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还有人质疑中医大家胡希恕的伤寒论讲得...

居然还有人质疑中医大家胡希恕的伤寒论讲得不好,你把这篇看完,再摸着良心给个[比心]

胡老说:凡太阳病,迟早都会发热。不管它是已经发热,还是没发热,但都有怕冷。另外,有的人伴身体痛、呕逆,摸其脉寸关寸三部都紧,这就是伤寒证。

恶寒是表证的一个特征。而且不汗出的怕冷(麻黄汤证)要比出汗的怕冷(桂枝汤证)严重得多;

大青龙汤证怕冷就更厉害。一点不出汗,人体的气息不得旁达,俱向上撞,所以呕逆;

中风的桂枝汤证,人体的气息也不是不往上撞,身体也不是不疼,其亦有干呕、身上疼,但是没有伤寒证严重。

伤寒证全身的血管都充血疼痛,就不光是头项疼了。这就是有汗无汗的区别,有汗的脉缓,无汗的脉紧。这个阴阳俱紧,就是上下脉都紧,界线分明。这一类的太阳病,就叫做伤寒证。
古人因为这类太阳病必恶寒,恶寒明显,故称“伤寒”,这个命名是很有味道的,“伤者伤于外也”,就是皮表不开,汗不得出,只要一汗出,病就好了,病邪比较浅,故曰“伤寒”。

在这讲太阳病的提纲,也就是概括的特征,在这种太阳病里再细分,有两种,一种太阳中风,一种太阳伤寒,主要的差别一个是汗出,一个是无汗,由汗出、无汗产生的证候就不同了。

胡希恕说:
1、中风与伤寒是太阳病的两大类型,前者由于汗出则敏于恶风,所以称之为中风;

2、后者由于无汗则不恶风,或少恶风,但重于恶寒,因名之为伤寒。

曰风,曰寒,即风重、寒重的意思,这也是古人以现象当本质的误解。
不过对于风曰“中”,对于寒曰“伤”,却实有深意。前面讲的太阳病,本是机体欲以发汗的机制,自体表以解除疾病,但往往限于自然的因素,或虽得汗出,但病邪反乘汗出之虚深踞于肌腠之内。

中者,中于内,名为中风者,暗示在表的病邪跑到人的体内了。也有可能汗没得到排出,病邪郁集于肤表,没办法跟汗液一起排出体表。

伤者,伤于外,名为伤寒,暗示病邪在表浅之处。

中风、伤寒都是病证的名称,可不能理解以为中风,就是真的中于风,伤寒,即真的伤于寒,尤其风伤卫,寒伤荣,更是无稽谬说,不可尽信啊!

从上方的文字中,可以看出胡希恕先生对“中”和“伤”理解得有多透彻,显然与后世用病因解释中风、伤寒有根本不同。这里特别强调一下,这些知识都是读《伤寒论》的入门功夫,如果以病因学说理解这,就不能正确理解《伤寒论》的主要内容。

这里要仔细读懂胡希恕先生的意思,现在之所以多认为“中风是中于风”“伤寒是伤于寒”,是受王叔和、成无己以《内经》注解《伤寒论》的影响,曰:“风则伤卫,寒则伤营。”由“风为阳,寒为阴”,推理为“中风中于表,伤寒伤于里”,甚者认为“中风为表证,伤寒为里证”。这种不顾临床实际,强引《内经》附会其说的注解,完全脱离仲景原义,把后世读仲景书引入歧途,中医人要分辨得清楚。

【风和寒往往同时犯人,临证怎能区分?】#健康守护者# #老当益壮#

不论何种外邪侵犯人体后,正邪相争出现的症状,皆可表现为中风或表现为伤寒,这才是临床实际。胡希恕对中风、伤寒的注解,强调依症状反应,不是依据受的哪种邪气,这才反映了《伤寒论》的原旨。

胡老这一认识来自于对仲景书原文的潜心研读,来自于对经方理论体系的系统理解,不但是理解中风、伤寒的关键,也是理解太阳病的关键,更是理解六经实质的关键。

简而述之,中风、伤寒的主要鉴别点为:中风有汗出、脉浮缓;伤寒无汗出、脉浮紧。这就是正学经方是捷径,胡希恕前辈指路挑灯,当好了中医经方的带路人,胡老的经方绝版书,我看了感悟良多,值得本提高中药方子的临床作用的人,都每天看一看,做个经方高手,点击图片右下角【看一看】↙

(0)

相关推荐

  • 经方治疗:发热之一

    5月23日 [经方治疗:发热]之一:伤寒论发热各有其一定特点.但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既有其普遍规律,又有其特殊情况:既有外在邪势的强弱,又有内在正气的盛衰:同时又有失治.误治等变证和其他伴发证. 因此 ...

