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吐血古方治验
肖某,男,28岁,已婚。1973年11月5日,远道来诊。视其面色暗淡如有浮尘,声微气弱,精神羸怯,尚未坐定,即咳吐灰痰成块,痰中带有血丝,舌暗淡,脉象细弱,两寸微数。问之,自云午后潮热,饮食乏味,头目昏晕,胸前隐隐作痛,曾大吐血数次,经某卫生院会诊,诊断为:“肺结核”。治疗1年余,病无好转。思之,患者今虽年轻,但婚配太早(19岁),肾劳过度是其主因,肾与肺关系密切,《难经》谓“子盗母气”,恐非药力所能独及。因问道:有三条禁忌,如能办到,尚有希望,否则吾不能治矣!即:严禁房事1年;适当休息,不能过于体劳;不能饮酒及过食辛辣刺激之品。患者曰:身体要紧,一定遵守。即拟滋肾温肺法。
处方:熟地黄15g,山茱萸6g,怀山药15g,冬虫夏草9g,黄芪24g,金银花15g,黄芩(酒蒸炒)9g,桔梗6g,橘红9g,百合9g,生甘草6g,令服5剂。
二诊。色脉无明显变化,唯痰微转白色,痰中血丝减少。复用上方,加象贝母6g,再服5剂。
三诊。颜面稍泽,唇、舌色见转泽,六脉微见有力,精神、饮食俱见好转,痰变稀白,血丝已不见,胸闷转舒。改拟固肺畅气法,佐以解毒化痰。
汤药处方:百合30g,白及9g,冬虫夏草12g,黄芪15g,金银花30g,桔梗3g,陈皮4.5g,乳香、没药(俱制)各3g,生甘草9g,连服8剂。丸药处方见肺痨咳嗽。
连续15年随访,病愈未发,劳作如常。此例共服汤汤药20余剂,丸药两料,治疗不足半年。(周正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