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中医42
以新的视角看中医——《人体热环境医学》(42)
气 的 本 质(5)
杜 湧 滨
膀胱,是贮存尿液的器官,在我看来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收集、贮存、输步内能(主要是热量)的功能。当人体从食物中摄取了各种营养物质和热量后,营养物质和部分热量贮存在红细胞中,红细胞的热量也主要贮存于其个层次的膜中,并随红细胞的循环输步、交换营养物质,同时也输步热量给身体的组织,以供给身体维持循环和运动。膀胱位于小盆骨的前部,当人进食时和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大量从食物而来的热量存贮于肠系膜,肠系膜一方面贮存能量,同时还输步能量(主要是热量),可以推演,由于进食,当肠系膜能量迅速增加,它会加快向相关组织器官输步,但这种器官所需的能量是一定的,那么,大部分能量会贮存在肠系膜、膈肌和膀胱中,如果身体上述三个能量贮存中心摄取热量的总量或速度比它们吸收、贮存的速度还多,比向外输步的还快,那么这些多余的能量会以什么方式存在?并贮存在何处?我认为肠系膜输步的能量会主要以振荡的方式沿筋膜传递给膀胱(传导的路径见《人体解剖图谱》120页),它是由肠系膜输送给前纵韧带,前纵韧带在胸部传导给纵膈,然后输步,在腹部传导给前纵韧带,沿膈膜传导给壁腹膜,壁腹膜传导给腹股沟的大量韧带,这些韧带再将热量传导给膀胱,还可以由腹膜后壁沿腹膜向下传导给膀胱,膀胱将这些能量从动能转化为分子间斥力势能,即通过膀胱的各种筋膜挛缩贮存起来。肠系膜输步给膀胱的能量(主要是热量)并不是膀胱贮存能量的唯一来源,从人体结构可以看出,膀胱的位置正好位于躯干和腿部之间,我在叙述“大气”时曾介绍过,在人体的正面,大气是沿头部、胸部腹部向下,到腿部沿腿外侧向下运行,尤其是人体前面肌层的腹白线是大气的主要通道,在人体摄取食物时或摄食后的一段时间,热量充足或过剩,“大气”所包含的热量大,有时会大于消耗,这样必定有身体的某个器官来调节,这个器官是膀胱。当大气沿身体的正面向下行走,如果它所包含的热量是过剩的,那么在膀胱附近,肌层中贮存有大量热量的筋膜会以振荡方式输步热量,而膀胱中的筋膜组织正好和这个振荡同频,于是大量接收有“大气”中筋膜释放的能量,膀胱筋膜是以分子间斥力势能的方式贮存这些能量的。
如果膀胱以上述方式聚集了大量的能量,那么它向外输布的能量供给身体的哪些部位呢?请注意,膀胱向外输布能量的方式并不是普通的热传导方式,而是以振荡的方式沿筋膜输布,这种方式传导速度快,中间损失小,输送的能量几乎无损失的瞬间到达末端,其速度应该是电的传导速度。它输送能量的末端是薄的致密结缔组织,如表皮细胞层的基膜、真皮层的结缔组织、肌肉的包膜分隔膜、脏器的包膜分隔膜、骨膜、脊髓的包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等,继续推演,如果膀胱聚集了大量过热,它会以这种方式向上述组织输送过量的能量(主要是热),在接受这些能量的末端,也就是薄筋膜会因此发生变化,如果这些能量是以动能(过热)形式出现,那么就会出现相对位置的炎症,但大多时间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身体的某个局部出现炎症,如肩周炎就是在肩部的肌肉包膜过热,造成肌束内部压力过大,作为肌肉感受器的肌梭如果压力大的不多,它传导给大脑,大脑感受的信号是“酸胀”,如果压力大,肌梭传导给大脑,大脑感受的信号是疼痛。还有皮肤过敏,也是表皮层基膜过热,影响到表皮细胞过热,当它们和外来过敏源相遇,因自有的振荡频率相同或相近发生共振,导致表皮细胞大量的热量释放,表现就是过敏。如果这些能量是以分子间斥力势能(挛缩)形式出现,会导致代谢障碍,引发代谢疾病,如红斑狼疮、风湿等。从此推演,膀胱的热平衡是治疗代谢疾病的关键之一。