  • 读《伤寒论》第6条太阳温病有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桂枝汤相关证 桂枝汤的相关证,我们还要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条目对比 总括 脉 头项 是否恶寒 是否发热 是否汗出 是否恶风 其它 方剂 第1条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第2条 太阳病 脉缓 ...

  • 辨证论治不是中医传统,中医经典都是辨病论治

    中医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辨病论治,而不是辨证论治. <黄帝内经>没有辨证论治的概念. 翻遍<黄帝内经>,你也找不到"辨证论治"这四个字.相反,<黄帝内经& ...

  • 伤寒辨误之一——表证是什么?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兼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等证. [理候分析]由于六淫邪气客于肌表,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而发热.卫气受遏,失去温养肌表的功能.肌表得不到正 ...

  • 《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5-6

    欢迎**一路健康APP 注册就有伤寒研究音频版**听! 今天开始分享吴雄志老师整理的伤寒论. 吴雄志老师是中医世家,西医博士.伤寒论都是文言文,看起来非常晦涩难懂,通过吴老师讲的伤寒论,就可以思维清晰 ...

  • UC头条:都2021了, 居然还有人在犹豫胆囊是“切”还是“保”?

    结石在胆囊里,就像定时炸弹装在肚里.有人说"肝胆相照",胆囊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应该保留.有人则以"无胆英雄"来自称,认为既然已有结石,就应该切除隐患,公说公有理 ...

  • 个别coser没素质,害得全体cos圈背锅,居然还有人帮他们说话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圈子大了也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人也都有,咱们可能时不时在网上看到一些cos圈的破事出圈啥的,其实我之前也给大家解释过了,本身大家对于这一类破事就挺感兴趣的,自然是容易出圈了,像咱们平时 ...

  • 中医名家胡希恕老先生唯一的学术朋友,伤寒论见解震耳发聩

    提起胡希恕老先生,学过中医的朋友估计都有所耳闻,更多的朋友是看刘渡舟老先生的书,刘老书中非常推崇胡老,所以我们在了解胡老的时候,才知道六经和八纲的关系. 胡老对伤寒论的讲解,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我 ...

  • 中医大家胡希恕:祛瘀药用法!

    导读:我们都知道,桃仁.丹皮.当归.川芎.水蛭等是活血化瘀的药,但是其中有什么区别呢?本文是胡老讲课的节选. 讲血瘀 祛瘀的方剂中,起祛瘀作用的药不只是桃仁.牡丹皮,水蛭.虻虫也是祛瘀药.当归.川芎. ...

  • 都2021了,居然还有人在犹豫胆囊是“切”还是“保”?

    结石在胆囊里,就像定时炸弹装在肚里.有人说"肝胆相照",胆囊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应该保留.有人则以"无胆英雄"来自称,认为既然已有结石,就应该切除隐患,公说公有理 ...

  • 这6部超经典的电影,居然还有人没有看过?

    开篇警告:这是一篇福利文! 今天小编给热爱物理及数学的小伙伴们,分享6部豆瓣评分8分以上,与数学和物理领域相关的经典电影,帮助大家在工作.学习之余劳逸结合. 这些影片除了涉及数学.物理等主题外,还蕴含 ...

  • “跨界”拍烂片,居然还有人看?

    本文首发于电影界网站 撰文|林平平 编辑|肥水母 最近有一部电影 <相声大电影之我要幸福>. 嗯,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 12月1日上映的 看豆瓣评分,怎么说呢? 如果拿<小时代> ...

  • 【中医名家胡希恕百年临床医案——过敏性结...

    [中医名家胡希恕百年临床医案--过敏性结肠炎经年治疗无效,寒热错杂证当施乌梅丸痊愈] 患者男,57 岁. 初诊∶ 腹泻.腹痛3年,三年前患肺炎,经住院治疗,肺炎愈,但遗长期腹痛.腹泻,西医诊断为过敏性 ...

  • 【中医名家胡希恕临床医案——胃痛反复发作...

    [中医名家胡希恕临床医案--胃痛反复发作5年,施小建中汤正中病机] 患者男,42岁.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黏膜脱垂".近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渴不思饮,大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