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来考虑。不管什么性质的慢性胃炎,我平常治疗都用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惟萎缩性胃炎不用制酸药(如瓦楞、乌贼之类),香燥也少用。六君子汤中参、苓、术、草有改善体质功能,因为这类局部病都与整体有关,改善了整体,也改善了局部,其中陈皮有消除腹胀,增进食欲作用,半夏有制止呕吐作用,二药对胃肌均有轻微解痉镇痛作用。一般加入神曲、谷麦芽、藿苏梗和中醒胃化食’噫气多加旋复花9克,丁香1.5克,吐酸多加乌贼骨9克,煅瓦楞30克,或煅牡蛎30克;疼痛多加高良姜9克,元胡15克,腹胀加枳实9克,莪术9克,其余如绿梅花、陈香橼、佛手花皆可对症酌用。更根据体质,结合证候分型,如表现为虚寒证,见疼痛为主,则采用黄芪建中汤或香砂六君加乌药、良姜、吴萸、桂心;如证见实热舌红、口干、便秘、腹胀,则用三黄汤(黄连、黄芩、大黄),如胃阴不足,证见口干、舌上无苔、食欲不振或心嘈,常用麦门冬汤加减(麦冬、玉竹、天花粉、石斛、北沙参、太子参、乌梅、瓜萎);如肝气横逆,证见易怒、泛酸、暖气、胁痛,则用左金丸(川连、吴萸)加白芍、橘叶、九香虫、柴胡、元胡之类。如果服药不便,可服丸药,四君子丸用于一般症状不严重者’六君子丸也用于一般而稍有胀满,香砂六君用于纳呆、饱满,枳术丸,能健胃助消化,消除痞闷,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防恶变。

曹鸣高: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虽同为萎缩性胃炎,不同病人之证治可以迥异。如舌质偏红、舌体瘦小,中脘灼热胀痛,喜食酸甘,大便干燥,一派液枯胃燥者,须以沙参、生地、天冬、麦冬、石斛、乌梅、白芍、生甘草、谷芽、绿萼梅等,酸甘濡润,滋养胃体,是为正治。但此类典型病例并不多见,而舌苔自垢浊腻,大便溏薄,中脘痞满者却所见颇多。正如《内经》所谓“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为内热”。当舍甘凉濡润而取甘温益气之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行阳气以化阴浊,如怯寒肢冷,舌质淡,喜热饮,便溏次多,中阳不振者,宜附子理中汤鼓舞乾阳,佐以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阳旺则运健,精微得以化生,而胃得濡养,“萎缩”可望渐复,如此温润兼施,刚柔并济,对改善症状,增强疗效,均有裨益,若心下嘈杂灼痛,泛恶、脘胁串痛,口苦,舌苔黄腻,可予左金丸合四逆散,或以半夏泻心汤加减,以泄肝和胃;若大便如栗,数日一行,可加大黄、苁蓉以复阳明通降之常,浊气降则清气升,而阴精得以上奉。如病理检查发现肠上皮化生、多发性息肉或假息肉形成,是络损血瘀,可于上述辨证施治的方药中,选加丹参、当归、红花、川芎、三棱、莪术、九香虫以活血行瘀、软坚散结。余曾治一薛某,1975年7月7日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发性息肉,胃液分析示游离酸0度,总酸lO度,同年7月31日来诊,证见脘胀,食入更甚,多嗳喜热,舌苔糙黄,口干,脉细弦,太阴阳运不足,阳明阴液又亏,兼之肝郁气滞,宜兼筹并顾,而进上法,温运太阴,通降阳明,佐以活血软坚散结,调治一年,至1976年3月胃镜复查见“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样改变明显减少”,症状几近消失。1980年5月胃镜复查“胃息肉已消失”,病理报告为“粘膜组织”。

