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人嘴两张皮”,后一句说法很多,最经典的是这句!
俗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语言表现形式,渊源流长。俗语在形成、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个性”,同样的一句俗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在不同的区域,有相应不同的“解读”,俗语内容包罗万象,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人嘴两张皮”这句俗语的下一句的对说法有何不同,最经典的是哪一句。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人嘴两张皮”这句俗语是评价说话的性质,象俗语”听话听音,看人看心“一样,是通过听人讲话,界定讲话人的态度和为人,象俗语”吃饭吃米,说话说理“是指讲话要有依据。而我们探讨的“人嘴两张皮”这句俗语,有时为了讲话不妥就下接一句“别往心里去”来“圆场”,还有的是为了活动时的活跃气氛,用于开场白,下接一句“讲到那是那”等。  象“狗咬人,有药治;人咬人,没药医”这句俗语是讲“人言可畏”的不良后果,而“有理的想着说,没理地抢着说”,这句俗语是评价两种人的讲话风格和特征。总之,就俗语而言,专指讲话的责任、用途、方式方法、以及可信度等等的俗语,内容很多,不胜枚举。  我们再回到“人嘴两张皮”这句俗语中来,下一句说法很多,如:“人嘴两张皮,讲人不为奇”、“人嘴两张皮,树根满地生”“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等,但笔者认为这句“人嘴两张皮”下句接的“讲话两头移”这句最为经典,重点突出了讲话人的“素质与诚信”问题,正好与一诺千金恰恰相反。  “人嘴两张皮,讲话两头移”,直接说“讲话人”讲话不算数,也是间接地说:讲话人“狡猾”、“推托”,“赖帐”等,有不后道之举,是不讲诚信之人。同时也是对一个人的“诚信度”进行评价和界定,现在用的也比较广泛,又好理解,并有一定的深层道理,所以说这一句说法,最为经典。  社会需要诚信,人与人之间需要讲诚信,现在的信誉体系建设也是为了巩固诚信。大家都在讨厌口是心非,阴奉阳违;提倡脚踏实地,反对弄虚作假等;也都认为“脚踏西瓜皮”不可取。可是,人嘴都是两张皮,怎样做到讲话不两头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