-------------------------

吕秉仁: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阴不足证,在临床上常见两种证型,一是肝胃同病,一是肺胃同病。肝胃同病者,表现为肝胃阴虚。临床常见口干脘闷,甚则嘈杂难忍,食欲不振,重者进食难如吞药,或有如吞食锯末之感,烦躁易怒,耳呜胁痛,失眠,或夜寐多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少苔少津,脉细弦数。治宜柔肝滋胃,用一贯煎加味。方由沙参、麦冬、生地、山萸肉、枸杞子、石斛、当归、白芍、生苡仁、炒三仙、川楝子、生甘草组成。能滋养肝胃之阴,平肝柔肝。若以草木喻肝,土地喻胃,灌溉之,草木繁盛,土地必亦滋润,相得益彰。
    其肺胃同病者,为肺胃阴虚。在临床上,除见胃阴不足孝皖闷、纳呆、便燥等症外,伴有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喉痒,鼻干等肺燥之症。宜润肺滋胃,用益胃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方由枇杷叶、杏仁、麦冬、瓜蒌、沙参、石斛、玉竹、白芍、生地、炒三仙、鸡内金、生甘草组成。中医学认为肺胃之间关系密切,肺为胃之子,胃阴不足,母病及子,致令肺燥干咳。或久病肺阴不足,子能令母虚,以致母子同病。滋养肺胃之阴,母子同治,疗效较好。

(0)

相关推荐

  • 一贯煎的临床应用:慢性胃炎

    一贯煎的临床应用 作者/钱天相.张春涛 一贯煎由北沙参.麦冬.当归.地黄.杞子.川楝子六味组成,系清魏玉璜所创制,以治疗肝阴不足而致胸胁疼痛.吞酸.吐酸.疝瘕等的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只要加减得宜,不但 ...

  • 施今墨、赵锡武、祝谌予、吕仁和四位名家治糖尿病经验精华(大量验方及临证化裁心得)

    施今墨、赵锡武、祝谌予、吕仁和四位名家治糖尿病经验精华(大量验方及临证化裁心得)

  • 『名医经验』李世增教授慢性胃炎的证治体会

    李世增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近50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在治疗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方面,注重辨病施治, ...

  • 【名家经验】胃病证治

    胃病包括西医所说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等,西医在鉴别上有较细的特征区分.如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食欲不振比较明显,多有胀满的感觉.但胃神经官能症,精神情志的影响与症状 ...

  • 周绍华  抑郁症证治经验

    周绍华 启东传统中医 今天 周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抑郁症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心脾两虚.脾肾阳虚.阴虚火旺5型辨治. 2.1肝郁脾虚:症见精神萎靡,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两胁胀满,腹胀腹泻 ...

  • 【名家针方】于书庄:中风病恢复期针灸证治及医案

    针灸正骨知多少 普及针灸正骨技术知识,为广大中医针灸正骨从业者.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6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专家简介 于书庄,男,1924年生,河北省安次县人.18岁赴京跟随冯济卿.赵锡武.张文 ...

  • 名老中医王子平的骨伤证治经验

    一.活血舒筋汤 [组成]当归9g 赤芍9g 片姜黄9g 伸筋草12g 海桐皮9g 落得打9g 羌活6g 独活9g 路路通12g 陈皮6g 续断12g 松节6g 甘草3g.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络,舒 ...

  • 严世芸证治经验

    一.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学属"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等范围.本病是以心为主,又累及中医所说的肺 ...

  • 钱伯文证治经验

    一.益气健脾治疗胃癌 胃癌多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抑郁不舒,渐致气机失常.经络不通.瘀毒留滞.痰湿结聚.正气虚馁而形成.早期可见上腹不适.纳呆消瘦.恶性呕吐.呕血.黑粪等症,晚期则出现淋巴结肿大,腹部 ...

  • 许帼光证治经验

    随着人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身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要求的增高,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步入误区,而形成各种综合症,如更年期综合症,空调综合症.考试综合症.减肥综合症.女性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